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别“临时抱佛脚”

时间:2022-07-22 08:40:56

买保险别“临时抱佛脚”

在某项疾病或某一类风险可能突然积聚的时刻,再去临时购买一些保险,从经济成本支出上来说不划算,还可能因为保单内的“等待期”等规定,让你的保障无法起效。

近日,民航总局有关领导关于“正在研究将航空意外保险并入机票的课题”说法一经出炉,就遭到了媒体的质疑。作为保险普通消费者,与其研究航意险是否可能被强制纳入机票费用,还不如借此反思,自己平常有没有“临时抱佛脚”去购买保险的错误做法。

意外险胜过临时买航意险

张先生在一家总部设在上海的公司从事销售管理工作,经常需要全国各地出差,每个月要外出公干1~2次。由于保险意识较高,每次乘坐飞机都会购买一份保额为40万元的航空意外险。虽然已经养成上飞机前买保险的习惯,但总是个麻烦事。碰上时间紧张,还真要费心。

其实,对于张先生这样的“空中飞人”,完全可以选择一次性购买全年的航意险,既省钱,又省事。张先生20元买一次航意险,一年下来他在这方面的支出也要400元左右。如果选择一年一买的综合航意险或交通工具意外险,则只要100元不到的成本。目前,各家寿险和大部分财险公司均有类似的综合交通意外险。对于经常出差的“空中一族”,在明确自己一年内坐飞机次数超过四五次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选择航意险或交通工具的综合年险。

不仅仅是保费便宜,这类产品除了一整年365天的航空安全保障外,往往都添加了火车、轮船、汽车等其他运营通工具的意外保障。花100元,不但可以买断全年“海陆空”意外险,有些公司还提供免费的急难救助服务。对于经常外出的市民来说,打包买这样的保障,还是很合算的。

如果平日里已经有了一份额度恰当的普通人身意外险作为保障基础,那么连一年期的航意险或交通工具保单也可以免了。因为普通意外险的保障范围就可以涵盖所有的交通工具意外。毕竟,意外险这类消费型险种属于“过期保费就作废”,故最好能日常持有,真正做到需要时不缺位,又可尽量避免保费支出消耗过多。

人身保障也最好“日常化”

说到买保险“临时抱佛脚”,大家可能还会对2006年的“禽流感”保险印象比较深刻。当时由于我国包头、安徽、湖南等地爆发了禽流感,人人谈“禽”变色,有两家保险公司也趁机推出“人禽流感”保单。

但其实如果平常已经有各类寿险保单的消费者,包括终身寿险、定期寿险、生死两全保险等各类含有疾病身故保障的保单,完全不必理会这种临时针对某一类疾病推出的保单。因为这样的保单保障功能非常单一,只能针对特定的疾病(如人禽流感)身故进行保障。而我们日常购买的各类寿险,是不论发生什么疾病(一般会将先天性疾病和艾滋病作为除外责任),都可以进行保障和理赔的。因此,只要日常有了合适的、比较充分有效的保险规划,自然能够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就不必在某类疾病突发流行之际慌慌张张去购买特定疾病的险种。2003年的“非典”也好,2006年的人禽流感也好,都是这个道理。

“等待期”也不支持临时买保险

此外,如果是为了抵御某一类疾病的可能发生,而去临时购买保险,还可能遭遇“等待期”(又称为“观察期”)的限制,从而可能无法让你的保障愿望顺利实现。

所谓等待期或者观察期,是健康医疗类保险中经常会设置的一个期限。就是说投保人在购买保险的30~180天(不同公司、不同险种对此时间规定有差异)内一旦发生疾病,保险公司可以免赔,或仅仅是做退还保费的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被保险人带病投保,防止投保人利用保险来做出道德上的“逆选择”,从而增加所有同一类保单持有人的风险。

在长期的寿险保单中,有时候也会有类似的条款设置。比如,部分寿险保单规定在90天或180天发生疾病身故的,仅能理赔到基本保额的10%左右,超过这一期限发生的疾病身故才可以获得全额理赔。原由和健康险相同。

为此,消费者最好不要在发现自己某一方面存在较大的疾病后再去投保,而应该在日常就做好未雨绸缪的保险安排。

上一篇:家庭保单“义诊”系列之一 下一篇:当红台湾艺人何润东:千金难买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