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联合配送

时间:2022-07-22 05:17:14

美军联合配送是其倡导的联合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合作战的关键。联合配送主要指从美国本土到海外战区指定地点的部队运送与部署,包括部队人员、装备、补给品的输送,以满足作战任务需求。历经多次局部战争,美军在联合配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联合配送制度和实施规则。

美军联合配送概述

联合配送概念辨析

美军把“联合配送”定义为“使后勤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同步化,以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送达正确的资源,从而支持地理作战司令部司令的行动过程。”配送包含部署与再部署行动中的部队输送规划与实施能力,以及持续保障与撤退能力。联合配送行动涵盖从起运点到指定需要点的端对端部队移动与持续保障,几乎等同于全球行动。

这里的“正确的资源”包含所需数量人员、装备和补给品,美军一般称之为“部队与持续保障资源”。“联合”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使后勤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同步化”上。所谓“所有要素”指参与配送行动的各种后勤保障力量,包括作战司令部、军种、国防部机构、其他政府机构及商业企业等,以及各自提供的配送能力。所谓“同步化”意指所有后勤保障力量的通力合作和协调运用,说明配送行动不是单一军种或组织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各种组织机构和各军种的参与、协作。美军联合配送行动以充分而有效地保障联合部队作战任务为目的,在联合作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联合后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兵力投送、部署、维持以及补给行动的关键。

美军联合配送进程

对于美军来说,长期以来,战事基本发生在海外地区,因此,联合配送也被地理性地分割成3部分,分别是美国本土配送(也被称为大陆配送)、跨越大洋的战区间配送(从上载港到下载港)以及海外战区内的配送。

大陆配送―部队人员、装备与补给品从美国本土起运点(包括合同商、国防配送仓库)至上载港的输送,通常由国防后勤局和军种承担。

战区间配送―战区之间、美国大陆与其他战区之间人员与物资的输送。战区间运输从上载港一直延伸到地理作战司令部责任区的下载港,也可越过普通下载港,直接延伸到需要点。战区间配送通常由美国运输司令部及其3个下属司令部―陆军的军事水陆部署与配送司令部、海军的军事海运司令部和空军的空中机动司令部承担。

战区内配送―指下载港或战区内起运点到指定区域内需要点间人员与物资的持续保障运输。联合部署与配送中心是最重要的战区内配送组织,负责协调、优化战区内运输行动。战区内配送任务通常由受援地理作战司令部承担,而需要点至使用点的运输,由地理作战司令部指定某一军种承担完成。

美军联合配送框架

美军把“企业”(Enterprise)一词代指为按照现代企业理念管理和经营的机构、部门、组织或者职能领域,意在强调这一机构、部门、组织是系统的有机整体。美军把联合配送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相关组织与实施要素统称为“联合部署与配送企业”(JDDE),并指出JDDE是联合配送的基础,构成了美军联合配送的组织实施框架。

联合配送组织实施框架是围绕战区间与战区内配送而设计,主要由美国运输司令部、地理作战司令部、军种、国防后勤局、国防合同管理局、商业运输企业等构成;涉及程序、条令、领导、技术、信息、共享知识、组织、设施、训练,实施联合配送所必需的装备、物资以及包含物理、信息、通信和财务4大网络。

美军联合配送原则

行动协调统一―对受援作战司令部司令、联合部队司令部司令及其他受援组织提出的需求和优先考虑事项做出反应,通过协调同步、有效控制联合部署与配送企业中各组织的行动,形成统一努力,以达成共同的目标。

资源感知可视―高度感知联合配送管线中的各种需求、资源和能力,确定部队流、需求流与物资流的状态、位置与方向。

响应快速精准―响应动态形势与需求,将所需数/质量的部队人员与物资,以适当的速度和手段,在恰当的时间输送到正确的地点。

另外,美军认为,其他后勤原则,比如灵活性、持续性、生存性、简单性、经济性等也适用于联合配送。美军指出,在联合配送行动中,要大胆运用上述后勤原则,并且要有创造性、智慧性,这对于JDDE行动的成功与否十分重要。

