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存折案的定罪分析

时间:2022-07-23 01:19:14

盗窃存折案的定罪分析

摘要:盗窃是基层人民检察院面临的第一大类案件,盗窃存折亦是经常出现的一类盗窃案件。虽然两高在《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盗窃存折案件的认定和处理作出了相应司法解释,但司法实践的复杂性使得这些司法解释仍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拟通过实践案例,对盗窃存折案的定罪进行分析。

关键词:盗窃;存折;定罪

案情:2011年7月份的一天,被告人王某使用被害人徐某寄存于王某家的钥匙,进入徐某暂住处,将徐某放在该处挎包内的一本存折(内有存款人民币9957元)盗走,后王某于2011年7月11日用该存折及之前无意中知道的密码至银行柜台取走现金人民币9957元。

一、对王某行为应如何定性

对于本案的定性,主要存在着两种分歧意见。一种观点认为,盗窃存折仅是盗窃行为的一部分,到柜台提取存款是盗窃行为的延续,该行为不应单独评价,应将其评价在盗窃行为之中。另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入户盗窃存折其性质是盗窃,盗得存折后通过银行职员提取存款的行为不具有秘密性,该行为性质应属于诈骗。笔者认为,本案中,王某利用盗窃的存折到柜台使用其获知的密码提取存款的行为仍应被评价为盗窃,而不成立诈骗。

第一,根据我国刑法理论,行为人实际控制他人的财物使被害人丧失对该财物的控制为既遂。盗窃存折并不等于盗窃了存折所记载的存款。王某窃得存折并非就表明其已实际控制了该存折中的存款,仅仅是持有一种不完全的提取存款的“权利”而已。存折里的钱款被王某取走前,王某并未实际控制和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该存款。因此,在王某取出存折里的钱款前,只是盗窃存折的既遂,不是盗窃存款的既遂。

第二,提取存款的行为是盗窃存折的后续行为,是行为人为实现对财物的控制而实施的行为,该行为仍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表面上看,该行为不具有秘密性,但秘密手段应包括行为人认为受害人不知晓的手段,因此,对于本案被害人来说,王某的行为仍具有秘密性。

第三,王某没有实施欺骗的行为,银行也不存在产生错误认识的情况。任何人在邮政储蓄银行取款,只要提供真实的存折和对应的有效密码即可。银行柜台营业员处理取款业务时,也只要检查该存折是否真实、密码是否有效,而并不需要检查取款人是否就是存折上所记载的所有人。如王某提供了真实的存折和有效的密码,银行完成了检查义务,按业内规则支付款项,银行不存在被欺骗的情况,也未产生错误认识,更无从说银行基于认识做出了错误处分的行为。

综上,笔者认为,王某利用所盗存折到储蓄银行柜台提取款项的行为不构成诈骗,而应被评价为盗窃。

二、对盗窃存折案的思考

(一)对盗窃存折后未取出钱款的行为的定罪量刑

如果行为人仅实施了盗窃存折的行为,而后并未将存折中的钱款取出,对该行为应如何认定?笔者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窃得存折的手段或方式。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盗窃罪包含普通盗窃、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情况。数额较大的财物是普通盗窃的构成要求,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以下对该四种盗窃方式统称为“非普通盗窃方式”)这四者对于财物数额并没有数量或数额上的规定。如果行为人系以普通盗窃方式窃得存折后未将存款取出,则因其所盗财物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而不能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未取出存款的原因。如果行为人以普通盗窃方式窃得存折,因该行为本身不能被认定为成立盗窃罪,那么追究其未取出存款的原因则已失去刑法上定罪量刑的意义。但是如果行为人系以非普通盗窃方式窃得存折,则应考究其未取出存款的原因。如果行为人系因被抓获、未能破解密码等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未能支取存款,那么应认定行为人成立盗窃未遂。如果行为人在可以将存款取出的情况下自动放弃将该存折中的存款提取出来,则应认定行为人对该部分未被提取的钱款盗窃中止。

(二)盗窃存折后仅取出部分钱款的行为的定罪量刑

本案中,被告人王某至银行柜台后将其所盗得的存折所记载的所有钱款都提取出来,因此对于其盗窃金额的认定不存在异议。但实践中,也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即行为人并未将其所盗存折记载的全部钱款都取出来,而是利用其知晓的密码取出了其所盗存折记载钱款的一部分。对于这样的行为人又应如何定罪量刑呢?有人认为,行为人通过盗窃存折已经控制了失主的存折并且知晓该存折的密码,不管是否一次性将存款取出,行为人都已经控制了失主的存款,因此应以存折所记载的金额来认定行为人盗窃既遂。另外有人认为,应当按照行为人取走的金额来认定盗窃数额才能体现罚当其罪。笔者认为,如果行为利用其知晓的密码取出了其所盗存折上记载的部分钱款,应以其取走的金额来认定其盗窃既遂,对于其未取走的部分成立盗窃未遂或者盗窃中止。

首先,失主并未丧失对存折内未被取出的款项的控制权。我国推行储蓄实名制,已不存在不记名存折。尽管存折被盗后,对于失主来说存在着被取走存款的风险,但是,在存款未被取走前,失主仍可以通过挂失等方式来实现其对存折上记载的存款的控制权和所有权。

其次,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该种情形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盗窃记名的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已经兑现的,按照兑现部分的财物价值计算盗窃数额;没有兑现,但失主无法通过挂失、补领、补办手续等方式避免损失的,按照给失主造成的实际损失计算盗窃数额。”这一规定实际上否定了以存折所记载金额来认定行为人盗窃既遂的观点。

第三,对于被盗存折中未被取走的那部分钱款,亦应区分不同的情形认定盗窃未遂或盗窃中止。如果由于行为人欲分批取出存折里的钱款,而提取部分钱款后,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未能取出存折中的所有金额,那么应认定行为人对该未被提取的部分钱款盗窃未遂。如果行为人利用其所知悉的密码在取款时,就没有提取存折中所有钱款的意图,或者明知其所盗存折中尚有钱款未提取出来而自动放弃将该部分钱款提取出来,就销毁、丢弃或归还了其所盗存折,则应认定行为人对该部分未被提取的钱款盗窃中止。

(三)盗窃存折后使用伪造的证件至柜台提取存款的行为的认定

如果行为人伪造了存折所有人的证件并利用该伪造证件至银行柜台提取其所盗存折上记载的款项,那么对行为人的行为又应如何定性?有的人认为,伪造证件至银行柜台支取存款虽是欺骗行为,但这只是实现窃取行为的一个补充手段,是为窃取行为服务的,不能因此而改变窃取性质而定诈骗罪。但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行为冒领存款的行为应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对于盗窃存折这一行为应区别对待。

如果行为人用伪造的证件蒙蔽银行工作人员,使其基于错误认识而允许行为人提款,这显然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构成了诈骗罪。但对于盗窃存折这一前行为的定罪则应考察其作案方式。如果行为人以普通盗窃方式窃取存折,在未取款前,对该盗窃存折的行为则难以认定为犯罪。因此,如果行为系以普通盗窃方式窃得存折,然后使用伪造的证件至银行柜台支取存款,那么应认定行为涉嫌诈骗罪。而如果行为人以非普通盗窃方式窃得存折,然后使用伪造的证件至银行柜台支取存款,行为人的窃得存折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而后又基于诈骗行为而获得了存款,该行为亦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故行为人的行为成立了盗窃罪和诈骗罪,应数罪并罚。(作者单位: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检察院)

上一篇:论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 下一篇:“雾霾”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责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