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欣赏 差生新希望

时间:2022-07-22 03:22:26

在初中阶段,在某些教育者的眼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被划为“差生”的。他们不但没有学习兴趣,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大多已经形成了“厌学惧学”的心理障碍,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情感上、道德品质上存在缺陷。然而,这一切都不是天生的,他们原本与所谓的“优生”一样,也有发展的潜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着美好的情感,有着美好的追求,而今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后天环境的影响,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失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对学生没有歧视,没有失望,有的是作为长者的心疼,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愧疚,作为教师的强烈责任感。

我们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要用长者的成熟去理解学生年轻的心,要用师长的关爱去激发学生的求真、向善、向美之心。

在一次上课时,我在课前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时,提问到李丹,李丹站起来,沉默不语,微微抬起头,用那一只没有被头发遮住的眼睛斜视着我。那是怎样的一种眼神啊――冷漠、不屑、无所谓!当时,我感到了震惊――这孩子的情感该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啊!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还从没有遇到过一个在课堂上,在教师面前公然表现得如此冷漠、如此无所谓的学生。课后,我把李丹请到办公室。在我们的交流中,李丹依旧是冷漠的、封闭的,在她有限的几句话里我看到的是深深的绝望。我与班主任徐老师一起找同学了解情况,一起做家访。原来,李丹的父母在李丹不到两岁的时候就把李丹撇给她的奶奶去东北了,在李丹11岁的时候才回到家乡,李丹在情感发展的关键期缺失了父母之爱,她与父母之间在情感上有了深深的隔阂。初中时,因为青春期的“情感饥渴”以及感情上的懵懂无知,李丹早恋了。面对孩子的早恋,李丹的父母不问自己的失误,不去考虑孩子的情感需要,不但没有给孩子情感上的补偿,没有给他正确的引导,反而对她非打即骂。而李丹正处于“逆反心理”最严重的青春期,于是她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急速激化,发展到后来,拳脚相加成了家常便饭。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李丹心中唯一可以依赖的亲人――奶奶离开了人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和张老师及其他任课教师达成共识:要想让阳光回到孩子的脸上,就必须弥补孩子情感上的缺失。一方面,我们对李丹的生活学习给予尽可能多的关心与帮助,用一颗颗热情的心去温暖她冰冷的心灵。另一方面,我们给家长分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毕竟,血浓于水;毕竟,没有谁能代替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地位)。半年以后,李丹的脸上露出了属于花季少女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纯真而快乐的笑容。

对于我们的学生,除了需要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他们之外,还需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激励他们。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让这闪光点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晓弟来找我的时候眼中含泪,她问我,为什么我比其他同学付出得多得多,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如他们呢?我笑着说,因为你比他们“笨”啊。晓弟对我的直率有些难以接受,我微笑着引导她正确对待自己的“笨”:笨,不是什么缺点,也不是什么错误,它仅仅是你不同于别人的个性特点而已,决定不了你是否能成功。因为笨,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难,承受更多的失败,无形中培养了我们承受挫折的能力,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因为笨,遇事总要“笨鸟先飞”,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做事习惯……晓弟的脸上慢慢由阴变晴,最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知道她已经听出了我对她的欣赏,我也知道她已经坦然而愉悦地接纳了自己的“笨”。如今,这个“笨笨”的晓弟在大学里成了学生会最活跃的一员,她给我说,是我的那一席话改变了她。

任何人,任何的性格特点,任何的个性特征,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以对其闪光点的肯定与激励来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一句民间的诙谐之语,给我们教师揭示的却是人性的一种规律:人,是需要被肯定的。当然,如果一个人思想达到了足够高的境界,会只在乎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至于别人的肯定就不太放在心上了。可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成人感变得特别强烈,但其自我形象却不稳定,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之中。因此,他们是需要并深深喜欢被肯定的。而且,来自于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或者他们所爱戴、所敬畏的人的肯定,对他们来说是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所以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可以说是指路的明灯,能引导着学生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前进。

宽容,给了学生理解与信任。欣赏,给了学生激励与希望。宽容与欣赏,扬学生之长,避学生之短;宽容与欣赏,扬起了学生希望的风帆。

“学会喜欢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懂得欣赏自己必须要接触的人”,这是我自己的座右铭,也是我送给每一个学生的至理之言。愿每一名学生、每一个人都能够用人生旅途上美丽的风景来颐养性情,让美丽的心情永远驻留心间。

上一篇:高三地理教学实施中的“度” 下一篇:浅议在新课标下应如何抓好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