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佛经词语释例

时间:2022-07-23 05:56:37

摘 要:中古汉译佛经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语料。选取了“拘”、“毁犯”、“侵损”、“弥覆”和“羸损”五个经常出现在中古佛经中的词语,力求正确解释其词义,并探讨其得义之缘由。

关键词:中古佛经 词语考释

中古汉译佛经保存了大量的口语词。这些词语曾经是汉语词汇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佛教经义和促进人们的日常交流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近十年来,有较强口语性的中古汉译佛经的语言学价值已逐渐被相关的研究者们所认可。佛经词语的考释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有待考释的词语仍不在少数。因此,本文选释了常出现在中古佛经中的“拘”、“毁犯”、“侵损”、“弥覆”和“羸损”这五个词语,并对其得义之由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另外,由于《汉语大词典》有着“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编纂宗旨,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备的一部大型辞书,本文即主要以之为参照,对《汉语大词典》做出相应的补充,以供辞书编纂者和汉语史词汇研究者参考。佛经引文均据《大正藏》,T后面的数字表示引文所在的册数,p后面的数字表示引文所在的页码,a、b、c分别指上栏、中栏和下栏。

一、拘:指因腿脚不能伸展而行走不便

1.盲者得视,聋者得听,拘得行,病者得愈,痖者得言,狂者得正,偻者得申。若被毒者,为毒不行。百鸟禽兽相和悲鸣。妇女珠环相作声。当尔之时,见此变化,莫不欢喜。(西晋竺法护译《普曜经》第八卷)

2.盲视聋听,痖言跛行,病愈狂正,拘得伸。诸被毒螫,毒螫不行。裸者得衣,贫者得财。飞鸟走兽,相和悲鸣。(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上卷)

3.尔时三千大千国土,诸盲者得视,聋者得听,痖者能言,伛者得申,拘者得手足,狂者得正,乱者得定,病者得愈,饥渴者得饱满,羸者得力,老者得少,裸者得衣。(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第一卷)

4.若婴儿童子壮年耆老,聋盲痖、癃残拘、疥癞痈疽乃至四百四病,以陀罗尼力作大医王,现病人前,为说种种诸治病法,各得除愈。(西秦圣坚译《佛说罗摩伽经》中卷)

按,“拘”之词义,《素问・生气通天论》:“短为拘”王冰注:“缩短故拘挛而不伸。”故“拘”有挛缩不伸之义。双音词有“拘拘”,《庄子・大宗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云:“体拘挛也。”成玄英疏:“挛缩不申之貌。”“” 之词义,《玉篇》:“跛,不能行也。”又《素问・痿论》:“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也。”王冰注:“,谓挛,足不得伸以行也。”故“拘”连用,指因腿脚不能伸展而行走不便。是词《汉语大词典》失收。

二、毁犯:违反、违背

1.昔有比丘,精进守法,少持禁戒,初不毁犯,常守梵行,在精舍止,所可讽诵是般若波罗蜜。(三国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第六卷)

2.时彼父母为此女故,造僧伽蓝,又请诸比丘尼共住寺中。时长者女于戒律中有少毁犯,诸比丘尼驱令出寺。心怀惭愧,不能归家。寄住他舍,生大恚。(三国吴支谦译《撰集百缘经》第六卷)

3.须菩提,阿惟越致常行十善而不毁犯,常于梦中守行十善,教人令行。见人行者,代其欢喜。以是像貌具足,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第十二卷)

按,“毁”的词义,《说文解字・土部》曰:“毁,缺也”,段玉裁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由此“毁”引申有“破、坏”义。故《孝经・开宗明义章》“不敢毁伤”陆德明释文引《仓颉篇》注曰“毁,破也”。又《小尔雅・广言》注:“毁,坏也”,《左传・文公十八年》“毁则为贼”杜预注:“毁则,坏法也”。用于破坏法则、禁戒时即义为“违反、违背”。“侵”的词义,《说文解字・犬部》曰:“犯,侵也”。由“侵”引申为“抵触”,见《玉篇・犬部》:“犯,抵触也”。由“抵触”引申为“违反、违背”,《周礼・夏官・大司马》“犯令陵政,则杜之”郑玄注:“犯令者,违命也”。又例六“终不毁犯(如是禁戒)”与下文“不能破四禁”对应。综上可知“毁犯禁戒”既是“破戒”,故“毁犯”意为违反、违背。是词《汉语大词典》失收。

三、侵损:损伤、损害。

1.若有困厄依恃他人,乃至一念尚应报恩,况复多时受斯重恩?而不能报,反生贼害,岂当不受如是报也?如人热时止息凉树,是人乃至不应侵损是树一叶。受恩不忘亦复如是。(三国吴支谦《菩萨本缘经》下卷)

2.比丘如是思惟:众生已侵恼我。众生虽侵损我,我法不应报。我若恼众生,则为自损。(姚秦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舍利弗阿毗昙论》第十六卷)

3.又解脱者名曰无病。所谓病者,四百四病及余外来侵损身者。是处无故,故名解脱。无疾病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经》第五卷)