强大的联合配送能力是美军联合配送的基础和支撑

美军联合配送的基础和支撑,主要是强大的建制和商业配送能力。美军建制配送能力不仅包括空中、海上、地面运输能力,还包括远征港口的开设以及物资预置与前方库存等能力。在建制能力不能满足国防部配送需求时,美军通用商业配送能力。此外,美军还可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利用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的后勤保障能力为其提供服务。

空运能力

美军的空运主力装备是C-5和C-17战略战术运输机,其中C-5约111架,C-17 180架。C-130是美军的主力战术运输机,共有222架,目前也在升级。到2018年,美军将增加装备108架C-130J运输机。空中加油机是美军空运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共装备有KC-10A空中加油机59架,KC-135中短程加油机547架。为满足未来作战需求,美军正在加紧研制替代KC-135的下一代加油机KC-46A。此外,美陆军还拥有各型战役战术运输机167架。美陆军和空军正在共同开发空运能力更为强大的新型运输机―“联合未来战区运输机”(JFTL)。

空中机动司令部可以动用运输机和加油机,提供战区间重要人员与货物空运保障。海军可以动用海军飞机,将高优先适航物品或人员空运到目的地。陆军可以动用航空兵司令部的建制UH-60/CH-47直升机和C-23固定翼飞机,实施战区内紧急需要但通过地面运输系统无法运送的人员、装备与补给品运输。另外,陆军还建有重型空投补给连,能为陆军、空军或其他军种提供空投保障。地理作战司令部建制内或配属的空中机动部队可以运用各型运输机及作战保障飞机实施战区内空运。受援司令部司令还可以通过部队与需求能力程序向国防部长提出增援申请。

海运能力

美军平、战时世界范围内装备、油料、补给品与弹药的海上运输保障均由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负责实施。军事海运司令部应急保障船队由大型中速滚装船、海上预置部队舰船和第一类预备役部队海运舰船组成。这三种舰船都是战略海运资源,用于提供快速反应与全球战略预置保障。美军目前拥有19艘大型中速滚装船。海上预置船队包括海军预置船队,陆军预置船队,以及国防后勤局和空军的预置船队,提供机动式物资储存与运送能力。第一类预备役部队海运船队共68艘,供在紧急作战状态下应国防部要求而动用。

战区内海上运输主要由陆军水上运输部队负责实施。陆军水上运输部队包括:战区保障舰分遣队、中型船分遣队、重型船连、模块化堤道连、水上运输工具维修连、后勤保障舰分遣队和港务船分遣队等。

地面运输能力

大陆地面运输能力主要由陆军军事水陆部署与配送司令部提供,具体包括:建有国防货运铁路交换车队,可动用1000多辆专列进行美国大陆地面货物运输;管理用于国防用途的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及联运项目;监督世界各地基础设施(包括港口、内陆水道、管线等)状况;做好港口准备以接应船队与货物;监督装卸行动;开发综合交通管理系统,以支持部署部队装备与补给品进出战区;为国防部提供运输工程勤务等。战区内地面运输能力通常由战区陆军军种司令部提供。陆军军种司令部编有汽车运输营、陆军铁路营和铁路操作连,以及油料补给营和油料管线与终端操作营等专业保障部队,分别负责提供汽车运输、铁路运输和油料配送保障。

远征港口开设能力

美军各军种均建有远征港口开设部队。陆军建有运输大队/营、终端营、海港操作连和重型船只连。海军建有海军滩头大队海军远征后勤保障大队以及军事海运司令部的远征港口部队。空军建有远征机动特遣队、应急反应联队、应急反应大队和应急反应分队等。为弥补军种建制港口开设力量的不足,美军还建有联合特遣部队-港口开设部队,主要包括空运下载港开设部队和下载海港开设部队2种。这些部队作为一种远征部署能力,在部队、持续保障物资、人道救援补给品出发前部署到位,可快速建立并启动1个下载港和1个配送节点。空运下载港开设部队能在12小时内完成部署准备,下载海港开设部队则需36小时,这2种部队的部署作业时间为45~60天。

