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有效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22-07-21 07:27:18

采用有效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

【摘 要】高效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我终于找到建设英语高效课堂之路。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预习 展示交流 多元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094-01

高效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我终于找到打造英语高效课堂之路。

一 做好预习,打好基础

“预习是学习的起点”,没有预习就不能进行展示交流和反馈巩固。预习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和提纲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自主的初步预习与同伴交流预习或合作预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初步的知识。

对于英语预习内容的确定,主要包括单词、短语、对话、课文等。预习的要求因内容而定,对简单的内容多放在课后进行,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就在课堂上预习。

无论是课堂预习还是课后预习,最关键的是老师一定要做到:准备充分、及时指导、及时检查,否则会有学生钻空子——不思考直接抄袭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

二 展示交流,为发挥学生聪明才智提供平台

“展示交流——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学生普遍都有表现的欲望,总想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将自己的成果有序地展示给大家并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应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1.分配任务

教师给小组进行分配任务,小组长给组员分配。无论是谁分配,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让所有的成员都参与。

2.小组讨论

按照分配的任务,提前做准备——如何讲解、何种方法、拓展和预设问题等。

三 反馈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穿插巩固

各小组可以将未完成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以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或形成共同的问题。经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学习对前期的内容进行巩固。

2.反馈提高总结

经过穿插巩固,一些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进行第二次展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在这个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前面的交流展示同时进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学生自己进行,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也可共同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多做一些讲解和适当的点拨,以挖掘学生的潜能。

四 采取多元化评价,为建设有效课堂保驾护航

1.单一的评价方式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期评价中学习成绩绝对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包括纪律、卫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单元测验、助人为乐等,但在评价优秀学生时,若仍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方式,其他的都被忽略,时间久了,就会给学生造成“成绩是唯一的”,随之就会对平时的要求不重视,所谓的要求也就失去了作用,老师的威信也会变弱,所有的这些都给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将多元化评价落到实处,对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为建设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2.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是关键

在评价中不仅要评价学习效果,更要评价小组成员的合作过程;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纪律。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长评价三部分的有机结合,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全面评价。

第一,个人评价。个人评价主要由小组长操作,按照学校的评分标准及内容每堂课打分并公布结果。个人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上回答问题、参与活动等。

第二,小组合作评价。由于小组评价中包含个人评价,个人评价的优与劣,直接决定小组评价。因此,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准备,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让小组丢分,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对小组评价主要由教师或课代表操作,按照评价要求进行打分。小组评价也是按照评分标准每一堂课打分、公布结果,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分别加分,表现差的要扣分。小组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组长职责、遵守纪律、课堂发言等。

第三,小组长评价。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小班集体,小组长的作用之大犹如班主任,什么事都要管。一个小组是否优秀与小组长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做事积极、有方法且能驾驭小组活动的组长,这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就较高。为了激励小组长,可以采取一周一评优秀小组长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品尝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发现自我不足,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与艰辛,以及为实现他们未来美好生活应该付出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宋桂月.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9~137

[3]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43~54

上一篇:“9S”管理理念在当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运... 下一篇:生物网络中标志物的模式识别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