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青铜器艺术造型的丰富性

时间:2022-07-22 02:17:32

浅论青铜器艺术造型的丰富性

宝鸡,古称陈仓。地处陕西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西端,南屏山峦迭翠的巍巍秦岭,北倚千山余脉和漭漭渭北黄土高原,姜、千水汇入渭河滔滔东流,横贯其间。这里自古就是通甘青、上宁夏、下川蜀的交通枢纽,诸多古老民族在这里交融,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是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阙田上上”的沃土,不但孕育了繁荣的石器时代姜炎文化,而且创造了辉煌的周秦文明。西周之兴,凤凰来仪,秦人崛起,神鸡飞鸣。周的礼制、秦的法度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民族文化的进步奠定了丰富的基石,在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青铜器是古代文物中的一个大门类,它包涵的内容非常广泛,大致可以分为青铜礼器、青铜兵器和青铜工具、农具四大类。

一、青铜礼器

从青铜器造型艺术角度来看,青铜礼器最为引人注目,礼器是宗庙中和宫室中陈设的器物,使用于各种祭祀、宴飨和各种典礼议事的场合,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和祭祀有关的器物,目前青铜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宗庙中使用的器物。在许多青铜器的铭文中,宗庙中的许多礼器称为“宝尊彝”,尊彝就是礼器的通称。礼器有的是不能够动的,所谓“重器不出门”,就是对家族有重大意义的器物如不能保住,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消亡。礼器用于各种礼仪活动,使用者还是参与礼仪活动的人,因此它和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不能相提并论。礼器包括酒器、饪食器、水器、乐器等,每一种器类又可分为十几种或20几种器名。每一种器物由于王朝的更替、典礼制度的变化,习俗的相互影响,乃至生产技术的进步,又会演变成很多种形式、仅酒器和饪食器两大类中的器物、粗略统计、就有近40种不同的名称。每种基本器形,又有许多变化繁衍的式样,这些式样大的有几百种之多,这样,青铜礼器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器物体系。每种器形的发展,一般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在铸造技术上由不合理到合理、这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目前我们所能见到出土或传世的青铜器有数万件,这只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小部分。单是中国青铜礼器的发展史,就已经能描绘出那遥远的,一个非常辉煌的青铜时代。

青铜礼器包括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个大的门类:

(一) 饪食器主要的有鼎、鬲、、簋、敦、豆、铺、、盂、俎、匕等器。

(二) 酒器主要有爵、角、觚、觯、、、尊、壶、方彝、觥、瓿、勺、禁等。

(三) 水器主要有盘、鉴等形式。

(四) 乐器主要有钲、钟、铎、钩、鼓等。

二、青铜兵器

青铜兵器是商周时代军队作战的重要装备,铸造数量非常大,虽然在战争中大量消耗、遗存至今的种类和数量还是很多,主要有戈、戟、矛、钺、刀、剑、匕、首、弩机、矢镞、胄等。

三、青铜工具

青铜的使用首先是铸造生产工具、青铜工具传世和出土的数量都很多,由于在生产中广泛的使用,因此形式也各有不同,主要的有斧、斤、凿、锯等。

四、青铜农具

在商周时代的农耕中,普遍使用青铜农具,这已经是一个确定的现象,青铜农具目前发现较为稀少的原因是青铜珍贵,用旧了的青铜农具可以改铸,它不可能随便遗弃。而且农具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青铜工具不一样,它一般地也不常作陪葬品,因而青铜农具的遗存必然是很少的。根据传世和出土的实物主要有铲、锛、锸、耨、镰等。

纵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品,数量之多,器物之精美,造型之丰富为国内罕见,通过考察对其在工艺手法及艺术造型上感受如下:

1、 先民在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开始就非常注重审美能力,并进一步演化出既富有规律又产生出不同变化的造型和纹样图案。

如出土于歧山县京当乡的青铜器,其质地轻薄,时代约在商代早期。鬲为空心锥足。觚为粗体。为平底。爵,平底,细直颈,窄长流,单柱较高,分岔立于流口,刀形锥足,其中一足较长且外撇,对较长的一足,饰文种类单一,主要为饕餮纹,也有夔纹,一般为连珠纹相同,不用地纹,均为单层花纹,而且惯用粗线条。无铭文。

2、 随着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青铜冶炼技术的逐步成熟,器物由原来的相对单一逐步发展到丰富与多样,其中想象力的发挥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西周建国后,实行“工商食官”制,设置官吏管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青铜冶铸规模更大,种类更多,分工更细,技术水平较商代有了新发展。随着西周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呈现繁荣,青铜器铭文之多,内容之丰富都远远过商代,有的已经发展成长篇文章,是难得的古代文学作品,大批造型精美、形象生动的青铜器,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代表这一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水平。

3、 不同规模大小和技术技巧含量的器物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等级观念。因此器物造型的多样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形态。

周礼主要表现在宗法制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法制亦即等级制,为了“明尊卑,分上下”,便派生了列鼎制度。所谓“礼器”是用来表现“礼治”的器物,列鼎是指按大小依次成单数排列的盛放各种肉食的鼎。奴隶主等级愈高,使用的鼎愈多。如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为五鼎。与礼器有关的乐器也反映了贵族的等级制度。礼与乐的关系是“礼非乐而不履”,也就是说乐是来体现礼的合理性的,乐也是来妆饰美化礼的。青铜乐器中对编钟的使用,《周礼》规定:天子四组(每组三枚),诸侯三组,卿大夫两组,士一组。如此不难看出西周礼制的森严。

4、青铜器是周秦文明的精神象征,先民将天地万物的认识与理解包括对神灵的敬畏化作造型语言符号注入其中,体现出雄浑与博大。

现知商周铜簋最大的一件“簋王”,造型凝重大方、美观。颈及圈足饰窃曲纹,腹和方座饰直棱纹,方座上部四角饰兽面纹。腹底有铭文,生动地再现了周王在祭祀上天、祖先时庄严神圣的场面。

西周时期祭祀礼仪在内容与方法上同商人基本一致,有关征战庆功,建筑宫室,宴飨宾客,葬礼葬仪等均要祭礼先祖。祭祀时的主要礼仪是:供奉上装有祭馔(饮食)的青铜器,并将肢解的牛、羊等牲畜供奉于神主座前,同时还要敲击着编钟奏礼乐,以此来表达祭祀人对先祖的崇敬之心。

综上所述,青铜器的造型变化是周秦文明创造精神和审美形态的具体体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项技术发明,一种先进材质的应用,往往创造出璀璨文明,并逐步走向文化繁荣和艺术的巅峰。我为生活在这片土地而深感自豪,面对继承古老传统艺术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今天,我们一定要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和锐利的眼光,有选择地吸收,同时更要站在民族审美意识的高度对祖国悠久灿烂的优秀文化艺术进行保护整理,研究和利用,将古老艺术和创造精神传承下去,这样便能在某种程度上壮周秦文明之气,圆华夏民族之魂。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 严文明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任周方《周秦文明之光》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2000。

李国栋:西安美术学院

上一篇:个性情感在绘画风格中的实现 下一篇:浅谈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