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22 06:45:37

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

摘 要: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开放。因此,开放教育是时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关键词:开放型 阅读环境

开放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改革模式。开放式教育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沟通,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开放教学体现在教育信息空间和沟通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时空上的纵深化,教育方法上的多样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教育组织形式上的弹性化,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技能、阅读情感三方面。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主要由老师来确定,且比较重视阅读认知目标的完成,而阅读技能、阅读情感等目标,还处于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师没有去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兴趣、信心、交往、意志等因素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使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既获取方法有培养兴趣。而开放性教学目标除了体现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之外,还要体现出目标的发展规律和目标的多元化,体现阅读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和教师指导确定相结合的方向。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连贯性,体现学生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局限于语文课堂中,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和有机整合。阅读教学的过程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还要抓好课外辅导和实践,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境的开放

开放的阅读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的阅读教学空间、开放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在阅读教学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课堂学习模式,也可根据需要将课堂移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阅览室、室外等。在课上,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信任、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四、课内开放性阅读教学

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语文教学活动,提高教材的“开放度”,从而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阅读教学中完整人格的教育。通过开放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场面,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1.自读感知是“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前提。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搜集相关信息,完成读文本的感知。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初读的方法、提示预习项目。学生的学习方法:初步朗读,把课文读通、读得正确流利,对所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初步理解,找出不解之处。

2.评读体会是“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悟课文的情感,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作用:让学生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体会。教师应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气氛,适时引导鼓励。学生阅读的方法:感情朗读、默读揣摩、文字笔记、点线勾画、图画再现等。这些方法可以交替融合使用。

3.赏析延伸是“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通过开放性的赏析展示和延伸性的语文活动进行自主发展的语文实践。教师的作用:设计安排不同深浅程度和延伸适当的练习和活动,考虑学生的兴趣取向。学生阅读的方法:朗读展示,自由表演,延展讨论,课后读书活动等。

五、课外开放式自主阅读

开展课外阅读是开放式语文阅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所在。而阅读能力的形成要经过无数读物的阅读实践,阅读能力的运用也只能在阅读活动中发挥作用,阅读能力的形成和运用不以时空为限,既在课内,也在课外。

1.布置作业。学校都有图书室,学生也有一定量的课外读物,教师可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联系,经常布置少量的实践性阅读作业,形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2.推荐读物。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让他们有书可读。给小学生选择和推荐好的课外读物,首先要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班级可以设立组织图书角,教师经常把一些优秀的书目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好的,对自己成长有利的读物。这样既克服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之感,又便于学生读后交流和老师的指导。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

上一篇:浅谈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下一篇:从江苏卷综合探究题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