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让“悦”读自由生长

时间:2022-07-21 08:09:36

我和学生、家长共读一本书,已经四年了。翻看书架上的图书,(每人五十多本,)已经有两千多本了。我一直有一个看似理想化的思考:行走在“童心悦读”的路上,让学生乐意阅读、自觉阅读、自由阅读,使阅读成为真正的 “悦”读,让“悦”读烙印在学生的生命里。

理想与现实总会有差距:由于家庭阅读习惯的差异,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教师精力的局限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乐于读书的学生,不满足于老师推荐的书目,开始读经典名著,甚至古典文学;一般学生,是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籍;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常常把共读的书读到一半,就跟不上了。这样,有一部分同学就掉队了。我焦急、苦恼、彷徨,难道几年的探索就此止步?

那天,我读了一篇介绍郭思乐教授“生本教学”理念的文章,脑海中忽然迸生出一个念头:可不可以把小组合作引入“童心悦读”,借助同伴互助的力量,让小组阅读成为常态,组长每天检查督促、讨论分享,使“童心悦读”呈现自由生长的状态。

一、 学生双向选择,分组实现自愿

在同伴互助中,组长的组织协调至关重要,必须保证学生服从组长的管理。所以,我先让学生投票选举组长,请威信高、热爱阅读、热心帮助同学的担任组长。然后组长和组员选择双向组成读书小组。这样组成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他们往往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阅读的兴趣基本一致,就为以后的小组共读奠定了基础。

小组成立后,学生组长的管理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定期召开读书小组长会议,教给他们如何调动全体组员的阅读积极性,怎样帮助阅读有困难的同伴,如何根据小组活动中全体参与的情况,进行小组间的评比等等,使小组长渐渐成熟起来。每个组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五六个人的小组成员抱成团,互相鼓励,互相督促,自觉自愿地为小组的阅读活动加分。

二、 书籍自愿选择,“悦”读实现自由

低年级学生因为知识面窄,书籍接触得少,选择书籍有难度,所以,依靠教师的推荐,家长和老师督促,引领的童心“悦”读非常重要。但是,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阅读书籍渐渐多起来,知识面不断拓展,他们有了自我辨析的能力,小组共读中自由选择书籍,就为他们提供了一方天地,他们更有兴趣,“悦”读视野更开阔。这期间,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1. 选择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介绍作者及其作品:比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就介绍作者叶圣陶及其作品《稻草人》;学习《触摸春天》一文,我们介绍海伦・凯勒的事迹,及她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还介绍与课文内容背景相关的书籍,比如,学习《小英雄雨来》一文,就向学生介绍《小兵张嘎》等等,教学中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选择书目,学生渐渐形成“悦”读的高品位追求。

2. 选择其他小组“悦”读的书籍。小组的“悦”读要定期与同伴分享,我们每周一第一节课,就是小组一周的“悦”读汇报展示时间。一个小组选择的书籍,适合这个学段的学生阅读,教师就会很有倾向性地表扬鼓励,使更多的小组加入这本书的阅读行列。如果哪个小组阅读的书籍品位不高,意义不大,甚至选择的书籍不适合这个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师就要适当点拨,使他们的阅读尽快调整方向。小组间的定期汇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正确的方向引领。

3. 选择小组成员都喜欢的书籍。既然是小组共读,书目自愿选择,从学生的视角选择书籍,往往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比如,连续几个周一的“悦”读汇报展示中,高小婷小组总是汇报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我调查后发现,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喜欢沈石溪笔下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动物,他们仿佛发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乐此不疲地阅读着。这时候,教师的支持就是最大的肯定。在本学期的阅读中,八个小组的同学都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他们讨论、比较、探究,不亦乐乎。

三、 快乐讨论实践,“悦”读走向自觉

1. 课间自由讨论成为自觉。因为,小组是双向组合的,往往家离得近,或者座位离得近,他们的讨论就非常方便。以前,这些要好的学生之间的活动是打闹,是闲聊。现在,他们在一起常常讨论阅读的书籍,讨论每周一汇报时发言的分工,讨论书籍别有趣的情节、特别感人的片段,讨论读书的困惑……他们的课余生活因此忙碌而充实,这与以前全班共读时,教师的督促相比,这样的读书更愉快。渐渐地,“悦”读成为自觉行为。

2. 比较阅读实践,使“悦”读走向开阔。学生在与同伴共读中,在每周的汇报中,在思考中不断发现、探究,找来更多的书籍比较阅读,到生活中体验,使“童心悦读”越来越开阔。比如,学生阅读沈石溪的《狼王梦》,比较阅读了姜戎的《狼图腾》和西顿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观看了电影《狼图腾》,查找了狼的分类,了解了狼的作用,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学习,这个小组的收获,远远不是一个人阅读可以实现的。

同伴互助的“童心悦读”,解决了班级共读的难题,阅读的自愿、自由、自觉的理想状态正在呈现,学生的阅读之路有了小伙伴的牵手,成为精神共度的奇妙之旅。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

上一篇:基于文体,渗透文法于无痕 下一篇: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课本剧表演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