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体育课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07-22 03:02:14

浅议初中体育课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满足学生的情感渴望,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更集中、兴趣更浓、参与锻炼更积极,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践证明,把情感教育深深地融入体育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之一。

关键词:初中体育;情感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96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创新。将创新教育运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念,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是各国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青少年时期体育习惯的养成,可以终身受益,培养锻炼能力要比提高运动技术及体能水平还重要,使学生都喜爱体育,培养他们体育活动的兴趣。

一、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初中生的思维活跃,充满憧憬,可塑性很强。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情感培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多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尝试成功与失败,可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不断地强化,这样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向强大的苦难挑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让他们自己去反复尝试、体会成功与失败,只有具备良好的意志才能面对更多更新的挑战。体育情感教学还需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有利于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各种游戏比赛,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转移。并通过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了他们刻苦、顽强的学习精神,并使学生对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越来越有积极的情感动力,并保持浓厚的兴趣,对体育课基本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行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做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模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教师言行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此外,教师在讲解时,除了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对健身、健美的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等)的作用以及动作的审美价值。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和节奏。

二、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1.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应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提高对体育认识的同时要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明确中学体育的目的,使其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又善于评价自身锻炼效果,为终身加强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2. 排除消极因素的干扰

由于文化课的压力太大,学生从心理上把体育锻炼视为一种负担,对上体育课态度消极,技术细节掌握不好,极大地阻碍了体育意识的形成。提供足够的教师和体育器材。由于体育经费和场地器材的限制,体育教师人员的缺乏,中小学各阶段体育教学无法衔接,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零碎的、间接的、毫无系统可言,因而体育意识的形成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应该解决好教师和器械问题,同时从入学起就将系统的体育知识技、技术传授给学生,并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中学阶段体育成绩对升学影响不大,造成学生不重视。因此,对体育的学习就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要想排除以上干扰因素,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

3. 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

学生年龄小,引人注意的愿望强烈,需要从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中得到尊重与满足,引起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动作后,教师加上一些简短并带有鼓励性的眼神、言语,如“OK”、“漂亮”、“有进步”、“再来一次”等。这样,那些能力强的学生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越做越好;能力差的学生则从教师的鼓励中消除了恐惧紧张心理,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训练效果出奇得好。

体育教学是充满激情的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理解、赏识、支持和鼓励,学生才会有挑战的勇气、创新的激情和灵感。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使下才会自觉地进行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爱好。今后在教育教学中,笔者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实践,在体育课堂学中会充满平等、自主、和谐的气氛,体育课也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精彩。

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只有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才能实现教学平衡。由于教材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等诸多因素以及师生的关系无不影响着教学,以前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增大学生的运动量、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表面上看是讲究了效率,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教学的生硬,学生感觉上体育课乏味。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上一篇:中职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下一篇:提高初中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