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考核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7-22 12:29:57

形成性考核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

1高等医学教育中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1.1形成性考核的总体设计

引入形成性考核,将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总体设计原则是:形成性考核应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态度,教学参与情况,知识理解、分析、应用及实践能力的考核,形成性考核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则侧重于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通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达到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和谐统一。

1.2形成性考核成绩所占比重的确定

形成性考核成绩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的比重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经过文献调查及与专家访谈后确定的基本原则为: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实践教学内容为辅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20%~40%;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41%~60%;以实践教学内容为主、理论教学内容为辅的专业课程,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60%以上,具体见表1。

1.3形成性考核形式选择

形成性考核形式主要有实验考核、操作考核、专题讨论、平时作业、平时考勤、阶段性测验等。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考核形式,要尽量让考核形式多样化,一般来说,一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形式不应少于两种,考核次数不应少于4次。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考核,达到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3个方面的评价。形成性考核形式及操作细则、适应课程见表2。

1.4成绩评定和管理

1.4.1成绩评定学生课程考核的总成绩、单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各种形式的单项形成性考核总成绩在形成性考核中的比重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具体形成性考核成绩记录见表3。学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计算方法为:X=Σ(xi×λi)。X———学生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成绩,xi———第i项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λi———第i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占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百分比。

1.4.2成绩管理形成性考核能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详细的原始记录,并由量化统计分析得出最后的成绩,其考核结果能避免考评者凭主观随意给分。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进行形成性考核,并将学生通过形成性考核取得的合格及以上成绩作为其能否参加课程终结性考核的前提条件。终结性考核成绩不合格而形成性考核成绩合格者,形成性考核成绩有效,可以申请保留形成性考核成绩,然后参加课程的终结性考核补考或重修。形成性考核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后交教研室主任审查,教研室主任审查后统一存档备查,成绩一经评定不得随意更改。

1.5形成性考核实施流程

每门课程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编制“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院(系)主管教学副院长审批后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审核并于开学初向学生公布实施方案,由任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具体实施。“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的内容应包括:

(1)课程性质,说明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是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还是任选课程;

(2)考核形式,说明本课程采取哪些形成性考核形式,各形式在形成性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3)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对每类形成性考核的具体考核项目、内容、方法及评分标准进行详细规定。

2高等医学教育中形成性考核实施保障机制

形成性考核优势明显,但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保证形成性考核的顺利实施,应建立相应的实施保障机制。

2.1加强考务组织机构建设

为保证形成性考核在高等医学院校中顺利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在高等医学院校,应形成由教务处考试科(中心)及各学院教学办公室、教研室组成的两级形成性考核考务组织机构,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制订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意见,定期组织常规的形成性考核检查和评估。

2.2设施设备等物质和技术保障

医学院校实施形成性考核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过程,整个考核体系的建立需要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相应软件的添置及相应人员素质的提高。例如,徐州医学院医学检验形态学课程在2012年秋期技能考核中就建立了“医学检验形态学学习与考核系统”,这个考核系统在硬件方面直接借助于学校现有的机房设备,主要增加的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费用,同时需要对相关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形成性考核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学校也应该为这些教师多创造培训和研讨机会。

2.3相应制度保障

实施形成性考核后,学校的教师工作量制度及成绩管理制度等相应制度也应进行调整,以此来协调形成性考核的实施。形成性考核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存在考核形式多样化、学生答题个性化的特点,对教师要求高,出题、批阅工作量很大,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从政策层面上予以倾斜,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4加强过程检查与控制

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许多专业课教师既是临床医生,又承担教学任务,工作任务繁重,加上形成性考核时间跨度大,方式自由灵活,这就使得形成性考核很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加强过程检查与监控,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检查与监控保障体系十分必要,让所有检查结果与学生的课程成绩、教师的课酬等挂钩。针对医学院校的实际,笔者提出应建立由院(系)教研室普查和教务部门组织教学督导抽查两级监控体系。院(系)教研室检查和教务部门组织的教学督导检查结果可以作为评价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依据之一。通过这种检查制度,能够监控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实施,保证考核质量。具体的形成性考核质量检查监控体系见图2。教务处主要负责监督与检查各教学院(系)形成性考核工作的组织与落实情况,每学期抽查的比例为考核人数的10%~30%。各学院每学期都应自行组织1次形成性考核的普查工作。

作者:张付芝刘莹单位:徐州医学院

上一篇:形成性考核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下一篇:信号理论下的医学教育与医生逆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