物资预置与前方库存能力

经过历次局部战争,美军越来越重视部队、装备与补给品的预置和前方库存能力建设。这种能力经过战争检验,被证明对于加快战时和应急行动初期的兵力投送与联合配送速度十分有效。海军、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和国防后勤局都建有预置部队,前方库存能力主要由国防后勤局海外配送仓库提供。

商业配送能力

美军越来越重视发挥商业企业在联合配送行动中的作用。在采购、库存方面,主要利用合同商的能力;在运输方面,重视利用商用飞机、商船和商业地面运输平台。此外,在尚无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的地区,或在美国大陆动员期间,还可以启用民事增援计划,以提供额外保障。民事增援计划包括陆军的后勤民事增援计划、海军的全球应急建筑合同计划和空军的合同增援计划。

他国后勤保障力量

地理作战司令部经常通过与东道国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来征用其民用和军用资源,以增强或扩大配送能力,满足战区配送需求。另外,参联会主席还可授权作战司令部司令与盟国或联合伙伴国,在双边协商的基础上签订采购与服务交换协议。按照采购与服务交换协议,在联合演习、部署训练、作战或应对突发事件中或在不可预测的形势下,双方可交换后勤保障、补给品与勤务,包括食物、宿营地、被装、通信服务、医疗勤务、零配件与部件、训练、油料、运输(包括空运)、弹药以及有限的军事装备等。

全面细致灵活的计划工作是美军联合配送行动的前提

美军规定,作战司令部的决定性保障计划必须在任何战役或作战开始之前就制定完毕,以使军种、国防后勤局和工业界对事态做出及时反应。

首先在制定配送计划之前,做好全面细致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要点是确定保障联合部队所需要的各种需求与能力,并核实配送来源与资源。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受援作战司令部司令的作战方案,熟悉联合部队投送各个阶段的主要活动;

(2)分析部队需求与保障来源,确定资源可获得性和保障物资需求;

(3)核实战区作战持续保障需求,确保部队物资与消耗品供应水平,以使行动能按计划持续实施,并维持预期的行动强度;

(4)分析运输需求,确定作战所需要的运输总量能否满足,准备好所需的运输表;

(5)评估确定环境、财务、通信网络的制约因素,例如预测物资过剩与交通拥挤等,寻求解决办法;

(6)确定战区内资产、部队、设施及保障系统是否充足;

(7)关注经费充足性、经费拨发权限以及财物分配的情况;

(8)查看通信网络的联通性等。

接着,在综合考虑如下事项的基础上,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联合配送方案:考虑如何满足战争中或紧急情况下可能会迅速增加的物资或勤务需求;考虑如何平衡好配送流程和作战流程;考虑如何有效地运用联运平台,如集装箱和463L托盘系统;考虑如何确保战区的物资输送不间断。分段方案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应对各种作战需求与环境:平衡库存级别、仓库位置和将物资移进或移出战区配送管线的能力;要拥有可扩展能力,以满足激增的需求;要协调美国军队、东道国、机构间组织、多国伙伴、非政府组织以及合同商所提供的各种配送活动。

最后,运输司令部在参联会主席和受援作战司令部司令的授权下主持召开后勤改进会议,对经上述工作之后制定出的联合配送方案进行审查。达成一致意见之后,运输司令部将重申支持受援作战司令部的总运输可行性,确保分阶段部队与部署数据得以贯彻执行。如果分阶段部队与部署数据没有通过运输可行性分析这一关,配送与部署计划人员必须考虑采取其他行动,比如建立或增加战区物资库存,筹划运用预置舰船等,以达成既定的保障目标。

全局掌控与协调同步能力是美军联合配送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美军联合配送之所以能够顺畅有效施行,关键在于美国运输司令部的全局掌控能力,以及统一指挥下的协调同步。在其统一指挥下,国防后勤局、陆军水陆部署与配送司令部前方运作部队以及其他军种运输部队,共同协作并实施大陆起运点到下载港的配送。军事海运司令部和空中机动司令部分别负责实施跨越大洋的战区间海运和空运配送。在战区内配送阶段,战区司令部后勤部负责指导和管理战区内配送,但其下属联合部署与配送行动中心负责制定部署与配送计划,整合多国与机构间部署与配送行动,并协调与同步补给、运输及相关配送活动。可以说,联合部署与配送行动中心是代表战区司令部来协调战术级以上的通用与战区配送行动。战区内各军种也在联合部署与配送行动中心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开展战区配送。也就是说,美国运输司令部统一指挥美军战略战区配送和海陆空配送。这种指挥机制有效保证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勤配送的顺畅运行,是历次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是美军联合配送的关键赋能器

