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7-22 01:54:58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成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31例,均给予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0~17个月,平均随访(12.4±3.5)个月,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指征、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的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2.1~3.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2.7±0.4)个月,住院时间为24~67 d,平均住院时间为(39.2±10.6) d。23例(74.2%)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优,7例(22.6%)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良,1例(3.2%)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可,总体优良率为96.8%。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4.0±0.5)分]明显低于术前VAS疼痛评分[(8.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例患者发生腕关节炎,1例患者发生肘关节异位骨化,未见桡神经损伤、早期桡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5%。 结论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提高治愈率,固定牢靠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成人;桡骨小头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b)-0033-02

桡骨小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由于是患者的肘部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1-3]。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而传统手术方法为桡骨小头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引发的并发症较多,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方法的不断提高,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逐渐用于治疗桡骨小头骨折[4-6]。为了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本院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成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31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成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31例,年龄为19~56岁,平均(34.7±11.8)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7例。患者均符合桡骨小头骨折的诊断标准,经X线片、CT检查确诊。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摔倒伤3例。受伤部位:左侧19例、右侧12例。参考Mason分型:Ⅱ型21例、Ⅲ型10例。合并症:肘关节脱位1例,尺骨鹰嘴骨折1例。

1.2 方法

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如下:给予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待驱血后给予其上气囊止血带,经肘关节的后外侧进行入路,由肱骨的外上髁沿着指伸肌群的后缘逐渐向远端延长5 cm,直到尺骨的近端外侧缘,于患者的肘后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进行分离,将前臂尽量旋前,使骨间后神经尽量远离手术区,切开关节囊,将桡骨小头显露,然后将骨折块进行复位,尽量保持桡骨小头的关节面平整,恢复其椭圆结构,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进行复位确认,使用微型钢板在安全区进行固定,可为T型也可为L型。骨折块在安全区外时用2枚微型螺钉固定,钉尾要埋入软骨下。中部存在塌陷时要先翘起,从肱骨的外上髁取下部分骨质,将其填充到骨缺区,再从上方进行复位固定。骨折粉碎严重时,可将其拿到体外进行拼接再使用微型钢板固定。然后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再逐层进行缝合。

1.3 评定标准

肘关节功能的评定标准,(1)优: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良好如初,功能未受影响。(2)良:患者术后屈伸或者旋转受限不足20°。(3)可:患者术后屈伸或者旋转受限为20°~40°。(4)差:患者术后屈伸或者旋转受限大于40°。(5)总体优良情况=优+良。VAS疼痛评分的评定标准:由0~10分代表无痛到剧痛的不同程度,其中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且能忍受,4~6分为疼痛,但尚能忍受,睡眠受影响,7~10分为强烈疼痛,不能忍受,严重影响睡眠和食欲。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的临床指征

成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后,骨折病症均得到了明显控制和好转,患者的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2.1~3.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2.7±0.4)个月,住院时间为24~67 d,平均住院时间为(39.2±10.6) d。

2.2 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

参考肘关节功能的评定标准,23例(74.2%)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优,7例(22.6%)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良,1例(3.2%)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可,0例(0.0%)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差,总体优良率为96.8%。参考VAS疼痛评分的评定标准,患者术前的VAS疼痛评分为5~9分,平均评分为(8.1±0.7)分,患者术后的VAS疼痛评分为2~7分,平均评分为(4.0±0.5)分,经统计学分析,t = 6.972,P = 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术后随访中,1例患者发生腕关节炎,1例患者发生肘关节异位骨化,未见桡神经损伤、早期桡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5%。

3 讨论

桡骨小头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结构之一,参与构成了机体的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具有重要的传导应力作用,同时有助于维持机体肘关节的稳定,可有效防止机体肘关节发生后外侧的半脱位。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桡骨小头切除术,会造成手和前臂到达肱骨的应力都由肱尺关节来承担的现象,这样会严重破坏机体的正常力传递,容易造成机体肘关节的外翻,使得桡骨发生不同程度的下尺桡关节损伤,有时会发生桡骨向近端移动或机体前臂的旋转力量大幅下降等事件,且引发的并发症较多,预后效果较差。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一种新方法。采用克氏针治疗,容易发生松动、滑脱等固定不牢靠事件,同时克氏针不会埋入机体的关节面,也不利于机体的关节活动,容易诱发关节囊的快速增厚,引发患者的关节僵硬。采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其材料为有机材料,但强度不够,容易发生弯折,且术后恢复慢,不能开展早期活动,也容易诱发炎症,改螺钉比较粗大,用于小骨折碎片效果不佳。而微型钢板螺钉的钉体很薄,可选用T型或L型,适合于多角度的固定,能满足机体的小骨片加压要求,且内固定的效果牢靠,可行早期功能性恢复锻炼,深埋后不会影响机体的桡骨小头活性,效果良好。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术后骨折骨性愈合平均时间为(2.7±0.4)个月,住院时间为(39.2±10.6) d,说明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较快。23例(74.2%)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优,7例(22.6%)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良,1例(3.2%)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可,总体优良率为96.8%,说明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很好,可明显恢复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4.0±0.5)分]明显低于术前VAS疼痛评分[(8.1±0.7)分],说明患者术后的疼痛明显减轻。1例患者发生腕关节炎,1例患者发生肘关节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为6.5%,说明该方法引起的并发症较少,适用于临床治疗桡骨小头骨折。

综上所述,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提高治愈率,固定牢靠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廖建平,余鸿斌. 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桡骨小头骨折13例体会[J]. 九江医学,2007,22(4):31.

[2] 王建生,张立峰. 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3):214-215.

[3] 王维光,刘万军,王振海,等.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2):1700-1703.

[4] 杨昆,张海. 微型钢板螺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21例的临床体会[J]. 广西医学,2007,29(2):241-242.

[5] 张忠. 微型钢板螺钉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35例[J]. 海南医学,2011,22(3):109-111.

[6] 吕颖智,胡建伟,崔兵,等.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30例[J]. 中医正骨,2010,22(6):61-63.

(收稿日期:2013-01-15 本文编辑:马 双)

上一篇:注射用盐酸胺碘酮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下一篇: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