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07-23 01:36:34

风水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风水的概念,研究了风水学在我国传统园林营建活动中的影响,并从生态学、传统文化理论、心理学等层面探讨了风水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期望通过挖掘传统风水文化,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独具中国特色的景观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风水;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风水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风水学提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的营建均深受风水理论的影响。早期的风水学涉及到住宅、宫殿、墓地、村落的建设、选址和座向的方法,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地址的学问。人类适合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什么样的建筑景观比较符合人们的需求,这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着园林景观设计思路的走向。本文通过对传统风水理论进行研究和提炼,希望为风水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带来启发和意义。

1什么是风水

风水的核心思想有四个字:“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风水流传的几千年历史里,风水对中国古代的众多营建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到近代第一次世界文化浪潮的冲击,风水有一段被视为“迷信”的黑历史,成了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风水所涉及的范围之广阔,除了选择合适的地址之外,还有星象学、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建筑学、景观学、人体生命信息学以及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对风水的解释是难以用简单笼统的语言进行概括的。从某方面来说,可以将风水释义为一种关乎人居环境的起到趋吉避凶作用的文化,是关于建筑设计中选择合理地址以及安排整体布局的学问。主要被分为两个流派:形式派和理气派。

形式派风水涉及的主要是有关怎样选择有活力的场址,同时还对场址的布局与规划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理气派则深化了福荫观念,把八卦、阴阳、四时和五行作为基础。它是通过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方法推出人和天地、山川的关系,以此来帮助规划和布置场址。

2风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风水对园林选址的影响

从广义的角度而言,现代园林的选址是对城市绿地的一种规划,本文所写的是风水学对城市绿地规划和布局应用方法的影响。

常听人们口中所说的“风水宝地”其实就是“山环水抱”的环境模式,背后环山能够挡住冬天来自北方的寒冷空气,面朝水源可以在夏天迎来清凉的南风,坐北朝南的地势有利于争取到较好的阳光直射,由于临近水源还可以便捷的取水用于生活和农业灌溉,并且有利于水上运输。这样的环境模式有利于形成适合人们生活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因此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故而在进行现代城市的选址时也要应当尽量满足这样宜居的模式。

风水学上提出“山环水抱”是因为“山环”可以藏风,“水抱”能够揽气。在园林景观里,树木通常起到藏风的功能,而河水和湖水则益于揽气。由此可见,树木环绕、水面环抱的地方最适合给一座城市选址。除了在城市边缘分布绿地,风水也强调了“林不断,水不死”,不仅在周边,还需将其引进城市中心地带,构成和谐的风水环境。在利用风水学原理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植物所具备化煞的功能,在煞气重或者不利于搭建建筑的地方建园林和绿地。

通过风水理论进行选址固然重要,但在寸土寸金的当今世界,在景观设计中通过适当调整地形及植物景观等方式,将场地的不利因素进行巧妙化解,营造出好风水的景观空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2.2风水学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不管是城市绿地的规划还是城市园林的建设,都同属于人类的营建行为。风水学吸收了我国传统地理学、天文学、生态学、哲学等丰富的精华理论,并对我国包括“一池三山”等传统园林布局产生深远影响,是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非常值得借鉴的理论体系。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心理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古人将植物作为辟邪驱崇的吉祥物,例如松树仓劲挺拔,寿命长逾千年,木质不易腐烂,被人们赋予高尚、长寿、坚毅等寓意,民间寿词“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家宅庭院及山水画卷中也常出现松树。除了松树,银杏、樟树、梅花、杏树、李树、枣树等具有独特香气、长久寿命和丰硕果实的树种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并逐渐成为财富、多子多福的象征。传统的风水学在中国历史中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研究风水植物的应用,为设计出符合自然生态环境、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景观提供了积极意义。

2.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强调“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合二为一体现的是天、地与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天道与人事都是共通的。因为人、社会和自然都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人作用于大自然时,自然反过来也对人产生了影响。所以,人类如果想要和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和平共生就要求人类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片面追求社会经济收益,而应该从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整体考虑。“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首先体现在园林规划中要重视生态的影响,比如如何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不破坏植物的多样性,如何最大化绿量,怎样搭配植物使其最接近自然的种群模式,如何协调使用当地的树种等,最终达到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目标。除了结合本地实情,园林景观的设计还应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实现园林景观具备独有地域特色及人文特点。

2.2.2园林景观设计与环境因子协调共生。

“负阴抱阳、山环水抱” 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中极佳的场地布局形式。在现代景观设计规划中,通过绿色植物、生态水系等景观元素弱化和治理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促进改善气候环境,协调好水、风、阳光等诸多因子,控制和规避不利因素,营造生态、诗意的栖居环境。

2.2.3园林景观设计需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特色。

风水蕴含的“天人合一”强调了风水的整体性,同时也包含着丰富性和多样性。我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不同的经济、人文、自然因素个性各异、千差万别。所以设计过程中,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地的情况,设计出带有本地特色、地域特点的园林景观。

2.2.4园林景观的设计需关注人的行为心理。

风水是人们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总结出的独特经验,集杂学之大成。形式派风水里提及“龙、砂、穴、水”,它忌讳破碎松散,追求的是统一完整,强调整体感的同时不忘突出重点,主从有别。形式派风水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形”和“势”的意义,要求局部与整体的尺度和比例的协调。风水中的对称均衡都与人的心理密不可分。为了照顾人类的心理,给人以安全内聚的心理慰藉,一般风水宝地都处在封闭的空间格局,外眺时有重峦叠嶂、空间深远的特点。结合人的心理规律,园林景观的结构布局应尽量使空间和构图比例协调、均衡、主从分明,除此之外,景观中的功能也要照顾人的心理需求。

2.2.5园林景观设计需体现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追求。

中国人向来亲睐“吉祥文化”,风水正是关于趋吉避凶的系统性理论,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应做到“趋吉”。古典园林从建筑到景观中植物的配置都要求体现和讲求吉祥文化,例如庭院门前就应当种植象征“门前当贵的”植物,植物和树木的种植应当尽量取“富贵堂皇”、“金玉满堂”等含义美好的词。另外,运用理气派风水来指导园林建筑的布局,以获得吉祥美好之意。趋吉纳福是人们的一种美好心愿,想要使园林景观设计符合人的心理就需要深入了解吉祥文化,将其融合到园林设计当中。

结语

风水学曾被人们视为“迷信”,然而当现代社会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自然灾害屡次发生,使得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与人的行为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几千年历史积淀下的风水文化,自有其值得借鉴的经验。风水学是古人在探索人与自然有机联系、交融共生的实践中寻求的一种神秘力量,以达到趋吉避凶、避祸纳福的目的,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正确认识风水,合理运用风水,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设计合乎大众心理,兼具艺术美学和哲学内涵,独具中国特色的景观作品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柳.风水思想与古代山水城市营建研究[D].重庆: 重庆大学,2005:226.

[2]关传友.风水景观―风水林的问价解读[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概述铁路桥涵顶进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下一篇:分析供热管道施工中土建与安装施工配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