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沿海居民饮食状况与高血压患病关系的调查

时间:2022-09-19 02:58:39

连云港沿海居民饮食状况与高血压患病关系的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连云港沿海居民海产品饮食状况与高血压患病情况的关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营养建议和指导。 方法 在连云港沿海居民中随机抽取年龄在35~80岁的人群进行膳食调查和结果统计。 结果 连云港沿海居民对虾、贝类、螃蟹、腌制品等海产品食用量偏大,且连云港沿海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5.96%,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年龄的递增,患病率逐渐升高。 结论 虾、蟹、贝类等海产品的过量摄入可能增加高血压患病的概率。

[关键词] 海产品;高血压;饮食状况;年龄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b)-0166-03

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因其可导致脑血管、心脏、肾脏的病变,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威胁而倍受人们关注。世界各国的患病率高达 10%~20%,我国也是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5位成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978年开始我国开展了几次较大规模的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1]。研究表明,居民生活习惯中,饮食、吸烟、酗酒、体质量指数、年龄、性别等为主要的危险因素[2-3]。连云港地处沿海,海产品也成为连云港的一大特色。通过对连云港沿海居民海产品饮食状况与高血压患病情况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港城人民偏好海产品,但由于没有对海产品形成正确的认识,缺乏科学的营养知识,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影响了居民的血压,加上不良的烹调方式与饮食习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港城人民的健康,并且这种趋势也日趋明显。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前期研究,本调查组认为本市沿海居民海产品饮食状况与高血压有紧密联系,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11月,本研究对连云港墟沟、燕尾港、海头港、小丁港、连岛等五个地区,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抽取35~80岁年龄段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接受调查人数共326例,实际资料完整者共292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14例,年龄中位数为54岁,且所有调查对象均为常住人口。

1.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依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等有关资料自行制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高血压)、吸烟、饮酒频率、缺少运动、超重、高血糖、食盐过量、海鲜摄入量。主要采取免费测量血压的方法并进行问卷调查,血压的测量均采用经标准血压计鉴定的水银血压计(目前水银血压计仍为间接法测压的金标准),测量于上午8~11时进行,根据臂围的不同选择不同规格的袖带。测量前禁烟至少30 min,休息5 min,坐位测量3次,间隔至少1 min,取3次血压均值作为个体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标准,即平均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4]或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其中高血糖、体重等按一般常规测量法测定,所用器械均经检定标化,其他数据根据膳食调查结果得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调查表由双人双录入;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χ2检验分析组间率的统计学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比较家族史、吸烟、饮酒、缺少运动、超重、高血糖、食盐摄入过量、各海产品摄入级别(食用海鲜1~2次/周、食用海鲜3~5次/周、食用海鲜6次以上/周)的高血压患病率采用单样本χ2检验,且显著水平为5%。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病率情况

本次调查的292例居民中,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筛选出105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36例,总患病率为35.96%,男性患病率38.76%,女性患病率31.58%。见表1。

2.2 数据分析

年龄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笔者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沿海居民的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45~80岁血压升高的速率明显大于35~44岁,详见表1。另外,高血压的患病率还可能与年龄、饮酒量、运动、高血糖、海鲜摄入频率、超重等因素有关,详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中,笔者分析了关于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例如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饮酒、运动、超重、高血糖、食盐过量、海鲜摄入量等。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笔者认为年龄、吸烟、饮酒、超重、食盐过量、海鲜摄入量等因素对高血压的患病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由表1可见,年龄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45~80岁血压升高的速率明显大于35~44岁,且平均为发病率42.36%,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5]。大量研究证实,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呈正相关,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关系也越来越密切[6]。史瑾等[7]对中国北方农村人群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随着食盐量的增加,对高血压的患病危险的独立影响逐渐增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递增。此次调查结果表明,食盐过量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由表2可知,在本次调查中吸烟者65例,其中患高血压24例,占吸烟总人数36.92%,非吸烟者227例,患高血压81例,占非吸烟人数35.68%,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认为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相关文献报道:吸烟可加速心脑血管硬化,使血压水平上升及高血压患病率增加[8]。目前,饮酒与高血压的关系已得到一致的结论,即认为两者呈“J”型关系[9],此次调查结果和文献相一致。根据资料显示,与轻度饮酒者相比,重度饮酒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而轻到中度饮酒降低患高血压的危险,从而得出结论居民饮酒量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现出正相关[3]。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轻到中度饮酒与重度饮酒都是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调查具有局限性,两地居民饮食、环境等差异导致测量结果不一致。在被调查人员中,超重的79人中,患高血压的人数34人,占超重总人数的43.04%,此患病率仅次于吸烟患高血压的概率。因此,结果显示超重是增加患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但高血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各危险因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近年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存在聚集性[10],根据表2对高血压发病多因素单样本χ2检验显示,存在着渐进的显著性,且显著水平为5%。其中家族史、吸烟、饮酒、缺少运动、超重、高血糖、食盐摄入过量、食用海鲜1~2次/周、食用海鲜6次以上/周与高血压的患病率成正相关且其相关系数为1,而食用海鲜3~5次/周其相关性仅为0.779。

海产品中的咸鱼、海米、咸(酱)菜、海产品干货等海产品属于高钠食品,而高钠饮食则是导致高血压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虾、蟹、头足类海鲜等海产品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但贝类中却含有非常丰富的牛磺酸,而牛磺酸是人脑内含量最高的一种游离氨基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保护视力,促进大脑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海鱼中含有丰富的EPA、DHA具有较高的保健功能,其主要功能是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红细胞的可塑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所以,咸鱼、海米、咸(酱)菜、海产品干货、虾、蟹、头足类海鲜等海产品是增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贝类、海鱼等海产品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即适当的多吃海鲜,不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而吃得过少或过多,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机率。

总而言之,高血压与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可能与年龄、饮酒量、运动、高血糖、海鲜摄入频率、超重有关。海鲜中的贝类、海鱼等是保护因素,即适量地吃些海产品,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概率。但咸鱼、海米、咸(酱)菜、海产品干货、虾、蟹、头足类海鲜等海产品可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可适当控制摄入量。

[参考文献]

[1] 黄哲生. 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0):1879-1880.

[2] 何关松. 义乌市农村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227):71.

[3] 武阳丰. 我国人群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华心血管杂志,2003,(12):1-3.

[4] 徐张禄,孙兆青,等. 辽宁阜新农村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1):112-114.

[5] Tam CF,NguyenL,Spe S,et al. The effects of age,gender,obesity,health habits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frequency on hypertension in elderly Chinese Americans[J]. Nutrition Research,2005,25(1):31-43.

[6] He J,Whelton PK,Appel LJ,et al. Long-terme ffects of weight loss and dietary sodium reduction on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2000,35(2):544-549.

[7] 史瑾,孙兆青,郑黎强,等. 北方农村高盐饮食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和血压水平调查[J]. 山西医药杂志,2008,37(3):195-197.

[8] Sanchez AM,Reed DR,Price RA. Reduce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BMI)in African Ameriecans relative to Caucasians[J]. Ethnicity and Disease,2000,10(1):24-30.

[9] 张艳敏,吴寿岭,许继波. 饮酒对血压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707-2709.

[10] 刘艳玲,赵兴胜. 环境因素在少数民族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7):795-797.

(收稿日期:2012-12-28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加强机能实验中心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一篇:注射用盐酸胺碘酮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