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实践中理解体育高效课堂的三个对应

时间:2022-07-23 01:39:38

谈在实践中理解体育高效课堂的三个对应

铜山区教研员武云飞老师提出,体育课堂的高效要做到三个对应: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与基本部分相对应,放松身体的内容与方法与基本部分相对应,身体素质的内容和方法与基本部分相对应。我结合一节《技巧:肩肘倒立——前滚翻成蹲立》课,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及时地回到课堂场景中来,在脑海过滤曾经的细节和片断,分析成功与失败之处,为实施高效体育课堂积累经验。

一、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与基本部分相对应

在体育高效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一定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内容选择一些模仿练习、辅助练习、分解练习或诱导性练习融入到准备活动中,不仅使准备活动的内容更丰富多彩,而且更有针对性,使身体充分活动开,使运动中负荷大的肌群和关节以及易受伤的部位得到充分活动,而且为基本部分的技术教学做好准备,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有位权威体育专家曾说,看一下准备活动就能八九不离十地判断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一语道破了准备活动的内涵,那就是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直接对应,做好积极铺垫。

我上课的内容是肩肘倒立——前滚翻成蹲立,要为这个主教材做准备,充分活动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踝关节,选配好节奏性强、激昂振奋的音乐。做肩肘倒立时,对颈部的屈伸幅度要求较高,颈部练习时我采用了“用头写自己名字”的方式来活动颈部,每人的名字笔划不同,一定要写完整,这样学生有兴趣而且又能充分活动颈部。采用双人背对背头上拉双手横向移动来充分活动肩部,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我在准备活动部分安排一些辅助练习:

1.在做肩肘倒立时要学生做到倒立时身体直,可能学生在倒立时不容易体会这种感觉,让学生练一下站立时身体直的动作,做到夹肘立腰、收臀、展髋,用脚尖可以做提踵练习,同时低头看脚尖,找一下肌肉感觉,体会一下身体伸直的感觉,帮助学生做出肩肘倒立的夹肘立腰动作。

2.在练习中为了让学生做出伸腿、展髋的动作,保护与帮助的同学用手设置一定的高度让练习者伸脚尖去勾,也为练习者的伸腿、展髋做方向上的引导。另外利用小垫子体会大腿与上体成各种角度如30度、90度、120度角的仰卧练习,明确大腿与上体成180度时两肘和肩的三角支撑最稳定,为完成肩肘倒立动作做准备。

3.前滚翻成蹲立时,可以设置在垫子上反复进行团身滚动成蹲立的姿势,体会如何屈膝、前滚、团身、抱膝成蹲立的动作,为完成前滚翻成蹲立做准备。

二、放松身体的内容和方法与基本部分相对应

在结束部分安排放松活动,是组织学生针对身体身心负荷最重的部位进行,可能是某一部位或多个部位甚至全身进行的一种特殊放松方式,主要依据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从机体进入工作状态到基本部分的高潮到恢复到平静状态,选择舒缓的、易使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的,能把心率逐渐恢复到平静水平的音乐。有效的放松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基本部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身心疲劳得以有效缓解,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有效恢复,内容上不仅有身体肌肉、关节、韧带的放松,如做徒手操、四肢的放松操,还有心理的放松活动,如意念放松,真正做到身心全面放松。上课时学生主要活动了肩部、腰部和腿部,在放松练习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部位进行放松,我安排的是捏肩和捶腰,缓解肩、腰的酸痛,选择舒缓、慢节奏的音乐作辅助,与放松的内容与方法相辅相成,然后做一个放松小游戏调节一下气氛,如:“切西瓜”:“一个圆圆大西瓜,我从中间切开它,一半送给老师,一半送给同学,拿去吧,拿去吧,我自己呢,没了、没了。”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放松了自己的身体。

三、身体素质与基本部分相对应

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思路,让素质练习真正落到实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不能过分加重某一部位的负担,如技术练习中用到最多的是下肢,那么在素质练习中就要安排上肢及腰部练习,促进学生的上下肢协调发展,以求平衡和全面发展。素质练习的负荷大小应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较大,素质练习的负荷就不宜太大,避免学生过度疲劳,相反,也可能弥补课堂练习强度的不足,要让学生有适度的疲劳感。本课是肩肘倒立——前滚翻成蹲立,本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不是很大,活动较多的部位是腰,可以安排一些上肢或下肢练习,如俯卧撑、立卧撑、斜身引体等,下肢练习安排各种跑、跳练习,还可以配上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安排的是跳过小垫子障碍接力跑,体现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小垫子),做到“一物多用”,尽可能地开发器材的多元化功能;安排接力跑学生情绪高涨,练习气氛活跃,安排接力跑的距离要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频率和密度,调节比赛气氛。

所以,构建高效体育课堂需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三个对应,使学生学有方略,练有路径,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上一篇:北京市举行第六届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 下一篇:意识与技术融合:追求有效的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