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预判

时间:2022-07-23 01:01:58

当经济增速放缓成为普遍预期,当企业短期内难以摆脱外需不振和生产成本高企的双重压力,此时大家更关心2013年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什么?面对困境企业究竟该如何发展?内需有哪些机遇?带着种种的困惑与疑问,大家试图从“集思广益”的服装大会上找到答案。

解码2013内生动力

聚焦一:服务驱动

年度观点

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泽:服装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它既是功能性的必需品消费,又是精神性的文化时尚消费;它既是一种使用品,又是一种装饰品。所以,对服装企业而言,就是要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法去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纵观中国服装业的发展,中国服装已从工业时代、商业时代,过渡到如今的服务时代。以报喜鸟为例,从2005年为顾客提供VIP专属服务至今,报喜鸟的回头客可达10%,VIP顾客消费占60%以上。未来,服装品牌将全面地进入以服务取胜的时代,企业应从原来的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只是靠比拼销量或是大打折扣都是不可取的,也是对行业整体发展非常不利的,以服务为驱动是当前市场演进的一种需求。

“服务”大家说

知名评论人、财经专栏作家石述思:企业的天职是通过为人民服务,进而为人民币服务,没有利润的企业是可耻的。提升服务力,不仅是服装业的使命,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使命。

上海有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浦:在营销推广上不仅注重产品推介,还深度挖掘孕妇装消费群体的需求,以生动形象的书籍作为向顾客普及孕期知识的媒介。此外,还通过在店铺设立虚拟试衣镜,解决孕妇试衣不便的问题。

深圳市叶子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胜:我们希望通过卖产品过渡到如何塑造一个气质女人。在终端卖场,我们传达一种设计文化,也主张把这种气质运营打造成终端卖场的媒体化,媒体的传播化,进而将营销变成真正帮助消费者提升其素养。

宝洁公司大中华区销售总经理孙格非:一是产品分校,让顾客在第一时间能够买到宝洁的产品,这最为重要的原则;二是在商店,我们需要在最好的位置;三是价格透明;四是麦克运营模式,即无论多少家店,在哪里,宝洁的标准都是一致的。

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服务是所有企业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它能使中国品牌最有希望在未来时尚舞台讲出新故事、好故事,甚至真正让品牌产生附加值。面对全球经济变革,我们必须给予最细致、最周到、最用心的服务,这样才有可能让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真正的五彩。

聚焦二:深化定位

年度观点

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以定位为指导,继而拉动产业升级是中国服装业升级的重要方法论。所谓定位就是找到顾客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的理由,以及这个品牌为什么存在的理由。

产业集群是中国服装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具体于此,就是每个产业集群和集群内的企业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目前,集群内企业可分为终端品牌、制造品牌,以及兼具终端和制造品牌这三大类。其中,制造品牌可以通过精细化定位来形成企业最核心竞争力。比如做小批量、高附加值订单,凭借研发优势实现有创造力的制造;做中附加值订单,以快速反应取胜,最大化有效产出;做低附加值订单,通过创新管理打造自身独特优势。

在此基础上,每个产业集群深化定位,打造出一些强势的领军品牌,以此引导其他品牌,进而带动集群产业走向繁荣。只要解决好集群内终端品牌和制造品牌的升级,那么,产业的整体升级也就指日可待了。

一个产业的品牌和企业,必须靠定位来实现升级。通过定位理论,可以把每个产业集群都打造成品类研发能力最强、品类产业链配套最完善、品类专业化生产程度最高、品类领导品牌最集中的集聚地。

当下,每个企业都需要重新思考与明晰自身定位,这是以分工协作为特征的具备创造力的制造优势重构的开端,并将成为中国服装品牌体系的构成基础,更是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上行的伊始。

“定位”大家说

北京工商大学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当服装制造业的传统优势不如过去那么明显,我们该如何转型?从战略上来讲,就是每个企业都要在新的竞争环境、新的需求状况之下重新定位。

广州力果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维建:品牌的发展来自企业定位,品牌的发展、创新也源于DNA。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不能够光听到、学到就是好的,一定要结合企业的DNA看是否合适,具备条件,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核心所在,才能在发展中融会贯通。

浙江乔顿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应琴: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得到社会的尊重。

盖奇(中国)织染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莎莉:如何做重新的定位?必须要立足企业自身的优势,创新现代经营模式。如果你自己不去改变,不去蜕变,总有一天会有新的T恤专家来取代你。

杰克控股集团总裁阮积祥:一个企业的定位是你如何思考你自己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应该围绕客户将自身优势有效地结合,这样才能在他人眼里形成与众不同的定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郭国庆:中国制造业要想充分发挥新优势,需重构产业布局,企业注重科技创新、追求差异化、专注,并通过服务来赢得客户、增加利润,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聚焦三:链条掌控