由自动识别技术和自动化信息系统构成的可视性系统、可视性政策规定以及具体可操作的人员、物资和伤病员可视性要求与流程等组成,为美军联合配送提供了资产可视性能力。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GCCS)、全球作战保障系统联合分系统(GCSS-J)和战备评估系统-输出工具提供了联合配送所需要的通信能力。另外,美军还开发了大量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指挥、配送计划、配送执行/管理和卫星跟踪4类。几乎所有的联合配送任务,都在这些信息系统的驱动下进行。

指挥系统主要为IGC。IGC由全球运输网和国防后勤局的综合数据环境(IDE)集成而成,是美军进行运输指挥与管理的核心系统。

用于配送计划的系统

联合运输流与分析系统,用于估计运输所需要的详细资源,确定运输可行性。

综合消耗品保障系统,用于确定补给品来源,计算库存何时消耗完毕。

统一空中机动计划系统,用于帮助制定综合性空运与空中加油计划。

港口模拟模块,用于确定港口的接收、集结、清理与通过能力。

基地资源与能力估量系统,用于设计军事空中终端行动。

用于配送执行/管理的系统

自动化舱单系统(AMS),用于确认和跟踪从仓库到中央接收站或补给保障单位的多重包装物资。

计算机化运输规划与状态维持系统(COMPASS),用于收集和维护部队运输数据。

货物运输行动系统(CMOS),用于生成线形/二维条形码军事运输标签,准备运输文件(比如商业载货清单、货物路程单、军用飞机/卡车舱单等)。

蓄意危险行动规划与执行模块(DCAPES), 用于快速而准确地确定人员、装备与持续保障物资能力。

全球空中运输执行系统(GATES),用于处理和跟踪货物与人员信息,获取后勤保障信息(包括飞机运输数据)。

全球作战保障系统(GCSS),用于获取融合的战斗支援数据和指挥控制信息。

综合计算机化部署系统(ICODES),用于制定和评估装载计划,确定合适的运输方式并跟踪海上、空中、陆路运输途中的货物等。

运输协调员自动化运输信息系统Ⅱ(TC-AIMS Ⅱ),用于全球部署、再部署和维持行动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全球空中运输执行系统(GATES),用于管理全球空中乘客与货物数据。

全球港口系统(WPS),用于管理军用货物在世界港口的进出情况。

库存物资控制点自动化信息系统,用于管理库存物资采购和仓库级批发资产,计算库存级别与位置。

配送标准系统,用于管理国防后勤局配送仓库物资流与库存情况。

卫星跟踪系统

国防运输跟踪系统(DTTS),用于监督从发货人到收货人这一过程中所有敏感物资的运输状况,这些物资包括非军械但保密的物资、易被偷盗物品、危险物资和高价值货物等。

国防运输报告与控制系统(DTRACS),用于监督运输平台,而非其上装载的货物,提供运输平台在运可视数据,目前主要用于美国欧洲司令部战区。

移动跟踪系统(MTS),采用小型托架式硬件和卫星技术,安装在所有通用用户后勤运输车辆和选定的战斗支援用战术轮式车辆以及陆军船只上,提供有关配送平台位置的实时信息,主要用于卸载港到军事旅地域间的配送行动。

智能道路与铁路信息系统(IRRS),是一个基于网络的系统,军队用户通过互联网用户友好浏览器界面,就能获得有关道路条件、建筑物状况、事故多发地点、气候等可能影响从起运点到港口的人员与物资运输的详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从而跟踪补给沿路情况和部队所处的位置。

上一篇: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山东卷 下一篇:法国陆军启动“蝎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