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生专业社团建设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时间:2022-07-23 12:54:38

依托学生专业社团建设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摘要】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组织是第二课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以及对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期大力发展大学生社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学生社团;竞争力;高职

当前,随着大学生扩招进程的加快,大学的精英式教育逐渐被平民化的教育所取代,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院校也是如此,甚至就业压力更大。在高职院校,日益活跃的社团组织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把学习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了动手能力,促进了就业能力的培养,对缓解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就业竞争力的含义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本质上是对大学几年学习成果总的检验,是综合素质和水平的体现。如果学生通过努力把握住就业机会,赢得考官的认可,就证明了自身的实力。也可以说,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可以战胜竞争对手,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证明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专业社团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到了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学校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释放,直接或简接的增强了就业能力。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得来,高于实践,但理论的发展只有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离不开社会实践。

2、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只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才能很好的进行团队合作,顺利的完成他人交办的工作。对事务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对自己有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完成工作上的开拓进取。在高职院校中,社团众多,每个社团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对活动的筹备,活动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回顾都需要集体讨论确定,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真诚沟通,通力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活动,这就改变了学生只会学习,社会交往能力不强的状况,迫使他们对自己进行改变,以适应社会交往的需要。

3、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学生很多是在高考中没有很好的发挥,理论知识相对不强,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有接收能力,创新思维强,发展潜力大。而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他们激发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社团的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家在一起“共事”,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思维进行碰撞,让大家都扩大了知识面,浓厚了学习氛围。有些发展比较好的社团,已经走出校内的活动范围,与市内的其他高校开展合作,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面,开阔了视野,进而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4、拓展教育空间,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

近年来,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个性发展、交往能力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高职院校要做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发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培养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拓展教育空间,培养出家长放心、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引导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在大学生社团中,贯彻民主的思想,使得社团成员对其他同事理念的认同,学习他们对事物的价值的理解,行为模式,也能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树立自己在社团中的良好形象,逐渐的形成自我认知,设定职业理想,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建设科学规范、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更新管理机制,引导社团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社团是群众性组织,从设立到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管理和运行监督一般由院团委负责,主管学生组织是社团联合会。目前,由于定位单一,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社团之间发展情况区别很大,有的社团发展规范,运转良好,组织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甚至走出校园,参加全市范围内的社团活动。而有一些社团因为主要负责人对社团的定位不明确,管理制度不规范,加上社团的中层部长经常变动,对社团发展的波动很大,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要实现社团活动的正规化,就必须加强管理,明确社团定位,加以引导,从而让社团组织健康成长。

2、把大学生社团建设纳入到高校整个规范的育人流程中,结合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来建设社团,把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深化和拓展专业学习的重要平台、学生科研的重要阵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总之,通过对高校社团实施科学规范的建设,使其成为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推进剂。

3、加强大学生社团导师队伍建设。为了推动社团上水平、上层次,学校应专门聘请威信高、有专长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和顾问。社团导师不仅要在学生专业学习方面给予指导,而且还要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生活、修养、成长、求职等方面给予指导。作为社团成员全方位的导师,在社团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求这些教师在学术上有造诣、在人格上有魅力、在教育上有敬业精神。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社团的层次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在社团中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4、建议在高校社团中引入“社团教学模式”。将学分制引入社团中,并根据高校各社团的特点、国家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情况和学生自身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引导课程,形成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社团教学模式,使社团摆脱传统建设模式下的无序性和松散性,通过一定教学制度、教学规范和教学成果评价机制规范社团引导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实现社团建设的科学性、学术性、文化品位性、科研性的提高,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5、科学设计实践活动,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大学生是高校的“产品”,流水线的水平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所以,广大高职院校要多措并举,不断拓展大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和空间,与教务处能部门合作,推进社团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将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进行发展,通过科学设计、高效管理,共同开展形式多样、品味健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让大学生的实践和理论深度融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提高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上一篇: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论高层住宅水暖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