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博弈中的高职教育

时间:2022-07-22 03:10:11

多方博弈中的高职教育

【摘 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要确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要实现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要实现毕业生的高就业率,真正成为一种社会广泛认同的高等教育模式,需要高职院校在与政府、企业、学生及家长、学校内部教职工的多方博弈中实现均衡。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关键词】高职教育;博弈;均衡;发展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截至目前已经达到1100多所,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不仅已经成为评价高职教育成败和办学质量的标准,更是决定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能否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加快转型的关键。客观地说,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其发展前景是充满希望的,但现实是不容乐观的,不同地区高职院校、同一地区的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差距很大,虽然出现了部分办学水平较高的院校,但与发达国家同类院校相比差距还较大,与社会的希望和企业、学生及家长的要求还有差距,根本的问题在于我国还没有形成一种适合高职教育顺畅发展的环境和相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定型的高职教育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要确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要实现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要实现毕业生的高就业率,真正成为一种社会广泛认同的高等教育模式,需要高职院校在与政府、企业、学生及家长、学校内部教职工的多方博弈中实现均衡。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高职教育的博弈均衡是指与高职教育相关的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责任、利益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状态,是整个社会对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和办学质量的基本认同状态,是参与博弈各方矛盾的缓和与基本解决。均衡是暂时的,博弈是持续的,持续的博弈推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参与高职教育博弈的各方包括高职院校、政府、企业或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它们之间进行着不同内容的博弈。

一、高职院校与政府的博弈

政府不仅是高职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者,资金的提供者,还是管理者,对于国办高职院校尤其如此。一般来讲,政府希望高职院校遵守其制定的政策、法律法规,按照自己的意愿投入相应的资金,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师资的准入制度和师资队伍结构、办学质量、毕业生就业、主要高层管理者的任免等进行干预,履行出资人的权利或国家管理者的权利,力求高职院校能够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职业技能、技术型人才。

高职院校在遵守政府制定的既有政策、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希望政府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呼吁制定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减少对高职院校某些行为的限制,扩大学校的自,包括放宽对专业设置、招生数量、招生区域、教师评聘等的限制和强化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毕业生就业的支持等。

在高职院校与政府的博弈中,政府逐渐放宽了对高职院校的限制和扩大办学的自,加大了资金投入,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强化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例如,国家制定了《职业教育法》明确了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国家召开了五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启动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并配套了相应资金、开展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和示范性高职院校评选、开展了高职院校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评选、制定了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税收减免政策、实施了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和开展了培养基地建设、对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结构提出了标准等。总的来看,高职院校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自逐渐增加,办学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博弈

高职院校作为高职业技能和技术人才培养的独立教育机构与企业(用人单位)存在天然的联系。独立职业教育学校的出现是传统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进步,是现代机械化大工业发展的要求。职业学校从企业脱离出来并没有割断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实践充分作了证明。但学校的独立,使其与企业成为了利益有相互独立性的经济主体,企业与独立职业学校之间的博弈也由此开始。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关系上基本呈现三种类型:一是完全隶属于某一行业或某一大型企业的企业院校;二是曾经隶属于某一企业或行业职业院校但现在已经独立,与原企业或行业仍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三是完全独立于企业或行业,属于完全的政府学校,与企业或行业联系较少。与企业或行业的不同关系现状决定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博弈内容不同。

第一种类的高职院校,由于本身为企业的一部分,对实习实训的场地、设备、师资和学生的就业、教师的技能培养等没有忧虑,与企业的博弈内容主要集中在资金、办学自的增加及企业是否会随企业效益的降低而将学校转让给政府。企业作为经济利益主体,利润最大化是最终的追求,企业会根据学校对其经济利润的影响决定对学校资金的投入和对学校保留与放弃。近年国有企业的转制、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中,就有大量企业学校转交给了地方政府。如果非企业办高职院校能够满足企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这种转交趋势难以避免。

第二类高职院校依靠与企业的历史渊源,暂时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它们之间博弈的内容主要集中相互利益的满足上。即企业在满足学校对实习实训场地设备、技能培养师资、接收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学校能否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职工培训等方面给企业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毕业生综合质量达到企业的要求。学校在这种合作中如果处于弱势,短时间内企业是可能容忍的,长期必然造成合作破裂。学校必须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断调整指导思想,从互惠互利出发思考合作的长久性,加快学校的培养水平提高和加强科研实力,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一般来看,绝大多数第三类高职院校在校企博弈中从开始就处于弱势地位,不仅需要主动寻找合作企业,从满足最基本需求开始逐渐扩大合作内容和领域,而且要首先适当让利与企业和保证到企业参与实践实训的学生的纪律性强、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有职业道德和规范的基本训练。学校单方强调学校利益和学生利益必然导致合作失败。另外,这类高职院校往往属于综合性学校,学科门类、专业设置多,所涉及行业领域广,要合作的企业多,更不容易与企业开展合作,也更需要强调保证企业利益。

上一篇:提高大学生学生英语写作段落逻辑的行动研究 下一篇:认知无线电的概念与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