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时间:2022-07-22 07:40:2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 要: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从实际出发,指出了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原因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这些现象不是说我们培养的人才出现过剩,而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就大学毕业生自身来讲,表现为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更不知道哪些岗位职业适合自己,存在着择业盲从,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等问题,这给他们的择业和长远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这些正是由于大学生对自己和环境缺乏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系统的规划所致。因此,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探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很有必要且很迫切的课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与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设计。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并乐于从业。实践证明,当人们把职业理想作为自己职业生活中具体奋斗的目标时,其具体选择职业的行为将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并产生激励作用。纷杂的社会职业中,不同的职业理想将引导人们选择不同的职业,一个合理而恰如其分的职业理想能以巨大的感召力指引人们正确进行职业选择,唤起人们从业的热情和勇气,在成就事业的征途上奋力拼搏。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在竞争中占领有利位置,就要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平台,尽可能地避免到处求职,频繁跳槽。这样不仅增长不了知识,反而耗费了青春,更有可能挫伤个人的积极性,消磨了对工作的热情和锐气。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未雨绸缪,帮助他们走出“象牙塔”后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起点。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人生资源的积累。一个人能否尽可能地占有、扩大自己所需要的人生资源,并将不同的人生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既是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志,又是个体必备的一种驾驭人生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充实自己,有目的地进行学习锻炼,增强自己对所选职业的工作胜任力。

目前,我国不少高等院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它们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效,也是职业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模糊。

在给毕业生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时,笔者曾对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问题认知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9%的学生“了解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43.2%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39.5%的学生“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30%的学生“清楚自己毕业时将进行的职业选择”;34%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计划”;28.7%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有明确的认识”。要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趋于科学合理,首先要了解自己、看清环境。对自我环境的客观分析和评价是正确认知自身职业发展潜力,科学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选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策略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多因不能清晰评估自我和分析环境而造成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知模糊。

(二)职业发展期望过高。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在择业过程中普遍追求“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去欠发达地区。

(三)职业路径设计不合理。

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考研和考博作为自己职业规划的职业目标,还有一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有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但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规划的,况且,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四)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

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而这些指导员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高考志愿的选择由家长做主,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因此,上大学后仍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较大。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历史原因。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中,历来有重理论、轻生产实践的倾向,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每位大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后成为科学家、领导干部等。但是应该怎样选择职业,毕业后怎样发展,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很少关心这些问题,导致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读了十几年书后终于要面对职业选择时却常常手足无措,不少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逃避就业的情况,甚至有人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去就业。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大学生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职业问题,才引起高校及大学生们的重视。

(二)高校重视不够的原因。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关注两个中心:教学和科研。高校没有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职业领域。这导致在政策、资金、人员上投入极少,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招生名额同就业率挂钩,就业率低的专业将被限制或停止招生时,这才引起各高校的关注。但高校关注的是就业率,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关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以致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数量上和素质上远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另外,大学生在整个受教育阶段很少接触到职业世界的各种信息,等到就业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困惑。

四、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普及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广大学生较为深刻地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应该自始至终地贯彻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它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教育计划之中。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将科学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这对于学生步入社会和对其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引进职业测评体系,使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

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量技术在职业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职业兴趣测试(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职业能力测试(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和职业人格测试(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职业心理测评可以帮助求职者了解自己的性格、心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岗位、职业,以更清晰地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找准就业的目标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尽快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保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的知识,指导人员应逐步专业化、专家化。只有这样,才能科学规范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专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需要。

总之,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把职业生涯规划贯彻到大学教育之中,帮助大学生在明确职业生涯目标,积极提高素质的基础上,能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寻找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陈浩凯,万学章.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纵横职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得法课内,增益课外 下一篇:综合材料构成课程教学与创造性思维拓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