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教材 提高课堂效益

时间:2022-07-21 08:39:28

【前言】准确把握教材 提高课堂效益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要正确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我们必须清楚,教材不是课程,课程也不是教材;《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材是课程的最主要载体;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的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

准确把握教材 提高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80-01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多数老师习惯于到各种资料上找题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尤为看重近几年中考试题,而忽视课本习题的训练和拓展,认为课本习题简单不能适应中考 。于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题海中重复做题,这样的结果是:少数学生会模仿,多数学生会厌倦。

我们认真研究中考试题就会发现,每种题型,甚至每个题目都能在教材中找到“源头”。教材是最好的“资料”,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用好教材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应建立在对《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

1、要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个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些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比如《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的基本理念(有六个方面)及设计思路,为教材的编写和教材应用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标准。

2、要正确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我们必须清楚,教材不是课程,课程也不是教材;《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材是课程的最主要载体;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的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材的认识,《标准》所持有的数学教学理念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数学教材需要改变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她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应当具备新的含义。数学教材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

二、教材的分析和处理应建立在对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过程的深刻理解之上

要处理好运用好教材,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活动,首先必须对新课程条件下教学过程的本质有比较完整的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我们从各个角度去审视教学过程,不难发现,教学过程程的主体应该是处于教学之中的教师与学生,他们人格上独立、关系上平等、活动上民主;用“教学交往”观审视教学过程,并以此构建共同主体的师生关系,将传统的教学改造为平等民主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创生的教学、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力求体现这样一种氛围,作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交往的媒介――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对它的处理应该要体现或者融汇在这样一种民主平等教学氛围中。

三、教材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1、认真理解数学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形式,对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要求,最显著的特点:①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这些素材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教学探索;教材中的数据、图片真实,而且富有情趣。②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材中的“思考”、“探究”、“归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栏目,都是在学习素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去形成新知识。③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采用“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对新知识的学习设立相应的情境,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使学生真正“做数学”。 ④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等栏目提供了包括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介绍,有趣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的延伸等,为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教材整体上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三维目标并举,强调以人为本。要实现全体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就要关注主体的发展。一方面致力于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教育,关注源发于主体本身、贴近人的本质的、隐蔽在知识背后的能力系统,价值规范等。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既注意包括经验、事实原理性的知识点,也包括能力要求,思想方法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道德情感、价值观、个性品质等教育因素。另一方面,注重生存与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等的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氛围。此外,还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动态性、开放性,将学生的发展置于社会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中,置于新世纪人才标准的需求中,使教学目标及内容有鲜明的时代感;教学中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重视教材内容与社会、其他学科的开放性联系,尽力构筑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理解好三维目标体系的内涵,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兼顾各层次目标,三维目标并举,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况有所侧重,不要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3、深入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不拘泥于教材。教材的编写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图片资料,都是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是联系生活及本地学生的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新的知识,让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离自己很近,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创造性地、自主地使用教材;新课程一个非常重要原则,就是课程的开放性,新教材为教师、为学生都留下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适当地增加校本化的内容、人本化的内容,使教材更符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真正地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补充和修改教材内容;不过,应注意不要出现一味照搬教材或脱离教材,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新、奇的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

上一篇:高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浅谈初中思品教学与学生社会认知力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