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对幼儿健康情绪的培养

时间:2022-07-22 10:57:20

律动对幼儿健康情绪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70-03

一、律动及健康情绪、情感的含义

律动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的韵律活动,它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1]律动教学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能使幼儿得到愉悦的体验,使自身得以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健康情绪情感的培养包括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和消极情绪、情感的排遣两个方面。情绪、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既是一种客观表现,也是一种内在主观体验。情感状态所构成的恒常心理背景或一时心理状态对幼儿的活动起指导作用,积极地情绪情感能激活思维,促进人的认知发展,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幼儿更好的适应环境。反之,则影响各方面的发展。因而情绪情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机制,也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

幼儿期是一个从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时期中,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潜力,幼儿越是能够有机会接触各种音乐作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就越会逐步懂得爱、温柔、同情、自豪、集体精神、憎恨丑恶和追求完美。

二、律动对幼儿健康情绪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律动教学通常是把现成的作品教给幼儿,很少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所重视的是幼儿技能技巧的训练。所采用的方法是“示范――模仿――练习”这样一种机械模仿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还违背了音乐教育要尽音乐艺术之所能,发挥音乐之优势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1.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欲。在幼儿的律动教学中,幼儿通过肢体跟音乐的配合进行的动作,满足了幼儿好动的欲望,让幼儿得到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影响幼儿健康情绪的因素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教育方法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律动活动对其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不是唯一的。通常我们形容幼儿都用活泼可爱、好动欲强等词语,事实也的确如此。幼儿在做一件自认为非常有趣的事情时总是乐此不疲。大人有时甚至还不理解。如果你不让幼儿动动,幼儿会觉得不开心,受压抑,精力无处可发泄。更因此发脾气。而在律动中,幼儿的肢体得到了舒展,心情愉悦。

2.培养积极情绪,排遣消极情绪。律动教学中可帮助幼儿培养积极地情绪情感,排遣消极的情绪情感。幼儿在无事可干的时候,可以放段音乐让其活泼起来。同时也在适当的时候放些舒缓的音乐,让幼儿慢慢平静下来。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时机,教师适当的选择。例如:清晨,幼儿园入园后,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幼儿的心平静下来,这也是蒙氏教学中一项内容。接下来,就让班里的幼儿学习一些蒙氏的基本操作,进行一对一教学。幼儿是非常单纯的,注意力的集中度也比成人差。当遇到苦闷的事情时,不能自己解决。这时,成人可用有趣的事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排遣消极的情绪情感。在律动活动时,幼儿相互接触,相互交流,掌握了一些同伴相处的注意点。让幼儿更能融入班集体,更有归属感。

三、怎样通过律动教学来培养幼儿的健康情绪

1.选择适合于幼儿的律动教学材料,是培养幼儿健康情绪的前提。幼儿园律动的内容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模仿动作,另一种是把音乐游戏或舞蹈中比较困难得动作抽出来单独练习。模仿动作是律动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律动也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要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合拍得动作。所以教师在选用律动教材时,要从学前儿童的特点出发,既要考虑到该年龄段儿童对所选用的音乐能否接受、理解、也就是说,动作与音乐应紧密结合。

(1)幼儿的生活是律动材料的来源,给了我们无限的创意。任何的舞蹈动作都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加工,通过自身的动作姿态、造型等来表达思想感情。律动当然也不例外,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幼儿通过模仿,把日常生活的动作运用到律动中,幼儿园律动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动物的动作:幼儿常见动物的走路姿势,像兔跳、猫走、鸟飞、虎奔,鸭走等。第二,人的劳动和其他动作:走路,跑步,锄草,摘果子,划船,开火车等。第三,自然界的现象:风吹,下雨,水浪等。第四,日常生活及游戏,舞蹈中的动作:洗脸,刷子,梳辫子,穿脱衣,拍球,踢踏步等。[1]有经验的老师看到幼儿在雨天踏水塘,拿着小伞在雨中,一会儿高举,一会儿扛肩,把手柄转动甩出串串水珠。有时还会蹦蹦跳跳,嘴里哼着歌。这些都可作为律动动作,通过老师的提炼,加以艺术化。有心的老师可以用老上海的童谣让小朋友们跟着音乐的节拍,自己创编动作。幼儿的生活就像一个宝库,是律动素材的来源。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能够发现美,创造美,把幼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此过程中,幼儿更加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律动活动。老师根据幼儿喜欢车,喜欢模仿开车,制作了如下的一个律动教学活动――《火车开到北京去》。幼儿手举彩旗,把椅子排成行,根据音乐做跺脚拍手等动作。[2]

