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与幼师生职业技能培养

时间:2022-07-22 09:18:24

幼儿文学与幼师生职业技能培养

幼儿文学课程是幼师生语文课程学习中的必修课,它不仅仅是一门文学课,更是幼师生的专业课程。通过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幼师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并具备基础的文学鉴赏、创作能力,从而为幼师生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专业基础。因此强化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定位,以课程学习培养幼师生的职业技能,就具有了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幼儿文学的教学现状

幼儿文学教学是幼师生的专业必修课。而之所以将幼儿文学课设置为幼师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与幼儿文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幼师生的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然而在目前的幼儿文学教学中,却存在着课程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任教者多为中文专业教师,虽然从文学素养上来看,他们具有超越一般教师的优势,对于培养幼师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作品的鉴赏创作能力十分有益。然而从幼师生的专业课程角度来看,这些教师往往并不了解幼教专业的职业特点和所需技能,因而无法通过课程教学向学生传递其职业所需技能的信息。

二是教学方式主要是传授文学基础知识,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创作能力。就文学课程本身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显然是正确的,然而就幼儿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生主体的特点来看,显然忽略了在教学中传授幼师生未来职业技能的方式和内容。

三是任教者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很难重视幼儿文学课程,难以将其视作专业必修课加以重视,在主观态度上往往采取可有可无的应对策略。

上述种种教学现状导致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双方对课程都产生了误解,教师不愿讲授此门课程,因为此课程内容枯燥、浅显,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而学生也不愿上此课程,认为所授内容与他们的专业无关,实用性又不足。这种双方的误解愈加使得课程偏离了原有的定位。

二、幼儿文学的重新定位

幼儿文学课程作为幼师生的专业必修课,当前的教学现状使其完全无法承担提升幼师生职业技能的专业课作用,因此必须明确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针对幼师生的未来职业需要,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其符合职业要求的相关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口语、示范、组织、表演等,并将这些技能与幼儿文学的培养熏陶能力结合起来,为幼师生的职业生涯铺路。为了满足这一教学目标,幼儿文学课程的重新定位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是幼儿文学要定位于发展幼儿教育。幼儿文学课程虽然面向的是幼师生,但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需要幼师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幼儿文学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以便于在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运用正确的方法,以幼儿文学的适当内容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因此幼儿文学课程定位的关键不仅在于文学,更在于幼儿。

二是幼儿文学课程还必须准确定位于幼师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幼儿文学课程作为幼师生的专业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幼师生掌握未来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幼儿文学课程无法培养提高幼师生的职业技能,那就没有承担起专业课的责任,这与幼儿文学课程的设置初衷是背离的。为了实现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学生与课程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关系,在教师明确课程定位,学生充分吸收知识、获取技能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地促进彼此的进步。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应当使幼师生具备师德素质,更要具备相应的学识和技能,以符合幼师生的培养目标。

三、幼儿文学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结合

1.注重实践,促进技能训练

幼师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重在实践,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因此在幼儿文学教学中加强对幼师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就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以讲授为方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把学生从疲惫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按照学生主导、教师引导、自主参与、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来重新安排幼儿文学教学模式。在这种摒弃被动接受、封闭学习的方式,以自主合作的态度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践对于学生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幼儿文学知识,领悟幼儿文学鉴赏和创作规律,并通过到幼儿教育实践基地的具体实践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而牢记知识、锻炼技能。

2.创设场景,强化技能培养

幼儿文学课程是以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为教学内容的。对于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品鉴,就要应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场景创设法,即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将相应作品改编为剧本进行编排表演,或者通过朗诵、鉴赏会等形式进行公开探讨等。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幼儿文学作品的教学,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幼师生的文学作品储备,而且系统地训练了其口语表达、组织表演、主题示范等职业技能,为其未来职业生涯中对幼儿进行文学教育和组织幼儿活动、培训幼儿表演示范等方面的能力奠定了技能基础。

3.以实用性为引导,提升技能水平

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了职业技能,而技能水平的提升则需要以实用性为引导不断地琢磨改进。在培养训练幼师生编排表演、朗诵品鉴幼儿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幼师生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掌握了组织、表演等技能,但是否符合其职业要求,则需要通过实用性的指导和检验。这一过程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由教师对学生的编排表演进行指导,分析其不足之处,与学生共同商讨改进策略;其次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次编排,也可以由同一作品不同编排形式的小组开展趣味比赛,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后,可以将学生带到幼儿教育一线,或者邀请一线的幼儿教师、幼儿前来观看,以促进技能训练与实际需求的接触和磨合。如在儿歌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定某一主题如“春天”,要求学生去郊外踏青,并利用自己的所观、所觉、所想来完成儿歌或幼儿诗作品。可以将这些作品进行编辑整理后形成专辑,再配上学生自己手绘的图画,然后赠送给幼儿园,供教师、幼儿阅读。或者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手抄报,使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增强了职业技能,而且更容易从微小的事物中激发对于幼小生命的关爱,增强职业责任感。

应当说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幼儿文学对幼师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可以有效增强幼师生对幼儿文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通过幼儿文学课程学习,切实储备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应对幼儿教学实践更有信心;其次可以不断提高幼师生的文学素养,通过经常性的幼儿文学作品的改编、鉴赏和表演,学生主动探索和了解其中蕴涵的文学知识和品鉴技能,使文学素养得到了积累;最后可以为幼师生步入社会寻找机遇,通过到教学一线的实践与相关幼儿文学作品的表演,使幼儿教育用人单位对幼师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多样化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职业技能有了直观的了解,这为未来幼师生毕业后寻找职业出口提供了机遇。

上一篇:教师语言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小学英语周末亲子实践作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