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停搏致室性逸搏后窦性或房室交接区性夺获构成之三联律和二联律

时间:2022-07-22 12:46:08

患者女性,71岁。因心悸来院门诊。体检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听诊仅有心律不规整。

心电图说明见正文

图示4条系Ⅱ导联之连续记录

1 窦性心搏P波直立 有P1-14,外形正常。P14形态介于窦性直立P波和房室交接区心搏(R31) P波之间,属“窦-交”房性融合波。P-P间距大多为1.60-2.40s,P8-P9长达9.80s,P13-P14为3.40s属窦性停搏,基本节律呈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窦性下传QRS波呈“R”型,多在二次室性逸搏后出现,呈现为室性逸搏-窦性夺获三联律,少数为二联律。P-R间期是 P波出现之位相不同而有变动:在u波后(P7、9)之P-R间期为0.16s,位于u波附近(p1、3、5、10、11)。则P-R间期可达0.20s(或以上)。窦性下传QRS波之ST段呈弓背向上之下斜形压低伴T波倒置。

2 房室交接区心搏 有R15、16、19、28、30、31,呈“R”型,与窦性下传QRS波相似,逸搏周期固定于1.12s,也可发于室性逸搏之后,成为少见的“室性逸搏-交接区夺获”三联律,少数交接区心搏可连发二次(R15、16和R30、31)。

3 室性逸搏节律 有R1、2、4、5、7、8、10、11、13、14、17、18、20、22、24、26、27、29,宽达0.12s,呈“rS”型,均于长间歇后出现,逸搏周期固定于1.44-1.52s。R4稍变窄,振幅略小,前有P2相关,属室性融合波。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窦性停搏、室性逸搏连发二次伴窦性或交接区夺获心室,构成三联律或二联律,“窦-交”房性融合波,“窦-室”室性融合波。

讨论:

本图的分析关键首先在于对窦性P波的辨认,这关系到窦性P波序列的分析。有时它与室性逸搏重合(如P4、P6),有的则和T波重合(如P8、P12),认真逐搏比较至关重要。

本例为71岁女性,仅主诉心悸,听诊除心律不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心电图示窦性序列明显变缓及不齐,伴有窦性停搏并在此基础上出现多数长达1.44-1.52s之室性逸搏,有时连发二次后由窦性心搏夺获。有时则由交接区心搏夺获,这是较为少见的“逸搏-夺获”序列。其所以多数由室性逸搏替代系基于房室交接区功能也有低下,但以窦房结功能不良为最显著。当窦性节律低下时,主要由室性逸搏取而代之,偶而由交接区激动发放而窦房结仍处于停搏状态,成为交接区夺获下传。

本图尚有少见的“窦-交”房性融合波(P14),只有当窦性P波呈现时,适遇交接区心搏也逆向传抵心房,使P14波和窦性P波各控制一部分心房。至于P4的制定判为室性融合波,系依据其与R3、R5之距离相等,R4外形略有改变,R4前有P2相关。P2-R间期与P7-R间期互差<0.06S,符合室性融合波之要求。切勿以P3-R间期作为参照,P3位于u波附近,可能有干扰性机制参与。本例窦性心搏有明确之ST-T改变,值得关注。患者有窦性、交接区起搏功能低下,应考虑有双结病变,老年者当属退行性改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B超监护在高危节育手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频发室性早搏的动态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