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教师人文素养 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时间:2022-07-22 10:10:18

培植教师人文素养 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在中小学,学生、家长与其说仰慕名校,不如说仰慕名师。仰慕名师,往往更渴望遇到名班主任。反之,如果教师只关注教育的方法技巧,不注重提升思想精神,则很难成为一个真正令人仰慕的教师,因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而“学为人师”,首先应培植自己深厚的人文素养。

首先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教师长期自觉接受人类优秀文化浸润的结果。教师只有不改初衷,为善固执,孜孜以求,不断培养自己博大的人文情怀,才能努力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境界。如果教师能够习惯于把每一个学生都视若己出,就不但会深切地了解他们身上的种种优劣,更会从为师者的角度为之献谋划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烈的责任意识还会进一步促发教师自觉把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机结合起来,朝着我们共同的远大理想不懈努力。这样,教师既会从“立德树人”的高度着眼,又会从教育活动的细节入手,心中有目标,言行有尺度,言必信,行必正,于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都会为学生做出方方面面的引领和示范,从而赢得他们的尊重与爱戴。可见,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敬业精神的最高体现。只要教师真正具备了这一点,则无论是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还是热切的赞美,其良苦用心就都会被学生清楚地感受、理解并乐于接受。

其次要具有宽容精神。培养学生是一项漫长、艰难而又复杂的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最需要的是耐心和韧性。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胸襟。尽管宽容难以完全避免对于错误的迁就和姑息,但我们仍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它对于塑造健康人格,培植宽厚、诚信与正直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传统教育习惯于盯住人的短处,现代教育旨在发展人的特长,若想让学生扬其长而补其短,教师还需要在宽容的基础上学会发现和欣赏。欣赏是一种高尚的德行,自负者、偏执者、狭隘者、保守者都不习惯也不善于欣赏别人。“以人为本”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孩子,孩子明天就会怎样对待他人;我们的脸上有多少微笑,孩子的心中就有多少阳光。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学会了欣赏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秉性、行为习惯不同的人和事,那我们就学会了宽容。宽容还表现在“有教无类”,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假如我们学会了不以个人的眼光好恶来决定取舍,既欣赏那些乖巧聪明、条件优越的学生,又呵护那些迟钝愚顽、境遇低下的学生,那我们就学会了宽容。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冲突着的人格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它会使我们挣脱内心的一切束缚,每一天都活得很自由。

最后还要具有高雅的情趣。很多优秀教师几乎都是全身心扑在教育上,他们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学生身上,几乎没有自己的业余生活、兴趣爱好。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不满意教师的地方,恰恰是由于教师除了公式、定理、ABCD之外,似乎就再也没有别的了。其实,教育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自觉与生活和社会有机联系起来,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再好,可他们对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前途命运的认识仍然会十分茫然。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生命活力,不断培养自己丰富的生活情趣,以此来深深地感染影响孩子。其实,在对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等的惊奇、发现和运用上,教师往往普遍不如学生,这再次验证了“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道理。教学相长,故我们要善于向学生学习。像喜用新潮语,热盼世界杯,青睐明星,酷爱好歌,沉醉街舞,迷恋网络等等,表面看,似乎离求学之道甚远,但这其中正包含着表达与交流、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科技与创新等无比丰富的生活教育内容。假如教师对此所知甚少,又怎能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假如教师不努力丰富自己的情趣爱好,又怎样来调节心情,保障健康,享受生活呢?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能够始终保持一颗童心,保持对自然、万物和人类的好奇与关爱,恰恰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否则,貌似年青的你我,每当被学生玩笑般地戏谑为“老张”、“老王”时,我们的内心是不是真的“老”了?

上一篇:简析高考数学题型的特点及功能 下一篇:验证和反验证 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