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们面对什么

时间:2022-07-23 01:25:04

在开始调查之前,话剧《今夜请将我遗忘》刚刚落幕,这部话剧尽管创造了演出的记录,但依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它到底是不是一部和“快餐情”有关的作品,究竟我们面对的是什么?而参与争议的人们也在谈论一部话剧的时候表达出了自己对“快餐情”的理解。

人是该懂得节制的

郭艺峰,男,35岁

上海电台小说节目主持人

话剧《今夜请将我遗忘》李良扮演者

这部话剧对小说没有太大的改变,主要是从呈现形式上作了一些改动。我们在话剧里回避了一些的场面,比如黑场,用声音来表现,告诉观众他们在发生的是什么,然后灯光一亮就回到现实中的情境了,情节就发展下去了。我演的这个人物在小说里着墨不多,但在舞台上这个人物起了个穿插的作用。

这部小说主要是描写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这样一代人的生存状态,这代人读大学的时候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门打开了一段时间,各种思潮一下子冲进来,这一代人来不及筛选,该接受什么该扬弃什么。这代人既有从小到大接受传统教育的那些东西,又面对现实中很多新的东西,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于是就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就比较容易迷失自我,所以也很痛苦。那么这种痛苦往往被我们隐藏在内心深处,往往只把好的一面表现给外人,阴暗的失败的则掩盖起来。小说把我们隐藏起来遮盖起来的东西都掀开了,展示给人们,看看我们生活的真实状态是怎么样的。这个戏对这些还进行了反思。因为无论是导演还是三个男主演都是60、70年代出生的,我们这个年龄经历过很多,已经能够反思,不像二十出头的小青年行动多于思考。

所以这个戏和这个小说里所描写的一些东西不见得是一种宣泄,而是一种展示。为什么一定要展示这种生活中的丑陋呢?只有这样才会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至于“”“快餐情”不能简单说是丑陋的还是美好的,只能这么说,一个人在沙漠中走得眼冒金星的时候才知道水的珍贵,一个热带雨林的猴子是永远也不会知道的。人的男女关系应该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彼此先产生好感,然后又彼此产生接近的愿望和欲望,然后彼此欣赏,这是一种美好的感情,这叫爱情,得先有爱才有性。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人懂得节制。性这个东西是人需要的,要是变成一种家常便饭的东西,它仅仅成了盒饭而已,不是珍贵的。所以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它只有一夜,它没有情。它和那种易的区别就是表面上看上去不是商业行为,你愿意我愿意,不用花钱,表面上是平等的,其实只不过是经济的平等,两人都不花钱,完事就走人,对于男人,顶多是同性之间吹牛皮的谈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这个东西不适合国情不适合民情,这跟人类的文明是有矛盾的。文明的人懂得节制。

它肯定不隽永

杨昕巍,男,35岁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注册导演

这个戏,它跟没有关系,小说也不是,它跟北京出的那个19位女性实录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个戏非常内在,它是一个警醒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戏里就这么一点,其它所要表达的东西那么大,把淹没掉了。至于别人为什么在意这么一点而不是那么大,我觉得各人理解不同,但我觉得这个戏说的不是这个事儿。它说的是一代人的内心的、灵魂的东西,是非常深刻的。我可以谈的看法,但跟这戏没关系。拿这个戏来说是不准确的,至于它里面的一些情节,比如泡妞、和谁睡了一晚上很多小说里都有。

是现在私生活的一种,它没有什么对或者是错。它并不是很严重,但也不是很平常,就是一种生活面。我觉得这个东西一个巴掌拍不响,它必须要两个巴掌才能拍响,它还是有个基本的选择吧,它不可能拉个萝卜就是菜。现在这种现象比较多可能是因为它是个快餐文化吧,现代的人都比较急功近利的,不像过去古典传统社会会多多地去玩味。这个事正常,一方面是人的情感的浅薄化,还有就是疏解工作生活压力,解决性问题的一个快速途径,也是人的一种新陈代谢,有压抑就要有释放,所以很正常。但是对美好的爱情造成冲击,它会让人产生疑问,如果它叫的话,那么它还是有情的。有时候会超越一般的生命状态,超越一般的男女交往状态,直接到性的境地,可能会有真诚和热情。这里面有各种各样情况的发生,可能是某个地方郁闷,要通过这个地方宣泄,也可能的确需要抚慰,但是它肯定不隽永,烧得太厉害就是一瞬间。如果从人的身体和情感的高级阶段迸发,它就是情了。但能不能成为高级阶段,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品质、品位以及品格,所以这个情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性情。

别把潜台词说出来

王俊,男,23岁

中国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实我就是冲着“”去看的话剧《今夜请将我遗忘》的,在这之前我看过小说。现在描写“”的文字特别多,不仅在网上,还有书籍。看了这些东西以后觉得心里特别郁闷,怎么现在男人和女人之间都变成这样了。后来发现现实里面还真不少,大学校园里也有,我身边就有,觉得特别丑恶,都不能判断感情的真假了,都不敢相信还有纯洁美好的爱情了,就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看了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以后,觉得这本小说至少是在用表现丑恶来鞭挞丑恶,至少和木子美、九丹之流的不一样,比那些东西深刻一点或者说深厚一点,所以特别想看看话剧是怎么表现的,毕竟小说是在网络上,话剧是高雅艺术,想是不是能更好地表现和诠释。

结果一看不是那么回事,可能舞台和文字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有很多文字能够描述的东西舞台没办法展现。但是话剧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它把小说里的潜台词全说出来了,所以就比较枯燥和说教,说实话我看得昏昏欲睡。话剧倒是犯了“”的毛病,直奔主题,本来是通过一些比较激烈的表现手法让别人自己去领会和理解的东西全说出来,你说这还有什么味道?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更喜欢自己去体会很多现象,就像“”之类的话题,我们不喜欢含糊其辞也不喜欢过于直白,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何况“”这个东西既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必定有它深层的各种背景和本质,通过它完全可以表现大的社会内容,不需要也没必要去回避。

要表现有多种方法

贺玲玲,女,34岁

法官

朋友送来两张票,说是讲“”的话剧,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的,看之前我们没有看过小说。“”对我们不陌生,我们平时办的很多离婚案子都和“”有关,有很多婚外恋就是“”或者“几夜情”引起的,所以我们会去看这出话剧,想看看究竟舞台上演的是怎么回事,和我们生活中碰到的是不是一回事。

但老实讲我和我先生都没怎么看懂,不知道究竟这出话剧想表达什么,至少和“”关系不大。回来后我先生在网上看了那部小说,又让我看,小说里我倒是看到不少本来我们打算看的东西,而且成为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不久又看到评论,好像是说这部小说和这部话剧是想表现一代人的生活和内心的,至于“”只不过是一种手法而已,这所谓的“一代人”指的就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今年30出头的那群人,也就是我和我先生的这批人,所以我就觉得不舒服了,因为要表现我们这一代人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为何一定要通过“”这个现在算是比较时髦的东西呢?我们这一代人就算要“清算”自己也有很多种方法,不是大部分都去靠“”什么的来思考的,所以我觉得小说未免就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而话剧干脆就把真相直接捅出来了,把那点还能哗众取宠的东西也省略得差不多了,把一个网络小说直接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就显得力不从心。当然小说本身也有严重缺陷,因为它所想表达的东西都依赖那些“刺激”的手段,一旦话剧把这些手段简略化,那些核心问题和本质就显得单薄而空洞了。

上一篇:透过泛滥现象看“快餐情” 下一篇:“快餐情”不是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