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当代农村籍大学生价值观悄然转变

时间:2022-07-22 06:45:31

刍议当代农村籍大学生价值观悄然转变

【摘 要】中国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促使新生代的农村籍大学生价值观悄然发生了一系列转变,而对农村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改变方法,结合时事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 价值观 国家政策

当代大学生从传统意义上分为城市籍大学生和农村籍大学生,农村籍学生从入学学习文化知识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多样化、开放式城市学生有很大的差异,进入大学后,大学校园绝大部分地处城市,进城的农村学生面对的新环境,从价值观、心态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挑战,如何做好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城乡差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价值观主要内容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而大学生价值观就是青年大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背景下,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所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二、影响农村籍大学生价值观的社会环境因素

(一)对农村大学生价值观起基础性作用的农村环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很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各种民主思想和先进文化被农村所接受,广大农民依靠党的政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但还是有不少偏远地区的农村依然保持着“懒散怠惰、好逸恶劳的劳动观,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等等,这些消极落后甚至是封建愚昧的价值观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心理,僵化和束缚了人们的手脚,阻碍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对农村大学生价值观起影响的家庭环境

家庭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形成的过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人生的启蒙学校。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模式对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及心理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在当前农村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农村的家庭成员关系和传统的农村道德观念影响着年青的大学生们。

(三)对农村大学生价值观起变化的城市环境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的城市社会,一个城市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科技、金融、住房、文化、教育、卫生及社区服务等一系列敏感议题。农村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走出了农村,随着地区差异变化,接触的新鲜事物也越来越多,面对形形的人群,这给农村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单纯的理想信念。在融入城市生活甚至生存的过程中,农村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其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和生活保障情况普遍较差;另一部分原因是农村学生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普遍较差。

三、农村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转变

社会在发展,然而现在的农村籍大学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那样淳朴、节俭,是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所谓的农村籍大学生,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没有自负和自卑的心理,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有自己的远大抱负。有远大抱负的理想固然是好,但是现代农村大学生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精神,对现在社会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不够准确,盲目地追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高薪和高职位,不屑国企和私企的招聘,忽视了大学生最基本的锻炼机会和本能,这与国家政策的不断改善有很大关系,从小的方面来说,随着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投资加大,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的数额逐步增加,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现在的农村大学生拿着“农村”两个字作为头衔在使用,并没有利用这部分资助真正全方面地促进自己发展,而盲目追求现代城市的潮流,配备笔记本电脑、高级手机等等,把学生的本职工作丢得一干二净,这是一个不良的现象。

从传统观念讲,农村学生更应该珍惜读书的时光,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产生相反症状,城市大学生本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强于农村大学生,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城市大学生更加注重社会实践,更加强调自己的专业性知识,为自己的将来有更加充分的准备。从大的方面来看,造成这种现象存在很大程度原因在于很多农村大学生吃老本,抱着“农村”这个招牌,天天幻想国家、地方征地或出台优惠性更大的政策,使他们一夜变富,对自身的应有的特性渐渐褪去。这也是农村学生道德观念出现了自私自利的一面,既没有怀着感恩的心,也缺乏奋进的勇气、动力和目标,对城市学生的帮助及谦让并不领情,严重影响了集体的团结和其他工作进行,这也导致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之间的矛盾。

总之,现在的农村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在适应期和学习氛围有所不同,导致学生在刚入大学校门的时候自制力降低,自我放松,心思不在学业上,这样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就会荒废四年。这时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就体现出来了,引导农村大学生如何正确的调整刚进入大学时的适应期,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接触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改变他们从表面上看到的一些个别现象,用事实教育学生看问题要看主流,要学会用全面的、分析的、客观的观点去审视社会,而不是用片面的、极端的、主观的观点去看待社会。通过调研,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和价值观。面对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的变化,高校德育工作者应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找准思想教育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结合点,与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热点和成长需求结合起来;从大学生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入手,多运用大学生熟悉的语言,多联系大学生身边的事例,多采取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多采用疏导、民主讨论、学生参与的方式,把教育真正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韦丽玲.“知识工程”对优化农村社会环境的作用.图书馆界,2005(1):50-52.

[2]李红兵.环境变迁视野下的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2008(2):158-161.

上一篇:技能型高职计算机教师及培养的研究与探讨 下一篇:以个例演唱分析中国古代声乐中的过腔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