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的折叠语言在中国古代褶裙中的应用初探

时间:2022-07-21 03:23:35

布的折叠语言在中国古代褶裙中的应用初探

本文从布的折叠语言的概念入手,梳理其在中国古代服装中的应用范畴和发展演变概况。首先对布的折叠语言的特征进行了阐述,进而介绍它随着中国朝代更迭在服装别是褶裙中应用体现的造型美。以及折叠语言如何追随民族审美意向并引导服装造型演变,并焕发出更为鲜活的生命力。

折布成褶的形态语言最早体现在服装中。自从人类纺棉绩麻织成布料披在身上遮蔽身体,布料自然垂坠形成褶绉,这一形态语言就作为服装结构,作为装饰手法运用在人类的服装设计中。

布的折叠语言的概念

折叠,也写作“摺叠”,作为动词时表示把物体的一部分折过来与另一部分挨在一起。将“折叠”这个词拆分来看,折有翻、翻转的意思。叠有折叠和交叠的意思,意为用对折或交叠的方法减少长度或宽度,也表现重复,累积的状态。同折字意思相近,经常互换的摺字的意思即为叠。摺扇,摺尺,奏褶等词中的“摺”字常用“折”来代替。折叠一词和英文中的“fold”相对应,布的折叠是对布进行折叠处理,使平面的布料产生一定的立体造型或者创造出肌理效果。布的折叠语言的运用可以塑造出如雕塑般的直线型硬朗轮廓和突出的浅浮雕造型。将布进行层层折叠,还可以产生蓬松有韵律感的褶绉。通过布的形态变化,原有的平面轮廓渐次产生流线型的变化,打破原有造型的平衡感,产生别样的视觉感受。布的折叠过程中产生褶,褶绉,裥等造型。

褶的含义在字典中有两层:一层是指布料、衣服、纸张等的表面按照一定规律折叠所产生的折痕。另一层是特指衣服上经折叠而缝出纹路。“百褶裙”,“千褶裙”就体现了褶重复了很多遍。褶绉,是因面料表面紧缩和揉捏而形成的自然或随意纹路。裥是做装饰用的悬垂的叠缝装饰。将两条褶边收拢垂缝在一起的实线部分就是褶裥,褶裥下面散开的层层折痕就是褶。

中式服装对折叠语言的应用

翻开服装史,用“眼花缭乱”这样的形容词来描写中国各朝代的衣装服饰应该说恰如其分。裙代表了“上衣下裳”穿衣模式中的“裳”样式,也是中国服装史中对布的折叠语言运用的最淋漓尽致的服装品类。所以在本文中,以褶裙的发展演变为主,梳理古代服装中折叠布料产生的造型美感。上襦紧短至腰,下裙长垂及地。裙还是平面长裙,裙摆褶痕紧密服贴或铺展摆开于身体两侧。汉乐府民歌诗集中的名篇《陌上桑》,细腻描述了女主人公着襦裙的妙曼身姿,歌中有云:头上倭坠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时的裙大多由四幅素绢拼缝而成,上窄下宽。朝代更迭不休,褶裙样式与等级制度和修齐治平的的文化道统结合起来,随之演进出繁多样式。折裙料成褶拼成裙相传始于两汉时期,西汉就有褶纹裙的身影出现在墙壁上,展示当时女性对裙褶装饰的喜爱和褶纹装饰的流行。西汉时期女性常着的褶纹裙名为“留仙裙”,裙身与百褶裙类似而裙摆更加宽大,裙上大量折叠而成的褶痕如风吹皱湖水随步飘动,与同时期尚道教崇清瘦灵动之美的审美意趣不谋而合。

折褶成裙在隋唐时期更演变出所谓“百叠千褶”,裙幅一再增至六或八幅,更多至十二幅。唐代褶裙围腰高至胸部以下,褶纹静时收拢裙幅,动时飘荡开来,下摆呈弧形,柔美大方。从宋代褶裙的出土实物中我们更能感受到褶裙的淑雅好看。

明代帝王“复汉官之威仪”的主张将周汉唐宋的服饰制度重新恢复和调整。上衣下裙的基本样式仍然保留,出于女子着裙适于顿走行坐的考虑,下裙渐渐变形成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马面褶裙由五幅裙幅两两拼缝,侧面打褶四组,每组五个间褶。 褶裙在女性衣饰中的重要地位无可撼动,随着女性的轻眸巧笑妩媚直到清朝。清初改服异冠时规定“男从女不从”,为褶裙样式的继续流传留有余地,清中期后更相互仿效,出现上补服下马面裙的搭配样式。

以马面褶裙为主的清代女裙,样式繁复更比明代,重刺绣装饰。裙门两侧开始出现打褶裥的工艺,由两边向中间压褶,对称形成固定的形制。清初马面褶裙裙门鲜有装饰,百褶裙裙门下部多刺绣花鸟虫蝶。同治年间的女性以身着下裙褶裥之间用丝线串联交叉的鱼鳞百褶裙为翘楚,这种裙将褶裥掰开时褶幅展开如鱼鳞状,免裙褶日久散乱又确实妙趣横生。清代后期,褶裥渐渐不再流行,早期无褶裥的褶裙又开始成为女子的首选,无褶裥褶裙工序减少,裙身减短,用色清秀淡雅,刺绣装饰也不如以往那样遍布裙身。实用简便的款式和印花工艺裙料成为式样演变的新特点。在之后改朝换代的激烈革命中,实用简便的西式服装取代宽袍肥袖,褶裙的样式装饰也简化改良得多了。现代样式的百褶裙活跃在大街小巷,而改良后的马面裙在女孩成人礼、婚礼等大节日变为中国礼仪的组成部分又成为人们对古代礼仪文化内涵重新了解和喜爱的延续。

结语

纵观折叠语言在古代褶裙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在中国人眼中,行走时风吹衣裙形成的褶痕不仅衬托身材欣长秀美,褶痕动而有,静则停,更表达了虚无空灵的东方审美韵味。宽袍大袖的衣裙靠褶痕塑造轻灵气质,描绘衣褶纹路之形更是中国人物画表现人物气质情感的不二技法。褶裙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女性美的认识,成为几千年中国女性衣饰美的重要标志。分析折叠语言在褶裙中的构成形态和运用方法,可以为折叠语言运用到影视剧中古代服装的设计中提供历史借鉴。

上一篇:布艺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传统刺绣动物图案象征意义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