年度观点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在绝对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借助供应链的整合、管理和优化降低相对成本,不失为当下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供应链体系中,要实现价值的增值,首先来源于对供应链科学有效的整合及建立,即建立协调有序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

需注意的是,供应链整合是建立在供应链结点上的企业和部门互相信任、互相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同时,必须建立一套整合机制,在满足上述条件情况下,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因此,核心企业必须考虑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协同是供应链整合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构成供应链的各企业可能存在文化工作流程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不同,如果不能有效整合的话,即使选择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建立了有效机制,也未必能获得供应链的协同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联想等知名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效率提升,无一例外地成为中国供应链的翘楚。中国服装业也应更多地将目光投入供应链竞争。

以国际化的整合对品牌供应链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企业对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系统功能,最终实现产业附加值的倍增效应。

“供应链”大家说

溢达集团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车克焘:对于竞争力元素,一是整合,尤其从出口来说,在世界范围内的整合全球资源;二是成本,靠流程、管理、科技提高等来促进效率提高,控制成本;三是有创意和创新;四是关注绿色生产、环保理念、减能减排;五是社会责任,践行一个企业对社会的关心。

香港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至颖:网络整合在供应链整合中非常重要,利丰就有自己的供应商网络,当接到一份订单的时候,就会立刻开启供应商网络来寻求最适合的合作者。所以每个企业都应该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网络来应对上下游供应链的变化。

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卢山:受成本因素影响,我们将供应链拆分,高端品牌在意大利生产,基础款考虑往东南亚转移,主力产品还是想在中国最好的加工厂完成。希望找到加工经验丰富,生产成本适中的国内生产企业。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朱武祥:对过剩行业产业链来说,一是整合,即有实力企业的并购,就像秦国一统六国;二是产业聚合,某些环节借势来聚合很多碎片化企业,满足个性化需求;三是创新产品和服务;四是升级商业模式,从产业组织高度来调整产业链分工和交易模式。

红豆集团常务副总裁周鸣江:在供应链文化中,要强调平等、互信、双赢的关系。如果没有互信的基础,生意很难做。有了共赢,下游企业生意做得越大,上游也做得更好。

聚焦四:文化自信

年度观点

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苗鸿冰:文化是什么?它是品牌价值的核心、品牌设计的基础、品牌精神的彰显、品牌升级的保障。

品牌不仅是一张烫金的名片、一个有故事的标识,更是员工、客户乃至社会提及它时形成的一种语言、一种憧憬、一种情绪、一种敬意,甚至一种信仰。它承载着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承兑着内心深处的每一个承诺,讲述着品牌背后的信仰。

它彰显时尚,充满忠诚。当品牌文化感动了企业家自己时,它将影响企业家和他的团队;当品牌文化感动顾客时,它将影响顾客的审美和生活的态度;当品牌文化感动世界时,它将影响并决定世界时尚和艺术的走向。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中国服装品牌打造品牌溢价最大的障碍是时尚话语权的缺位,根源则在于对中国文化挖掘与发挥的缺失,以及对本土文化自信的不足。

“文化”大家说

《嘉人》副出版人兼执行主编邓立:服装是多元文化美的载体,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品质。中国服装品牌如何以独有的姿态站在当下的国际化舞台,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在这个土地上的文化自信心。

上海日播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征:我们不是在做衣服,而是在做文化,衣服是一个载体而已。真正的品牌文化,不是说在你的衣服上贴一个标签说我是中国或东方的,而是要把品牌精神元素与服装设计和品牌传播贯通在一起。

上海之禾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寿增:当下大家都追求快时尚,是因为此时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然而当社会真正变得安定时,这些可能并不适合我们。中国人口众多,如果都是今天买的衣服明天不要了,那不是我们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要审慎思考未来生活方式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考量如何做品牌,如果连这个都不清楚,那做出来的品牌也不会持久。

杭州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丝绸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最具中国符号特征。根据丝绸本身的特性,如今的丝绸企业要设计一种适合它的新的商业模式,使其与文化价值、产品结构、品牌价值、消费群体一脉相承,这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转型升级。

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荣明:服装人应从自己的企业实践、品牌实践,有意识地追求我们的文化自信。要对自己的品牌有信心,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产品、最好的设计、最好的品牌。当我们自己有了足够的自信之后才能影响消费者,而消费者亦是希望中国强大,中国服装品牌是值得为之骄傲的,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

Meta Think 咨询公司主席陈富国:服装本身是创造意义的品牌,只有具有文化创意的服装品牌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有一席之位。世界上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没有中断过,它蕴含思想、文学、视觉表达、民族习俗等元素,给中国服装设计、品牌表达留下一个巨大的空间。

聚焦五:人才机制

年度观点

深圳歌力思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人才战略是一以贯之的企业战略。企业人才之所以会流失,很大程度上还是机制问题。

一个企业必须要有“赛马机制”,因为人才不是看出来的,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相应的赛马机制检验出来的。企业领导则应扮演“伯乐”的角色,才能不断发现人才。