教师要仔细地、多次地、反复地观察和研究幼儿的学习、生活、游戏和劳动。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例如:小鸟飞时翅膀成波浪式,而蝴蝶飞时翅膀一闪一闪。

(2)幼儿在律动中,音乐跟动作是密切相关的。幼儿在律动中,通过音乐的节奏激感。达尔克洛兹曾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则通常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音乐的选择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曲调简单,流畅动听,节奏鲜明,结构方正,音域不要太宽;要有动作性或故事性,并且适宜于多次反复。没有特点的音乐不能激发幼儿想象。反之,好的音乐可激发幼儿不自觉的跟着音乐得节拍进行晃动。这时候,老师就可进行提示,让幼儿进行律动。有故事情节的音乐,会使幼儿在头脑中建立起律动中要表现的形象。例:《小弟弟,早早起》,让幼儿在对音乐的欣赏中,想象早起时,穿衣,刷牙,叠被,洗脸,伸懒腰等动作。教师要求幼儿边听边想乐曲所要表现的是什么情景。幼儿聚精会神地听后,根据年龄阶段的不同,要求幼儿做出不同的模仿动作来。简单的动作你让幼儿去模仿,因为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未成熟,他们往往没有规律,杂乱无章地重复动作,但加上音乐就会完全改变,幼儿变得很兴奋、激动,跟着音乐就把动作给顺下去了。幼儿在快乐时,会用动作来表达他们的喜悦。在难过时,也可以用来动作来发泄自己的不好情绪,这也是幼儿教师努力的方向,通过律动能促进幼儿健康的情绪。幼儿阶段应是充满愉悦,富有童趣的。他们热爱生活,无忧无虑,非常幸福。

2.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幼儿健康情绪的关键因素。根据幼儿的特点,他们对生动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枯燥乏味的教学只会使幼儿情绪变得抑郁,甚至严重的会影响到幼儿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变得对什么事情都没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幼儿健康情绪起关键作用。

刚入园的幼儿,不会听音乐做动作,动作很不协调,走步不能合拍,速度不均匀,节奏感很差,不能马上学习游戏或舞蹈。因此,教师应当多采用直观、易于被幼儿理解、接受的方法,从简单动作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第一,教幼儿按节拍做简单的动作。例如,幼儿根据音乐来模仿兔跳,一拍跳一下,用手做出兔子的双耳或把一只手握拳作为兔子的短尾巴。第二,对幼儿进行基本动作训练,像小跑步、跑跳步、跳马步、踏点步、弹簧步、猫跳步等,教师可以来训练幼儿的节奏以及身体的控制能力。第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分为实物观察和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生活两方面。通过观察体验,让幼儿觉得很亲切,很有兴趣去积极地参与律动活动,从中得到健康的情绪体验。在活动中感到温暖、愉快。

