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7-21 11:36:58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作了分析,通过事例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在数学领域有无穷的发展空间,各种知识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要学好数学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一、问题意识的分析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喜欢问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还有没有疑问.但是往往回应的都是一片沉默,这是不是代表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呢?是不是他们就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众多类似的问题呢?其实不然,这个沉默往往代表着学生的茫然,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疑问,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了老师传输的知识,但是并没有去认真思考.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在教学设计上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一种有一定难度的疑难情境,这种情境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宽他们的知识范围.在教学设计中加入问题情境设计,主要是注重探究式学习,也就是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但是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注重梯度性,难度适中、层层递进的问题才不会破坏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如,在“频率”这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题目:

某车站在春运期间为了了解旅客购票情况,随机抽样调查了100名旅客从开始在售票窗口排队到购到车票所用的时间t(以下简称为购票用时,单位为min),下面是这次调查统计分析得到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解答下列问题:

(1)这次抽样的样本容量是多少?

(2)在表中填写出缺失的数据并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

(3)旅客购票用时的平均数可能落在哪一组?

(4)若每增加一个购票窗口可使平均购票用时降低5 min,要使平均购票用时不超过10 min,那么你估计最少要增加几个窗口?

抽样的样本容量是比较容易算出来的,所以学生能够不费力的就解答出来;第二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解答,也是比较容易的,比较难的就是在第三个与第四个问题上面,因为在其中给出的是一种假设的问题情境,所以学生要开动思维,假设出一个旅客购票的平均时间未知量,这样才能继续下一步.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问题意识的培养

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者思考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学习氛围去学习,在不断地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尝试着努力进步,就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而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最好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变成数学知识,联系数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解答生活疑问,这样就能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如苏教版选修2-2高中数学“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章节的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被广泛地运用.如:甲、乙两个工厂,甲厂位于一直线河岸的岸边A处,乙厂与甲厂在河的同侧,乙厂位于离河岸40 km的B处,乙厂到河岸的垂足D与A相距50 km,两厂要在此岸边合建一个供水站C,从供水站到甲厂和乙厂的水管费用分别为每千米3a元和5a元,问供水站C建在岸边何处才能使水管费用最省?

这里就是利用导数原理,我们知道供水站C建在A、D之间距甲厂20 km处才能使水管费用最省.这就是商业活动中的利润问题,如何才能使得利润最大化,这就是数学在商业中扮演的角色.这也是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生活问题,我们平常都会计算,比如,如何布置房间才能使空间最大化地被利用等,这些都是数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样不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还能激发学生问问题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之余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自主的学习或者合作的学习方式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及根据新的知识、生活实际发现问题,并且自主解决问题.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学会自主的发现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龚放,岳晓东.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2000(1).

[2]刘志坚.浅谈问题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探索,2002(11).

[3]张凌云.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湖南教育,2008(7).

上一篇:数字技术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老年人感染性疾病及治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