4.施主虽无厌,受者应知足。如何侵损,他家财物竭尽,我等以食分与之,犹复割夺。(刘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第十卷)

5.善男子,如师子王所住之处,一切禽兽不得侵损一切苗稼。菩萨亦尔,国土聚落居住之处,外道禽兽不能损侵善法苗稼。(梁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等译《大乘宝云经》第三卷)

按,“侵”有损伤义。《文选・嵇康》:“一怒不足以损性。”李周翰注“侵,损也”。又《篇海类编・人物类・人部》:“侵,伤也。”又《庄子・骈拇》:“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也。”成玄英疏:“侵,伤也。”“损”亦指损伤,如《广韵・混韵》:“损,伤也”。故“侵损”是有两个词义相同的词根构成的双音节词,义为损伤、损害。是词《汉语大词典》失收。又有“损侵”,见例5,义同“侵损”,《汉语大词典》亦失收。

四、弥覆:覆盖。

1.十五,沸星下现,侍太子生;十六,天梵宝盖弥覆宫上;十七,八方之神奉宝来献;十八天百味饭自然在前。(后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上卷)

2.十五,沸星下现,侍太子生;十六,释梵宝盖弥覆宫上;十七,八方之神捧宝来献;十八天百味食自然在前。(三国吴支谦译《太子瑞应本起经》上卷)

3.其池岸上有檀树,华叶垂布,香气普熏。天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4.尔时,帝释遥见佛来,即于妙胜殿上敷置众宝师子之座,以万种杂宝而庄严之,万种宝帐弥覆其上,以万宝网而绞络之,次上万种众妙宝盖。天缯杂宝,以为垂带。万种璎珞而庄严之,万种宝衣以敷座上。(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七卷)

按,“弥”有覆盖义。如《文选・司马相如》“罘网弥山”郭璞注“弥,覆也”。又《文选・张衡》“弥皋被冈”薛综注“弥:犹覆也”,李白《大猎赋》“弥峦被冈”王琦辑注亦引《西京赋》薛综注。“覆”的词义,《说文解字》释义:“也。一曰盖也。”“弥”与“覆”均有覆盖义,故“弥覆”为覆盖之义。这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根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是词《汉语大词典》失收。

五、羸损:身体病弱。

1.大仙当知,我年朽迈,身力羸损,家贫空乏,困于仆使。若欲满我本所愿者,幸可惠施二奴仆使。(三国吴支谦译《菩萨本缘经》第二卷)

2.是时众生一切心中无有善愿,是故常闻地狱声、畜生声、……种种工巧疲厌声、疾病患苦羸损声。是时众生各各常闻如是等声。 (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第六卷)

3.(迦叶菩萨)复次:“世尊,世有病者,身体羸弱,若偃若侧,卧着床褥。尔时家室心生恶贱,起必死想。如来今者亦复如是。当为外道九十五种之所轻慢,生无常想。(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经》第十一卷)

4.“善男子,诸佛如来无有饥渴大小便利,身无羸损疲乏病苦,为众生故现行乞食。然诸众生谓如来食,而诸如来实不食也,示现教化诸众生事,于一切事无所分别自然成故。”(元魏菩提流支译《佛说法集经》第一卷)

5.我昔曾闻诸佛世尊用一衣一食住,过恒河沙劫一加趺坐,亦过恒河沙劫。而身无羸损,力无疲倦,唯为怜诸众生故。所以者何?欲令众生咸皆安住如实法中,复令众生悉得真法。是故如来方便示现譬喻言说耳。(隋那崛多等译《大法炬陀罗尼经》第十卷)

按,“瘦”的词义,《说文・羊部》:“羸,瘦也。”由“瘦”引申为“弱”,见于《易・大壮》:“羸其角”焦章句“羸,弱也”,又见于《左传・桓公六年》:“请羸师以张之”杜预注和《国语・周语中》:“此羸者阳也”韦昭注。又有“劣”义,《礼记・问丧》:“身病体羸”陆德明释文“羸,劣也”,亦见于《淮南子・主术》:“夫载重而马羸”高诱注。“损”的词义,《说文?手部》:“损,减也”,可知损的本义是减损,当用在身体时,则指身体虚亏,例如:《汉语大词典》“损”字条举嵇康《养生论》例。又有“损瘦”,《汉语大词典》释义:“犹消瘦;瘦弱”,并举晋张敏《神女赋》例。[3]故“羸损”指身体病弱。是词《汉语大词典》失收。

参考文献:

[1].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一、六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2].(西晋)竺法护译:《普曜经》,《大正藏》,河北省佛教协会,2006。

[3].(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大正藏》,河北省佛教协会,2006。

[4].(西秦)圣坚译:《佛说罗摩伽经》,《大正藏》,河北省佛教协会,2006。

[5].(后秦)鸠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大正藏》,河北省佛教协会,2006。

[6].(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经》,《大正藏》,河北省佛教协会,2006。

靖志茹:河北保定学院中文系。

冯延举:暨南大学中文系。

上一篇:我的灾区情结 下一篇:土家族新娘骂媒现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