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时间:2022-07-22 01:43:4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在教学创新的观念下,小学课堂一扫以往语文教学沉闷的课堂气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灵活的教学方法,实践着新的课程理念,但是,现在的一些课堂教学却陷入了另外一种误区,走向另一种极端。一些语文课堂在改革创新的同时,落入了模式话的套路。语文课堂教学本没有统一的模式,不知从何时起摹仿之风兴起。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二 、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三、对语文课堂学生听说的反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喜地看到,学生表现非常活跃,教师要求说自己的见解、说自己的感受、续编故事等等,学生完成得非常好,口语表达清楚,普通话流利、标准,“说的训练”进行得十分扎实,但遗憾的是,学生会“说”不会“听”。课堂上,一旦教师没让发言,有的学生垂头丧气,无心再去听同学的发言,同学说的内容他完全不知道,有的学生甚至插嘴抢答,中断同学的讲话,对别人十分不敬,小组讨论时,学生七嘴八舌,各说各的,没有统一的说法。由此造成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重复多遍,学生已经说过的内容还照讲不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种现象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喜地看到,学生表现非常活跃,教师要求说自己的见解、说自己的感受、续编故事等,学生完成得非常好,口语表达清楚,普通话流利、标准,“说的训练”进行得十分扎实。但遗憾的是,学生会“说”不会“听”。课堂上,一旦教师没让发言,有的学生垂头丧气,无心再去听同学的发言,同学说的内容他完全不知道。有的学生甚至插嘴抢答,中断同学的讲话,对别人十分不敬。小组讨论时,学生七嘴八舌,各说各的,没有统一的说法。由此造成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重复多遍,学生已经说过的内容还照讲不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种现象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优曼家纺:电商细分领域的NO.1 下一篇:做到这些就不用怕 明星热捧的玻尿酸微雕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