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时间:2022-07-22 05:54:56

§3.5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1课时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主要知识点

1. 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称y=ax2+bx+c(a≠0,a,b,c为常数)表示的函数为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为y=a(x-h)2+k(a≠0),它的图象是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2)图象特征:①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② 对称轴为直线x=h.③ 顶点坐标为(h,k).

(3) 增减性:当a>0时,如果x≤h,那么y随x的增大而减小;如果x≥h,那么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0时,如果x≤h,那么y随x的增大而增大;如果x≥h,那么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 最值:若a>0,当x=h时,y最小值=k;若a<0,当x=h时,y最大值=k.

练习题

1.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开口向上,并且经过点 (-1,2),(1,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

B.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存在一个负数x0,使得当x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存在一个正数x0,使得当x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 当-2

3. 二次函数y=x2-2x-3的最小值是?摇 ?摇?摇.

4. 求二次函数y=x2-2x-1的顶点坐标及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

第2课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主要知识点

一、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 一般式:y=ax2+bx+c(a≠0,a,b,c为常数).

2. 顶点式:y=a(x-h)2+k(a≠0).

如果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般的三点,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式y=ax2+bx+c;如果所给条件中有顶点(或对称轴、最值等),应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2+k(a≠0).

二、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任何抛物线y=ax2+bx+c(a≠0)都可转化为y=a(x-h)2+k(a≠0).这时,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h,k),对称轴为x=h,因此任何抛物线都可由抛物线y=ax2经适当平移得到,具体平移方法如图:

三、 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

1. 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x1,0),(x2,0),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就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

2.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如下关系.

(1) 如果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那么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如果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 如果图象与x轴没有公共点,那么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反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可以知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

3. 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求方程ax2+bx+c=0的解的步骤.

(1) 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

(2) 根据图象确定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在哪两个相邻整数之间.

(3) 利用计算器探索其解的十分位数字,从而确定方程的近似解.

经典例题

例 1 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为(1,-4),且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析:由于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因此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被抛物线的对称轴垂直平分,从而可求得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

抛物线的顶点为(1, 4),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4.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又 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1,0),(3,0).

将点(-1,0)或(3,0)代入,得0=4a-4.解得a=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即y=x2-2x-3.

评注: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的有力工具,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重要运用.本题通过形(图象及其位置)的条件得出数(相等和不等关系)的结论.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加强对这种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例 2 若抛物线y=a(x-h)2+k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后,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所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0),且a+h+k=4.求原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析:抛物线平移,主要抓住顶点的平移,由于平移中a不变,只要变动顶点就行了.对于这类已知平移后的顶点坐标,求原顶点坐标的问题,采用逆推法更易获解.

原抛物线顶点坐标(h,k)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为(h,k-1),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为(h-3,k-1).依题意,得h-3=-2,k-1=0,所以h=1,k=1.又a+h+k=4,所以a=2.所以y=2(x-1)2+1,即y=2x2-4x+3.

评注: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只要a值相同,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而且抛物线y=ax2+bx+c(a≠0)都可通过配方转化为y=a(x-h)2+k(a≠0)的形式,其图象可以由y=ax2(a≠0)经过适当的平移得到.

例 3 已知二次函数y=x2+ax+a-2,求证:不论a取何值,总有抛物线y=x2+ax+a-2的顶点Q在x轴下方.

分析:要说明抛物线的顶点在x轴下方,由于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只要说明Δ>0即可.也可以验证顶点纵坐标小于0.

方法1:由Δ=a2-4(a-2)=a2-4a+8=(a-2)2+4>0,且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可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所以顶点恒在x轴的下方.

第3课时二次函数的应用

主要知识点

1. 二次函数的应用常见题型

(1) 求最值.解决这类题要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解,但应注意自变量的取值必须在实际生活中有意义.

(2) 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问题.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建立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借用函数的性质求解.

2.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 找出等量列出等式.

(2) 引入变量,将等式转化为函数关系式.

(3)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画出草图.

(4) 结合实际,找出符合实际问题的那部分图象.

(5) 抓住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最高点或最低点这些特殊点,求出最后结果.

3. 善于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的小迪发现,对解题进行回顾反思,学习效果更好.某一天小迪有20 min时间可用于学习.假设小迪用于解题的时间x(单位:min)与学习收益量y的关系如图5所示,用于回顾反思的时间x(单位:min)与学习收益y的关系如图6所示(其中OA是抛物线的一部分,A为抛物线的顶点),且用于回顾反思的时间不超过用于解题的时间.

(1)求小迪解题的学习收益量y与用于解题的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小迪回顾反思的学习收益量y与用于回顾反思的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

(3)小迪如何分配解题和回顾反思的时间,才能使这20 min的学习收益总量最大?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第4讲 电流、电压、电阻专题复习 下一篇:第2讲 光学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