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时间:2022-07-22 11:22:23

【摘要】 目的:在对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进行客观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适合腹股沟疝病患的临床治疗手段。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37例腹股沟疝患者(试验组),本组治疗时选择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同时选择36例腹股沟疝患者(对照组)作对照,本组治疗时选择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其手术时长、VAS分数、住院时长、复发人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客观比较。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中,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长、VAS分数、住院时长、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均表现出优势,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平片式; 疝环填充式;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VAS分数

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038-02

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均已获得临床认可,而且体现出可行性特征,但是两种方案在具体应用效果方面也有所差异。鉴于此,为了对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进行客观比较,笔者选择37例腹股沟疝患者作本研究重点研究对象,同时选择36例腹股沟疝患者作对比,其中试验组入选患者治疗时选择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入选患者治疗时选择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全面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手术效果的基础上,客观比较手术时长、VAS分数、住院时长、复发人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旨在深入分析适合腹股沟疝患者、能够提升其预后水平的术式,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37例腹股沟疝患者(试验组)。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8岁,平均(44.00±1.22)岁;直疝6例,复发疝10例,斜疝21例;单侧腹股沟疝28例,双侧腹股沟疝9例。同时选择36例腹股沟疝患者(对照组)作对照,其中男20例,女

1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0岁,平均(45.00±1.06)岁;直疝5例,复发疝11例,斜疝20例;单侧腹股沟疝28例,双侧腹股沟疝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时,对照组选择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行仰卧位,采取硬膜外麻醉,同时给予患者常规消毒。于机体腹股沟疝区作切口,将切口长度控制在5 cm左右。(2)将患者腹外的斜肌腱膜直接切开,找到疝囊后予以充分游离,并将疝囊翻出。(3)如果患者疝囊较大,或者是粘连现象十分严重,需从中间将其直接断开,并予以结扎,再对近端进行缝合,而远端则开放至患者的囊底。(4)把患者疝囊回纳至其腹腔中,并将锥形的填充物放置于疝环中,再予以充分固定[1]。此外,于患者精索后端放置已经成型的补片,将其摊铺于患者腹横筋膜的表面。(5)对切口、腹外的斜肌腱膜进行缝合,如果患者疝囊偏大,还需予以放置引流条。

试验组选择平片式的无张力疝修补术:(1)行仰卧位,采取硬膜外麻醉,同时给予患者常规消毒。于机体腹股沟韧带的平行位置作斜向切口,将切口长度控制在5 cm左右。(2)将患者疝囊暴露出现,并对其进行游离,直至疝囊颈部位置后止。对于患者的小疝囊,需将其回纳至腹腔中;对于患者的大疝囊,需予以横断后,再进行荷包缝合。(3)待缝合近端成功纳回后,再结合切口形状对补片进行修剪,使其边缘超出机体腹壁1.5 cm左右,并将补片的内部修剪为半椭圆状,在其外端修剪出一个切口,并对网片进行缝合[2]。(4)将修剪后的补片与机体腹股沟的韧带进行缝合,同时对切口、腹外的斜肌腱膜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分析和对比两组入选患者手术时长、VAS分数、住院时长、复发人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长、VAS分数以及住院时长等方面均表现出优势,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中,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股沟疝又被临床上称作“疝气”,即人体腹腔中的脏器经由腹股沟区缺损处朝着体表突出而出现的疝,其发生位置是大腿和腹壁连接的三角区,如果突出物无法得到充分回纳,就可能会引起嵌顿,并且诱发肠穿孔、肠梗阻以及肠坏死等病症,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使患者直接死亡,所以必须加强防治[3]。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属于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常见术式,且均取得显著成效[4]。然后,两种术式相对比,发现疝环填充式的操作程序十分复杂,不仅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剧烈疼痛感,而且还可能会出现各种类型并发症,因此并未得到大范围推广[5]。与之相比,平片式不仅可以加快机体纤维细胞的繁殖速率,提升其修复作用,而且还能够确保中性粒细胞的自由活动,使其自由出入患者的补片空隙中,在抗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价值[6]。不但如此,平片式在操作程序方面也有优势,不但操作方法容易掌握,而且还能防止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在降低手术费用、加快患者康复以及降低其疼痛感等方面都有关键性作用,已经得到腹股疝患者的一致认可[7]。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治疗时试验组选择平片式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选择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长(52.62±5.57)min,对照组(72.73±12.05)min;试验组患者VAS分数(2.05±0.06)分,对照组(3.96±0.21)分;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长(3.86±0.67)d,对照组(7.34±1.22)d;试验组患者1例(2.70%)复发,对照组7例(19.44%),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表明,就腹股沟疝患者而言,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均可取得显著效果,但是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优势更加明显,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长以及住院时长,同时还能改善患者VAS分数,是控制复发现象发生、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水平的重要手段,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雷霆,王晓,张练,等.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在12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24):3411-3412.

[2]袁喜红,周凯,华丽,等.轻质量型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7):4758-4760.

[3]朱淼,张国强,周苏君.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74-75.

[4]李金龙,韩刚,曹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Bassini法治疗老年人绞窄性腹股沟疝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9):1288-1289.

[5]李红芹,安伟,王金国,等.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联合疝修补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5):4359-4360.

[6]张文海,白剑,侯湘德,等.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1):3911-3913.

[7]唐飞,陈立军,李学超,等.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同期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附13例报告)[J].军事医学,2012,36(8):623-625.

[8]王家胜,胡铁弋,陈勇,等.应用轻型与重型网片开放式修补腹股沟疝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7):8294-8300.

(收稿日期:2016-01-21)

上一篇:急性胰腺炎CT分级诊断及预后研究 下一篇:探讨手术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