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情况的调查思考

时间:2022-07-22 10:24:48

关于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情况的调查思考

前言:本文以莒县为例,对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基层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莒县位于鲁东南,现有人口110万,乡镇(街道)20处,行政村1260个。下设乡镇(街道)基层国土资源所20处,工作人员305人。近年来,莒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1.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是基层所硬件建设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以来,莒县从两个年度的政府土地收益中拨出20%,专项用于乡镇(街道)国土资源所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起19处国土资源所新办公楼。目前,已经全部顺利投入使用。基层所建筑面积均为780平方米,每所投资额100万元左右,全部达到了“八个一标准”,即:独立的办公楼、便民服务大厅、学习阅览室、职工食堂、职工宿舍、健身娱乐室、菜园地、洗浴房等等,专门设立了室、档案室。既有利于国土资源系统的执法办公,又满足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上,县政府为2处基层所配置了2辆执法办公用车,购置了微机、照像机及测绘器材等办公用具,大大提高了基层所执法效率和水平。

二是基层所“素质工程”建设成果显著。针对基层所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莒县举办了基层所党风廉政建设暨 “规范化建设年”集中学习周活动。活动期间,先后邀请县委党校教授、县人民检察院领导、县纪委的领导、市局的领导举办了执法监察、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讲座,全体干部职工全部参加了学习培训,并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进一步提高了人员素质,增强了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制定了《莒县国土资源局乡镇所建设2010-2015年学习规划》,印发了专门的培训教材《莒县国土资源应知应会》,利用每周周六,由科室负责人轮流上台讲课,集中时间对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截止目前,已分别组织培训班23个,收到了明显成效。

三是基层所执法长效机制建设进步较大。为了加强基层所执法制度化建设,莒县组织专门班子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梳理,修订、完善并出台了《莒县国土资源局工作规范》,共分为行政管理、行风建设、考核、党建、业务工作制度、业务工作规程等6大类内容82项,涵盖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基层所里的每一个办事程序和办事环节都有明确而细致的规定,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所行政效能,达到了“管理规范化,工作程序化”的目的。

2.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体性案件尤其是宅基地违法,给基层所执法带来较大困难。近年来,少数村民在利益等因素驱使下,违法占用土地和乱圈乱占、抢占宅基地现象屡禁不止。基层所制止、实施调查取证和违法占地建筑时,往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庞大的违法群体,形成了法不责众的困难局面,影响了土地执法的权威。

二是受人员素质和执法经费的影响,基层所执法时常陷入困境。不少基层所由于人员编制少,执法经费不足,无统一着装,对乡镇党委、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同时,由于受历史影响,不少基层执法人员素质较低,对法律法规学习不深、掌握不透,而且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在处理案件时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或者处罚程序不合法,越权处罚,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执法队伍的形象。

三是土地行政执法程序复杂,有时存在查处不到位现象。作为基层所在立案查处既成事实的违法占地时没有强制执行权,即使移送法院,也常常因种种原因难以执行到位,造成基层所面对违法占地行为常常束手无策。另外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不断呈现出新问题、新特点,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及明确的处罚措施,一些违法用地行为往往受不到法律的制裁。

四是行政干预、暴力抗法等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国土资源执法尤其是土地执法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管理工程,涉及社会各领域、各层次,不但要求与司法机关密切配合,而且要求与行政机关的相互配合和协调等等,造成土地执法机关调查难、处理难、执行更难。另一方面在基层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调查取证工作中,当事人往往不配合调查,而基层所缺乏强有力的强制手段。在查处案件时,基层执法监察人员的人身安全经常受到威胁。

3.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人员和物质保障,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人、财、物是基层所执法中影响执法的重要因素。首先,对于配备执法车辆、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化高科技的执法办案装备,应由省厅明确统一配置,确保高效、快速、准确的查处违法行为。第二,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理论基础知识教育,树立执法为民的“公仆”意识。第三,结合经济发展要求,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业务过硬、执法公正的基层执法队伍。

二是深化监察体制,实行省以下执法监察人员统一管理。目前,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虽然进行了改革,但这次体制改革不到位,人员编制和经费仍属于地方管理,在执法过程中,放不开手脚,不敢碰硬,导致执法常处于被动状态。建议实行省以下执法监察机构的人、财、物、事等都由省国土资源监察总队统一收编、统一管理,完善执法监察体制。

三是适当提高基层所的待遇,确保执法人员的相对稳定。建议由省厅和财政厅联合下文,制定具体标准,落实国土资源执法人员津贴,明确津贴具体标准,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这一高风险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由财政拨出专项经费,为执法监察人员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或平安保险,解除执法人员的后顾之忧。在干部任用上,对于成绩突出的执法人员优先考虑,保证执法人员的相对稳定,确保执法人员的专业化。

四是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林业、税务、海关等部门早就引入公安机制,使这些部门的行政执法力度大大的加强,执法方式更加丰富。事实上,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无论在案件数量,还是对抗性上,都不亚于这些部门。现阶段,公安部门介入对有效制止毁坏耕地、违法用地、非法采矿等行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与监察部门联合执法,可以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五是加强对基层所动态巡查工作的督导。建议建立“三级”动态巡查区,即:把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规划区和主干线沿途列为一级巡查区,落实每7天动态巡查一次;把城郊结合部、乡村道路两侧列为二级巡查区,落实每10天动态巡查一次;把边、偏远区域列为三级巡查区,落实每15天动态巡查一次。同时,还定期不定期对“三级”动态区域进行交叉巡查,完善动态巡查登记制度。对每次巡查发现的情况做到及时制止、处理,并登记在案。

六是健全基层所动态巡查管理长效机制。实行“节假日不休”制度。长假期和重大节假日,往往是土地矿产违法行为的高发时间段,基层所应把节假日与平时动态巡查相结合,实行轮流值班动态巡查制度;土地矿产动态巡查,实行所长负责制和职工责任追究制。实行管理辖区分片负责制,落实专人负责,同时县、乡镇(街道)政府把土地矿产动态巡查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谁巡查不力、谁负责;谁管理不善、谁买单”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加大执法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

作者简介:

翟文丽(1973.5--),女,山东莒县人,助理工程师,现供职于山东省莒县国土资源局,主要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国土资源局;山东 日照 276500)

上一篇:基于公平理论的安徽民办高校教师激励分析 下一篇:提升民众心理健康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