人们常说“一将难求”,但如果一个企业的运转离不开某个人,这无论如何都是管理者的管理失败。把培养人才纳入上级考核,并形成人才梯队建设,如此企业才能稳固。

所谓筑巢才能引凤,企业必须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文化平台,以此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同时企业领导应不断地授权,让优秀人才能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发挥。

今天的企业家不仅要有分享精神,更要学会舍得。任正非在总结华为今天成就的最大原因时,只用了三个字“给足了”。能否让所有员工都受益,并感受到企业的成功是与大家相关,这在企业是很重要的。

“人才”大家说

宁波太平鸟时尚女装有限公司CEO首席执行官欧利民:德才兼备、诚信友爱、充满激情是企业选择人才的关键;而企业要做的则是对人才实行选拔机制,以内部培养为主,同时进行外部引进,给予企业员工合理的薪酬福利。

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兼巴拉巴拉事业部总经理徐波:森马坚持80%的人才干部是内部提拔和任用的,同时建立了大学生培养体系,通过对人才的不断培育,实现企业新老员工轮换,避免企业内部体系僵化。

中国利郎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胡诚初:一个人到企业以后,能够融入其中,为企业作出贡献创造财富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人才”。当他不断地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企业也给了他很多财富的时候,他就成了企业的财富,这个时候就变成了“人财”。

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民:舒朗最大的特点是特稳定。为什么舒朗人挖不动?我个人认为,舒朗人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为自己打造的一个经得起摔打、有共同文化信仰的团队。不是适合你们的人才,你挖他干吗?

聚焦六: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大家说

优酷土豆集团营销策划总经理王忆景:利用新媒体推广,品牌的差异化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优秀品牌。比如迪奥、兰蔻等都是通过官网、微博和视频并列与消费者对话,以高质量内容传递品牌内涵,这样消费者才会崇拜你,也不会觉得消费贵了。

凡客诚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春焕:只要做互联网,做电商,新媒体营销就是一件必做不可的事,它是一个隐性的口碑传播。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涛:体育用品或者体育服装企业营销与普通服装企业的基点不一样,体育资源是可借助的资源,与之合作的品牌服装专业性会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极大凸显,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威汉营销传播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一枬:社会化媒体不是简单地发一个微博,而是用来聆听,外面的人说什么?竞争对手在做什么?现在的话题是什么?知道这些之后才能清楚下一个目标该怎么做,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

聚焦七:渠道创新

“渠道”大家说

零点集团定性研究总监&北京零点消费品行业研究总监张燕玲:当今企业最强大的生产力是创新,最有生命力的创新就是跨界合作。其实,每一类消费者都是处于特定的生活方式圈内,其购物、餐饮和着装文化都是在一个层面上的,而消费需求的转变就构成了渠道跨界的基础。

NC.STYLE国际品牌经纪公司总裁陈芃:品质等于一切,简洁等于最好,精准的眼光等于成功的开始。企业在做市场的时候不能靠行业直觉做判断,需要科学决策的手段做慎重的决定。

宁波博洋服饰有限公司唐狮品牌总经理应春光:一杯可乐原本卖一块多,在饭店卖三块。在不同的渠道,消费者行为是不一样的,所挑选的产品和价格也有差异。2012年我们整改了20%的店铺,把不同的产品放到不同的渠道,同时渠道更加细分,如今单店业绩平均提升了30%。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在今天,渠道创新是需要的,但是前提是你要先把自己做好,只有把自己做好以后消费者才会跟着你走,而且今后将越来越呈现这种趋势。

大连思凡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裁周严:中国消费者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他们开始驾驭品牌,并用更松驰的态度来拣选品牌。在现有的形势下,我们只有扩展思维的轮廓,以宽广和博大的情绪创新业态、跨界合作,在终端快速形成生产力,才能在品牌生产中求得高级的品牌成功。

聚焦八:效率管理

“效率”大家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管理学院教授韩永生:在今天,行业内仍然具有巨大的效率改善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管理的创新与信息化的支持,提供改善效率的有效手段,使我国的服装业增强竞争力。

真维斯集团董事兼副总经理刘伟文:将原本粗放的营销转变为精准营销模式,用信息技术化来支持企业的每一个决定,提高营销准确率,同时加强来自顾客、渠道、营销、产品方面的数据处理,达到精准管理。

山东红领集团董事长张:我用了整整10年做了一件事,就是把量身定制做成全球数字化工程。通过信息技术与管理生产有机结合,以自动化为基础,以网络化为通讯技术,制定规范化的数据系统,实时完成个性化的研发设计和大规模的量身定制。

宁波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如刚:企业的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管理方式照搬过来,而是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对不适应市场的管理机制进行全面变革,否则信息化的优势将难以发挥。

上一篇:全方位解析加拿大研究生文凭课程 下一篇:办理美国投资移民,什么是有条件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