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3 05:15:00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测定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分析其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选择心衰患者52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52例。评价其心功能情况及临床变化。ELISA 法测定患者入院时、第5天血浆NT-proBNP浓度及入院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实验组血浆NT -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血浆NT-proBNP浓度可以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并可用于判断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由于NT-proBNP浓度与LVEF值呈负相关,有望通过NT-proBNP浓度来预测患者的LVEF值。

[关键词] 心力衰竭;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037-02

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心室受到牵张时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肽。心室首先合成一种由108 个氨基酸组成的脑利钠肽前体(proBNP),proBNP在释放到血液之前降解为有活性的脑利钠肽(BNP)和无活性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它在多种病理状态下都会升高,尤其是在循环血量增加致室壁张力增高以及NT-proBNP清除减少的情况下[1-3]。本研究旨在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方面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2011年4月1日~2012年4月1日经急诊入住我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1区及胸心2区的心力衰竭患者52例,其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8例,慢性心力衰竭中心功能NYHAⅢ级患者14例和NYHAⅣ级的患者20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6±15)岁。均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有心彩超支持确诊有心力衰竭。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为[4]:主要标准: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次要标准:踝部水肿、夜间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肝脏肿大、胸腔积液、心动过速(心率>120次/min)、治疗后5 d内体重减轻>4.5 kg。同时存在2条主要标准或1条主要标准与2条次要标准则认为心力衰竭诊断成立。基础心脏病分别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7例,缺血性心肌病15例,心脏瓣膜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腹水和糖尿病、低血红蛋白、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不入选。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胸心2区入院检查患者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4±14)岁,均既往无心力衰竭病史,入院临床无心力衰竭表现,无呼吸困难,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经临床体检、常规生化检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超声等排除肺栓塞、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NT-proBNP水平测定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第5天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注含抑肽酶EDTA 抗凝管中,室温静置0.5~1 h后,20℃ 2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用南京基蛋生物有限公司N-端脑利钠肽前体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仪器为西门子CeNTaurXP,所有的测定均在2 h 内完成。正常参考值0~125 pg/mL。

1.2.2 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 入院时病情稍稳定后送心脏彩超室做心脏彩超检查。应用LOGIQ400彩超(频率2.5~4 MHz)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AS9.2进行统计学分析,若为定性资料,可应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LVEF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LVEF的比较(x±s)

注: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和LVEF比较,F值分别为13.054、1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的患者NT-proBNP水平比较

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NT-proBNP水平越高,各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且与慢性心力衰竭各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 = 0.796,P < 0.01)。见表2。

2.3 不同LVEF分级的各亚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差异

实验组不同LVEF分级的各亚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分析显示,实验组NT-proBNP浓度与LVEF值呈负相关(r = -0.72,P < 0.01)。见表3。

表3 不同LVEF分级的各亚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差异(x±s)

注:不同LVEF分级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比较,F=22.943,P < 0.05

上一篇: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 下一篇:AHP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