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借力多媒体 还原数学课本色

时间:2022-07-22 04:21:51

适度借力多媒体 还原数学课本色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

新标准,新导航。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推进现代教学技术与数学科目的整合应用,切实带着“学数学”的思想去设计课堂、经营课堂,唯有如此才能推陈出新,沿着数学的本质属性行走。否则,就只能“新瓶装旧酒”,徒有喧哗和热闹,背离数学课的本质。因此,数学课的多媒体应用要有力、有度,注意还原学科本色,科学整合,增强实效。笔者现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谈谈看法。

一、移植概念要有度

数学课本中总有一些抽象的概念让学生“模糊不清”,而初中生的心智思维又有诸多不均衡和不平衡,为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他们有兴奋度,有参与度,我们充分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来补充情境,补充认知,这原本无可厚非。毕竟有了全方位的注意牵引,才利于萌生多样化的思维。

不过,概念由抽象变形象的过程,并不意味着数学思维“开放即开花”。很多教师对此存有误解,以为只有对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和演绎,才能算得上是“多”媒体活动,才能刺激思维“无缝隙覆盖”,全面挖掘学生的学习力和思考力。其实,这恰恰是数学概念多媒体化的一大误区,很多时候我们“贪多求全”未必全,“有意栽花”花不一定开,甚至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窘态。

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一位教师就作了如下 “多媒”设计:

播放Flas《海上日出》,以《月光曲》为背景音乐,配以散文诗朗诵,引导学生仔细欣赏,说说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这份很有语文味道的“数学”设计可谓用心良苦,其目的就是要在优美舒缓、有情有调的氛围里唤醒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只不过,这样的“精彩”多多少少有点过度,极有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有效注意力,使学生远离“数学概念”的课堂主旨。红艳艳的硕大太阳、美丽的地平线……这些带给孩子们的很可能是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至于“直线和圆”的印象就会悄悄地被淡化、被漠视。可见,移植概念需有度。过度渲染往往会让活动陷入误区,从而背离数学学习的要旨。

二、模拟情境要适度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就是要实现知识“再加工”,问题“再创造”,教师就要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硬件”支持、现代教学思维的“软实力”,去还原社会需求,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以致学,品尝解决实际问题的趣味,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不过,我们在主动构建情境模拟的时候要注意适度,更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性,不能为了构建情境而构建情境,从而淹没难点、疑点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思维旁逸斜出,节外生枝。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公开课,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片段:

播放《菜乡播报》关于春节购物的新闻和现场采访。用提示铃声为背景,展示问题:

银座超市在春节期间推出一种优惠措施,用200元买一张卡,凭卡购物可享受8折优惠,你家购置年货需要买卡吗?

结合多媒体展示,选取家乡新闻,搜索身边人身边事,如此设计的确很“生活”、很“情境”。不过,细细推敲,这样的设计和提示还真的有点问题。譬如,一些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就会说:“我压根都没见过购物卡,这是什么问题啊!”如此看来,我们精心设计的多媒体情境,未必换来“叫座”又“叫好”。毕竟,多媒体模拟情境原本就是一种辅助,不是全部,虽说产生“另类”想法的学生只是少数,我们也有必要在运用多媒体模拟情境的时候把紧“适度”关,更多地去关照学习主体的“心境”,用适度模拟去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思维。终究,“面向全体”也是数学课程的科学本义所在。

三、目标融合有美度

当下,我们在嫁接多媒体整合数学教学上,依然存有很多“盲区”,过多地注重“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冷淡得多。其实,数学学科有数形之美、逻辑之美,更有育人之美,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过程、培植能力、积淀方法的同时,还要关注情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三维融合”,提升多媒体世界下数学课的美度。

以下是一位教师的《二次函数》教学活动设计:

观看新闻视频《叙利亚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发生激战》,注意观察Flas模拟炮弹发射的过程,请思考这一炮弹发射到落地的现象可以用哪方面的知识去解读?(目的在于引出二次函数。)

虽然教师的设计意图清晰可见,但是从数学之美、育人之美的角度去考量,这样眼花缭乱的场面给学生带来的很可能是轻度“视听污染”。毕竟,像叙利亚内战这样的“零乱”价值观不见得适宜当代中学生的发展。类似这样的多媒体素材里,如果只关注“视听”效果,而忽略“育人”元素,就很容易误导学生,使教学偏离数学主线,与“学科育人”渐行渐远。

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出发,我们不妨就此学习内容做如下修复设计:

欣赏短片《赵州桥的前世来生》,定格赵州桥特写镜头,从数学的角度思考一下这座桥运用的是哪些知识原理?如果要对它进行修缮,请从数学角度给出几个参考数据。

相比之下,这份活动设计渗透了数学“育人”元素,更多地去引领学生“爱数学,爱科学,爱发现,爱创造”,发现数学之美,还原数学育人本色。

四、结束语

借力多媒体推进数学课堂,就要把握好“力”和“度”的关系,给力“有度”,适当、适时、适中,强化三维融合,突出“减负提素”。唯有如此,才能还原数学课的本质属性,让课堂更明媚,数学更明亮!

上一篇:借信息化之力大展“美育”风采 下一篇: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