当前应积极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及其项下融资

时间:2022-07-23 06:04:48

当前应积极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及其项下融资

当前在世界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出口风险增大的情况下,金融部门积极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及其项下融资,对促进出口、降低融资风险有特殊意义。

一、出口信用保险及其作用

出口信用保险是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对其所承担的因来自国外进口商或银行的商业信用风险及其所在国家的政治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供的一种风险保障。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因进口国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外汇管制、进口管制和颁发延期付款令等)和进口商商业风险(包括破产、拖欠和拒收)而引起的收汇损失,可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际通行的贸易促进手段,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按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各国政府对本国产品出口的直接支持(如贷款贴息等)越来越受到限制,遭到国际社会的非议,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对出口企业的间接、非表面化的支持。出口信用保险通过承担出口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使出口企业获取融资便利,进而使出口得以顺利进行。这种方式符合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一般也不容易引起有关“补贴”问题的争议。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官方支持的出口信用机构,如日本贸易保险公司、挪威出口信用担保局。等等。2001年12月18日,在加入世贸组织的第7天,我国便成了电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办理出口信用保险后对自身的经营有以下作用:一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我国目前惟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主要目标是支持我国货物出口,经营目标为保本经营,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故对出口企业的赔付有保证,且赔付条件相对其他保险品种快捷、宽松。二是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与补偿职能,可以变不定的大额坏账损失为确定的可以打人成本的保险费开支,减少坏账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保证其财务成果的稳定性,免除在国际竞争中的后顾之忧。三是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在取得了收汇风险的可靠保证后,出口企业可以大胆采用灵活的付款条件来达成贸易合同,向一些风险较大的市场出口,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竞争能力。四是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国外买家及国家的风险调查评估,可以指导出口企业选择更有利的贸易对象和贸易条件,更安全地扩大出口,避免和防止收汇风险。五是出口企业通过将已投保的出口信用保险权益转让,更加方便出口企业向银行申请国际贸易融资,银行也愿意办理这种风险较低的融资业务,使得出口融资变得顺利和方便。

二、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及其作用

基于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种种有利条件,特别是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政策性的地位,目前我国的各家商业银行大部分已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应运而生。

所谓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是出口商对其以O/A(应收账款)、D/A(承兑交单)、D/P(付款交单)或信用证等结算方式的业务,先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办理出口信用保险,待货物出口后,将相关单据提交到银行,与银行及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并将保险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向银行申请的一种贸易融资。企业收汇后偿还融资款项,如到期不能收汇偿还贷款时,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赔付资金进行偿还。所以,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也是一种“准”低风险业务。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对出口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一是由于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第二还款来源为以国家信用为后盾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二是因为还款来源资金较为安全稳定,所以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不需企业提供其他担保,这样给很多难以找到担保的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资渠道:三是因为第二还款来源稳定,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的准入条件相对其他种类的融资业务要相对宽松,对一些常规融资较难的客户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四是相对于传统的出口押汇等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没有对结算方式的限制,对于以应收账款,赊销、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结算的出口商,都可以向银行申请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提前从银行得到融资款项,加速资金周转;五是目前国际汇率变动较为频繁,企业利用此金融产品可提前从银行取得外汇资金,立即结汇后可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风险。

银行基于出口信用保险为企业提供融资,对银行自身的的业务开展会产生以下有利影响:一是出口信用保险在直接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的同时也间接地保障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业务风险较低;二是通过是否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客户的选择,根据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程度,银行在考虑融资金额方面就能很容易地做出决定;三是商业银行可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互通国外买家及市场的风险信息,节约风险调查费用开支,加速决策,提高竞争力。

三、实际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出口信用保险及其项下融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业务也逐年增长,但实际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1)保费相对过高,承保方式单一。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出口企业利润较低,保费对于大部分出口企业来说成本负担较重,而且目前保险公司的出口货物短期险品种主要是“统保”,如要就单笔业务申请投保,则保费还会提高。相对较高的保费及承保方式单一,使得出口信用保险拓展缓慢,无法与对外贸易同步推进。(2)国内企业缺乏投保意识。由于我国大多数的出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较晚,缺乏对国际市场和贸易风险的认识,大部分企业认为保费是额外付出的成本,没有认识到出口信用保险的拓展功能,风险控制基本以信用证结算方式和预收货款为主,投保积极性不强,仅以沧州为例,全市进出口企业600余家,至2009年底,参保客户不足20家。(3)风险意识低。虽然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风险较低,但并不等于“零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并不是对出口企业的收汇损失全部理赔,对于出口企业违约、欺诈等由于出口商原因造成的收汇损失以及货物出口前发生的一切损失并不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的范围内。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如下:(1)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应通过扩大参保企业数量,以总保费的提高来降低赔付率,进而降低保费费率,以减少企业成本支出。(2)因为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现行政策是年投保额越高,费率越低,因此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来引导相同行业的企业团体参保以扩大参保额来降低费率。(3)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应积极开发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保险品种,让企业更积极主动的根据自身的行业及贸易特点选择参加险种。(4)政府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引导,积极宣传推广出口信用保险,同时适当进行财政补贴。目前河北省已拿出部分资金对参保企业的保费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补贴,以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风险、扩大出口。(5)针对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风险的问题,一方面出口企业要加强出口商品的质量管理,确保按合同及时履约;另一方面银行的客户经理人员要认真审核贸易背景、商业单证、保险公司出具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确保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的安全。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开展中间业务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对高校教师科研业绩量化指标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