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7-21 10:20:12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审美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增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和人格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的审美教育应贯穿于包括数学在内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在达到认识、技能领域里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着美育教育。由于种种原因,数学审美教育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对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审美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作一些尝试性的讨论,以其引起同行们的关注与讨论。

关键词:审美教育;渗透;数学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94-01

大多数人都说“数学难教”,学生说“数学难学”,多数人认为是“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数学之美,运用数学之美,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枯燥,使学生不再难学,使老师不再难教,使师生在课堂上都美起来!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认知结构、审美结构和意志结构三部分组成的。在教育活动中,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认知、情感、意志心理活动的统一、这是实施审美教育目标的心理。因此,只要教师能够正确地运用美育规律,精心操作与审美有关的教学变量来调控学生的审美感受,数学审美教育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充分估计学生的审美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从审美的角度钻研和领悟教材,组织好教学内容;选择直观、形象而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创造热烈轻松红而又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重视教态美的设计,使其更好的发挥表情达意的美感效应;板书设计科学、美观;讲课要生动,富有真情实感,通过积极、振作、饱满的情感状态感染学生;借助挂图、标本、模型和仪器等创设洋溢着数学美的情景。能够有效的调控学生的审美感受。根据中学生数学美感形式的特点,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挖掘美学因素,感知美的形象

审美教育是从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开始的。除数学自然美外,数学美并不象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而审美教育又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它是通过各种事物具体的、可靠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来感染人的,再加上中小学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从数学学知识中挖掘和提炼美学因素,努力上升为美的形态,从而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数学美。如小学四年级“图案欣赏”这课时中,教师结合学生常见到的五星红旗的五角星与课本的五角星讲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事物之间的一种和谐统一和均衡的对称美。再如初中学习“比例中项”时引出黄金分割点,利用五等分圆的黄金分割画出五角星,展示黄金分割美。黄金分割比值约0.618,一般人正常体温是370C,37×0.618≈23(0C),气温在230C左右时,人感觉得比较舒适;这些都显示了黄金分割之美。这样使学生从逻辑和形象两个方面认识事物,既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完美的感知与积累,实现“真中显美”和“以美启真”的相互促进。

二、注意情感体验,深化美的感受

教学实践表明,审美认识是在情感的参与下完成的,仅凭借对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是不深刻的,还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各种数学形态美的品味、鉴赏和体验,才能深化对美的形象的认识与感受。数学特有的若干内容比较内在含蓄、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做到“入境动情”,设身处地地体会教材中美的内涵,得其用心,意蕴和境界,设计好教学中对美的情感体验活动。如教师在备“有趣的测量”这一课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先让学生阅读“数学万花筒”;老师加以描述:传说两千多年的一位国王命令金匠制造一顶纯金的皇冠,皇冠制好后,他怀疑里面掺有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金匠有没有搞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兴奋地跳出澡盆,赤身奔回家中,边跑欢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可以通过排水的体积确定皇冠的体积,从而判断皇冠中是否掺有银子。这些都非常精彩地体现他的人格美。

这样的人格美,不仅使学生加深了“测量石块的体积”内在逻辑的体验,而且还能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从不同的角度透过表面现象,全面地、深刻地领悟到需要勤奋思考的美的内涵,展示了令人惊叹的、至臻完善的勤奋与成功和谐统一美。以美衍趣,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美感体验,有必然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大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参加审美实践,指导美的创造

经验证明,如果只满足与数学的感知和鉴赏,还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审美创造能力,这个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实现这个高层次的审美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在教学活动中,要在学生感知和鉴赏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鼓励学生参加审美实践,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由于学生审美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不能期望做出至善至美的创造。如学生“折叠”小设计中,折成正方体、长方体,还有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利用对称美折叠美丽的飞机,轮船和花篮等等。这些数学美的成果不乏幼稚,但都是充满生命力的美的胚芽,对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跃跃欲试的创造愿望和热情,应给予满腔热情的鼓励和精心的指导。

总之,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发现美。数学中蕴含有丰富的美育资源,如能充分挖掘,不仅使学生获得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峰,张 军.教育理论,中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2,1.

[2] 汪正中.中小学管理方法与艺术,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7,1

上一篇:学唱英语歌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及方法 下一篇: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