(1)教师在律动活动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以积极情绪情感来对待儿童。教师在律动活动之前,可以让幼儿进行观察,观看一些律动的素材或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在开始之前,就让幼儿有个印象。幼儿善于模仿,而模仿又是律动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可通过直接演示来教幼儿律动动作。在演示中,不仅要有生动有趣、规范的动作,更重要的是还应该有对幼儿的真挚感情。幼儿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教师对待幼儿律动活动时,以厌烦、无奈的情绪。那么,这个班的幼儿也就是这样一个状态,没有兴趣,这对将来的生活,学习会造成恶劣影响。例如,在思维、认知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积极乐观富于童趣的老师,将会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教的基础上让幼儿去创新,改变一部分肢体动作,变成新的动作,或对已有动作进行迁移。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与幼儿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适当、适时地对幼儿进行鼓励,能让幼儿喜欢上律动教学。师生的互动,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在律动活动中幼儿感到受尊重,增强了信心,感到律动教学是快乐的。

(2)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融入律动活动。现阶段,强调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是公认的看法了。律动教学的设计也应该把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律动教学中强调培养幼儿自信、自立、自知、自尊等良好的品质,培养幼儿积极体验、观察、想象、创造等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且吸收对方的优点。用动听悦耳的音乐,有趣地肢体动作,激发幼儿去参与律动教学的兴趣。在大班年龄段,教师可以让接受过一段时间律动教学的幼儿进行自主性的创作,教师提供音乐,有的大班幼儿把若干同伴的舞蹈动作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组较完整地律动动作,并能根据音乐表演出来,这正是我们所期望幼儿得到的进步,增强自信,获得成功体验。

3.律动教学活动中的社会交往,是培养幼儿健康情绪的重要因素。幼儿不仅是独立个体,他们更是社会中的人。因此,社会对幼儿也有一定的要求,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于是,便对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方面的呼声,让幼儿园的教学培养目标变得更加全面。有些幼儿园把“社会性”这一块都作为办园的特色,上海市彭浦新村幼儿园就是一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往往让幼儿有安全感,集体感。能很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并且去适应它。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家里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成为了一个家的重心。一大群人终日围着一个孩子转,但也让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童年的生活中没有很好的与同伴交往,家庭的环境对幼儿来说太狭小了。到了幼儿园之后,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社会交往,一开始的不适应,跟其他孩子的打闹,抢玩具等。律动教学活动中,有时候,是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的,就会引发幼儿的讨论。他们通过目光,体态,语言,身体接触等途径来交流。让幼儿能在交往中,体验到快乐,这是律动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目标。

(1)教师给儿童一个舞台,提供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教师所重视的是让幼儿掌握该项技能,现在单单的律动技能技巧获得已不再是幼儿园所最注重的了。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在幼儿园的律动活动中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指导幼儿提高交往水平和享受交往的愉快。教师不要采用机械地让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大胆地鼓励幼儿去创造,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给幼儿组织一些文化节的表演,例如:迎“六一”的节目表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展现自己的能力。芷江中路幼儿园在“六一”活动中,托班的小朋友就是用开关水龙头作为舞蹈表演的基本动作,简单又充满乐趣。

(2)家园合作,共同提供律动环境,让幼儿积极体验。家长和幼儿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可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教师通过律动教学来让幼儿交流,促进和培养幼儿的健康情绪。在家里,幼儿可与父母、长辈一起律动,通过肢体、目光、言语的接触,使幼儿掌握知识,丰富生活,情绪愉悦。幼儿园的时间毕竟有限,要发展社交能力,家长之间也可以常常交流,让幼儿在一起交往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谦让,互动等。

(3)在律动教学活动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幼儿的人际交往也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开始,幼儿刚入园时,他们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去自我为中心,最后会为他人服务,移情等。律动过程中,身体的晃动,肯定会不小心碰到其他幼儿,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幼儿会思考,在进退间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些幼儿不能做到,教师可通过移情等手段来让幼儿该注意的规则等。班级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通过律动,幼儿从一系列的律动活动中,逐渐体会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明确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加以利用,与他人分享,互助互谅,安慰等,都是他们在律动活动中掌握的技能。

参考文献:

[1]许卓娅.韵律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吉华.儿童艺术教育实例精选[M].长沙: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例谈 下一篇:为幼小心灵播下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