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认识

时间:2022-07-22 12:29:36

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认识

编号:G40(2013)5-04-01

作者:刘彦梅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进行了近十年,对课堂教学的形式的改革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是中心.课堂形式的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高效性.这种教学课堂就是所谓的“高效课堂”。通过这次昌乐二中来我校进行的高效课堂的视频材料的学习,为期两天的跟踪观摩了解,再结合我校部分老师的高效课堂的实际操作,经过对比研究,以及与我校高一、高二部分开展高效课堂的老师的交流,使我有了一系列的感想。

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也想谈一下自己对构建高效课堂的认识和感受。

一、对高效课堂的教育目的认识

高效课堂的字面解释:就是指“使学生在课堂上以最大的效率获取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课堂.

显然,高效课堂的的“教学目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但如何使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呢? 这显然是 (1)同学之间的友好的探究交流。(2)学生与老师之间和谐交流与引导、提升是最佳途径。

站在老师的立场,要是我上课感到舒心,能让我把我的高超的技能传授给学生,我想这样的课就是高效课堂了。站在学生的立场,要是他听得舒心,能让他在老师的精心的引导之下,使他有更大的收获,我想这样的课就是高效课堂了。因为,只有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或学习环境,才有可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从而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知识,我认为在这种愉悦的心境下接受的知识应掌握得比较牢固些。这正是每一次教学改革所提出的中心为题:调动一切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不是简简单单把班级同学的座位重组,简简单单的课堂开放所能实现的!

二、如何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的认识

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它不是某个老师所能实施的,而是一个学校的整体的教学思路,一个学校的教学方向,要推行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必须有学校的多方面条件做保障。它体现了这个学校的校长的教学观。昌乐二中赵丰平校长“追求大视野、追求大思路、追求大完美”的“三个追求”,立意高远,观念前瞻,实乃大境界也,令人刮目相看。在学校工作中,课堂教学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想减轻学生负担,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因此教学改革才是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它是必须的,也是时展的必然。

自步入教育岗位以来,我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对工作充满热情,抱有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但还是常被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这个问题所困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大潮的掀起,很多教师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的尝试、改革和创新,当然我也不例外。我采用了“走出去,听进来”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所谓“走出去”,就是走出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多去听学校“老”教师的课,走出校门多去听的优质课。从中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听进来”就是即要听取别人的教学经验,也要多让别人听自己的课,听取别人的评论,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嘛。

在经过多次听、评课之后,我深有感触,只有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主动性、小组合作性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1.“你”的课堂“你”做主

在我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我总认为讲台就是教师展示风采的舞台。课上三分之二的话都被我说了,学生活动,发言的机会自然就很少,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他对教师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而教改后的课堂,教师的言语很少,主要安排和引导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活动。有安静的自学,探索,激烈的交流,完美的合作,精彩的展示。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空前的高涨。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在课堂上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久而久之,无论学习成绩还是心理素质、自信心等良好品质一定会有突破性提高。

2.集体备课好处多

教改后,学校要求教师们集体备课。这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也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以往我习惯了一个人埋头思考问题,但有很多想不透的就放一边了。这样问题很快就会被遗忘,一旦再次出现,很是棘手。现在,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其次,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再次,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由于集体备课采用先备再议、议后再备,最后形成正式教案,大家在正式教案上再添加自己的个性意见,解除了以前的繁杂而作用不大的机械程序,提高了教师们钻研教材教法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评价需要多元化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就改变了过去的评价由教师一个人定论,学生处于被评价地位的评价形式,构成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整体评价体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完成的作业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而是对本组的作业进行质的评价,由小组所有成员总结此次作业出现的问题,如知识点有那些没掌握、思考方法有些什么误区、有什么建议等。在单元评价中,每一位学生自出一套单元题,教师从中抽选一套作为考试题。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评价,而是让学生在出题过程中加强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也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这样,增强了学生学习和自我评价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自我暴露问题及修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又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了出来。

4.表扬切忌单一化

在参加了学校的多次学科教研讨论交流中及在听评课后,我总结了以下两种激励学生的方式:

(1)以“口”为主的表扬?

用口头表扬个人或集体。表扬个人时,有时联系事例点名表扬学生,有时只赞赏具体事例不点学生姓名。表扬集体时,要根据实际,灵活地确定“集体”或表扬班级,或表扬小组,或表扬男生、女生、大组、同排,或表扬某分数段学生、有某方面特长学生。口头表扬是表扬的基本方法,课堂课外,当面背后都好进行、易操作,最具及时性、灵活性。

(2)以“奖”为主的表扬?

发奖品或给予丰富多彩的精神奖励,如发奖状、赠送写有激励语言的作业本、笔、橡皮等。教师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活动,为表现突出的同学鼓掌,或让其他同学主动为勤于学习的同学献上一支歌。如果说物质奖品学生会爱不释手,那么精神奖品学生则会深藏心中。这些平常用品、简单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表扬时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形式上不搞“两极分化”――对优生的表扬,对学困生批评。教师要注意多论事,通过表扬具体的事例,让他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赏识,对学困生的表扬要注意多点名,在面上要加大对他们的表扬力度。要让学生特别是优生,能不断拿自己近阶段成绩与昨日成绩相比,培养学生与自己竞争的意识。

经过反复的思考与短期实践,我虽然还没有成为教改的典范,但在这场风景中领略了他山的风光;虽然偶尔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伤口愈合后的坚韧却不亚于懵懂的从前。我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在日后的工作当中继续探索和改进。我相信,新的改革理念如一场及时的春雨,会无声地滋润到我们每个教师的心中,即使短时间内没有开花结果,但它一定会继续努力的生长。

(作者单位: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841000)

上一篇: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 下一篇:“读”出数学教材中的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