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开发区优势,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时间:2022-07-22 11:10:41

发挥开发区优势,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开发区作为工业用地集中和经济发展迅速的区域,这种用地的供需矛盾更为显著,具体体现在:现有建设用地效率不高、耕地占用严重、违法用地监管力度不够等方面,用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开发区的持续发展。

2008年1月3日国务院[2008]3号文《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再次强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大问题。十七大报告精神也明确指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如何发挥开发区自身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优势,结合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并有效落实这一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土地政策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开发区面前的头等要务。

从规划角度落实和衔接土地政策,重视开发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国务院通知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要强化土地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从国家和区域角度看,规划先行已经成为控制和解决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和低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就开发区而言,结合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针对开发区制定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更好结合开发区的发展远景和蓝图。规划和设计开发区发展功能区,规定禁止建设区域、限制建设区域,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落实不同区域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等标准和范围。总之,制定开发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从规划角度落实和衔接土地政策,是解决开发区建设无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于2008年1月底,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用地规划目标,将指标分解到具体地块上,并提出形成一个有影响力、有自身调节能力、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集行政、商贸、居住、工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城区。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依据。

结合城市发展和开发区发展,合理布局,统筹用地

开发区和城市的融合协同是当前开发区发展的趋势之一,根据赛迪顾问《2007-2008年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年度报告》研究,从园区的发展路径态势看,开发区已经纳入整体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统一体系,区域和城市对开发区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开发区的空间规划必须建立在与区域发展和城市发展协同一致的高度把握。

因此在制定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上必须要注意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高度协调统一,充分利用城市功能,并将自身的发展功能提供给城市和区域其他部分共享,强调城市乃至区域内的合理布局,统筹用地,协同发展是开发区提高用地效率重要方式。

深挖现有建设用地内涵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

结合现有建设用地清理整顿普查评价工作,特别注重对开发区内的闲置用地、低效率用地的盘活和再利用,是开发区提升用地效能,增强用地产出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国务院通知精神第二条和第三条所着重指出的。对于开发区来说,在这项工作中,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将开发区土地储备和土地产权的流转工作切实运转好,可以极高的提升区内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实践方面已经有很多开发区应用各种方式践行这一原则,如北京开发区在严格执行国土部《闲置用地管理办法》的同时,对不满足条件的闲置用地采取不同的经济手段收回。越来越多的开发区一方面通过帮助企业联系合作发展机会提升企业活力,从而用地效率;另一方面用“腾笼换鸟”的方法做到园区企业的升级和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共赢效果。

将新农村建设和安置农民就业结合,为开发区建设用地腾退发掘空间

对于农村土地管理方面开发区应利用其自身经济发展优势,从农民角度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全局高度,整理农村居民点,腾退不必要的土地占有,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开发区建设用地发掘空间。同时在农民“上楼”问题上,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仅要解决其居住和生活环境问题,更要充分利用园区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通过就业培训等手段,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让农民的利益得到持续有效的保障,不能让农民“扛着锄头上楼”,或成为“无田无业无社会保障”的“三无”人群,从各方面真正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和农民的“居民化”,这不仅关系到开发区的建设,更关系到区域的发展和“三农”问题。

有效利用开发区联合管理优势,加大节约集约用地监管力度

有效整合开发区经济发展、土地管理、金融税收的管理职能,利用开发区联合管理综合服务的优势条件,将节约集约用地和其他机构职能联动,整体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加大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管力度,探索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制定刚性指标和柔性指标结合的管理体系,调动园区企业发展积极性,参与到土地节约集约的具体工作中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

(作者系赛迪顾问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

上一篇:奏响奥林匹克理想的北京乐章 下一篇:城市网格化管理与“中国上海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