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一场迟来的战事

时间:2022-07-21 10:34:30

影片尚未公映,就已经传来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消息。对于这个喜讯,管虎导演显得不是特别热衷。

《黑洞》《生存之民工》使得导演管虎在电视剧界蜚声而出,成为颇受观众喜爱的导演,而大多数观众所不知道的是,他曾经以处女作电影《头发乱了》而成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电视剧的成就似乎遮蔽了一些他在电影方面的光芒,而如今,带着新作《斗牛》再次进军大银幕的管虎,斗志更加昂扬。

《斗牛》源自沂蒙山

管虎拍摄的电视剧题材,似乎有些不拘一格,有人评论说他关注底层民众,但是他自己却并不这样认为。“什么题材让我感兴趣,我就拍什么。”管虎说道:“底层也好,黑帮也好,都不是问题。”而明显不同于其他第六代导演的是,管虎并不排斥拍电视剧,电视剧的拍摄工作对他而言,不仅仅是谋生手段,同时也是锻炼导演基本功的重要方式。但是,任何一个导演心中都不可免俗地怀着电影的梦想,对于管虎而言,拍电视剧就像吃饭,可以大快朵颐,也可以细嚼慢咽,而拍电影,则是喝酒,或者一人独斟,或者与友共享。饭可以天天吃,但是酒不能天天喝。喝酒的情调很重要,而拍电影,则是时机很重要。这时机,其实也就是一句话:合适的题材。

管虎等了五年,才等到自己觉得合适的题材。其实,这也是一件极其偶然的事件。拍摄电视剧《沂蒙山》时,管虎和一些当时结识的朋友聊天,其中有个故事,让管虎颇感兴趣。抗战期间,红军在沂蒙山区的一个村里留下了一头奶牛,村民为保护这头奶牛付出诸多努力,到最后,只有一个村民和奶牛活了下来,而其他人几乎全都死掉了。刚听到这个故事,管虎觉得颇被打动,但是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他,管虎也说不上来。到现在,片子拍完了,管虎才感觉到,其实这故事里吸引他的就是动物性,特别是人原始的信念,对于一个诺言的坚持,而他觉得,这种原始的坚持,正是现代人和现代社会所缺乏的。

五年没拍电影,到执著地选定这个故事作为新片的主题,管虎在其中也表现出来执著的韧性。刚开始谈剧本时,管虎就找到了黄渤,黄渤的第一部作品《上车走吧》,就出自管虎之手,而两人既是好友,又是邻居,这给他们的工作提供了不少方便。聊着剧本,黄渤给了不少建议,增加一个女性角色等等,再后来,管虎干脆说:“这片子你来演得了。”眼看这故事都是哥几个聊出来的,不演还真不舍得。接着,黄渤又把闫妮给搭了进来,信誓旦旦地说:“客串一个小角色,就拍一个星期。”

故事是侃得欢,但是真正写成剧本,却也艰难。接着,管虎在家里躺了一天,痛定思痛,思考自己到底该不该拍这个题材,思考的结果就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一个星期后,剧本完成了。拍摄提上了日程,当管虎、黄渤“大军”开进沂蒙山时,他们的原定拍摄周期是两个月,可是,真正开拍时,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想。

两个月过去了,镜头量的一半都没完成。再一个月过去,完成遥遥无期。他们在沂蒙山整整拍了四个月,才得以完成电影。这一切的一切,都归罪于片中最重要的角色――牛。

《斗牛》就是跟牛斗

马戏团里,有训狗训狮的,有训猴训象的,但是几乎从来没有看到训牛的。拍完《斗牛》的管虎导演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我们:“牛实在是太倔了,训练它们,几乎是不可能。”虽然戏中只有一头牛,但是为了完成拍摄效果,剧组一共动用了七头牛,有的牛专门负责拍蹄子,有的专门负责拍眼部特写,很有点AB角的意思。而负责拍全景的绝对A角牛,获得的礼遇自然与众不同,到最后,黄渤与之同吃同睡,才获得它的认同,这其中付出的牺牲不可谓不大。

在《斗牛》的拍摄现场,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所有的工作人员准备好了,导演喊“开拍”,摄影机转动,就等着黄渤牵着牛上一个山坡。可没想到,这头牛死活不肯动,生拉硬拽,就是站在原处,稳如泰山,坚定而自如的反刍着。饲养员出马也没办法,牛生气了还撅蹄子喷响鼻,到最后,黄渤好说歹说,又是喂豆子,又是梳毛联络感情,牛才终于肯跟着他上坡了。可这时候,天色已晚,拍出来的片子效果不如意,只好作废,全剧组人唯一的选择就是等着第二天,重拍一次。但是到了第二天,这头牛又不知道会出什么招来折腾。

管虎坦言:“拍到半途,我差点放弃了,觉得这辈子的耐心都用完了。”管虎本来就是个性急之人,遇到牛却是束手无策,这时候,黄渤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跟其他饲养员一起,几乎和牛生活在一起,对它们无比了解,投入了十分多的感情。而牛也似乎通了人性,渐渐跟黄渤亲热了起来。到影片快杀青时,拍摄最后一个黄渤倒地的镜头,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和安排,牛就自己凑到黄渤面前,嗅嗅他,眼睛里涌出晶莹的泪。拍摄这个镜头时,管虎激动得手直颤抖,就为这场戏,他觉得以前的付出和坚持都值得了。就像《斗牛》这部影片想要表现的主题一样,动物间沉默而坚持的爱与付出,在这里让管虎捕捉到了真实的一幕。

原本说是一个星期就拍完的闫妮,也因此而陷在沂蒙山里长达一个月。当然,最辛苦的还是黄渤,沂蒙山山路崎岖,拍摄时,黄渤光是鞋就跑坏了三十八双,又要与牛斗,又要与人斗。黄渤除了对付牛之外,还得对付闫妮,闫妮是个特认真的演员,就算黄渤是在镜头外对台词,该扇的巴掌,她也照扇不误。有一次,黄渤差点被打毛了,可出来的效果又让他怒气全无。而管虎则无比诚恳地感谢黄渤:“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斗牛》这部电影,我可能早就因为搞不定牛而放弃了。”可以说,黄渤是影片《斗牛》中的第一大功臣。

《斗牛》入选威尼斯

黄渤和闫妮,作为目前炙手可热的谐星,加盟《斗牛》,自然让观众认为《斗牛》是一部诙谐喜剧。但是管虎对于电影还有一些不大不小的野心,他希望观众看完这部片子,带回家的不仅仅是欢乐。

而影片尚未公映,就已经传来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消息。对于这个喜讯,管虎导演显得不是特别热衷。虽然电影节的入场券,对他的导演工作而言,是个肯定。但是大多数中国观众认为,参加这些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必定是故作深沉的沉闷艺术片,他担心入选电影节的消息,反而会影响国内的票房。而管虎想通过《斗牛》证明,好看和获奖并不矛盾,真正的电影,是应该获得学院的认同,同时也获得观众的认同。

当然,这场较量的结果至今还是未知数。而将自己五年来的希望和不少资金寄托在《斗牛》上的管虎导演,虽然很难说会对票房无动于衷,但是更关注的却依旧是能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架出一道独木桥来。接下来,管虎导演会继续拍摄电视剧,直到遇到自己感兴趣的电影题材。而《斗牛》则像一场迟到的战事,折射出人文喜剧和疯狂闹剧之间的较量。

本文图片由光线传媒影业有限公司提供

上一篇:于和伟故事:人也会“物极必反” 下一篇:手球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