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物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

时间:2022-07-21 08:42:13

浅议生物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

摘 要: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决定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可以从培养兴趣、实验体验以及强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记忆能力;兴趣;体验;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77-001

记忆能力是伴随人一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决定学习能力强弱的直接因素和关键因素。记忆能力主要靠培养。

一、有浓厚的兴趣,才有记忆的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学生才愿意学,才学得主动。而老师课堂教学越生动,感染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比如,我在讲维生素的有关知识时,我会以讲第一种维生素――Vc发现过程的故事为开场白:“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在途经好望角去印度的航行中,同船的160名水手中就有100人因患坏血病而被夺去了生命。1740年,英国人安森带领1955名船员作环球航行,在1744年返航时丧失了1051名船员,其中一半以上的船员死于坏血病。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了。当时人们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患坏血病。1747年,英国医生林德通过实验证明:橘子和柠檬可以治疗坏血病。这个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当时远航的船员之所以患白血病,是由于他们的食物(乳酪、咸肉等)中缺少一种必需的营养物质,而橘子和柠檬中就含有这种物质。后来发现,除了橘子和柠檬外,其他一些水果和蔬菜中,也含有这种能够防止和治愈坏血病的物质。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呢?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1932年将它分离出来,就是今天人们所熟知的Vc(又叫抗坏血酸)。”这节课因为我设计了一个很好的“开场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有直接的体验,才有记忆的深刻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直接体验书本知识的由来或应用,是让学生记住书本知识的有效方式。课堂上,我通过开展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和学生课外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了直接体验。

比如,我在讲植物的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原理时,为解决知识点抽象、不便于理解的问题,就给学生演示这样一个实验:用鲜鸡蛋做三个半透膜,用皮筋扎紧在三根硬塑料吸管一端,分别标为1、2、3号,然后在1、2、3号蛋膜中分别加入30%、1%、1%的蔗糖溶液至吸管中部位置;取三个烧杯,标为A、B、C,分别加入1%、30%、1%的蔗糖溶液,再将1、2、3号蛋膜分别当入A、B、C三个烧杯溶液中。经过二、三分钟就可看到1号吸管中液面升高、2号降低、3号基本不变,(时间稍长还会看到1号吸管中有液体滴出)。这个实验比较真实而非常直观地模拟了植物根毛细胞的吸失水过程。从这个实验中,学生有直接的体验,所以很容易理解植物根毛细胞吸失水的原理。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记忆长久。

三、有透彻的理解,才有记忆的清晰

只有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记得明白、清晰。我在生物教学中,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增强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比如,在讲遗传变异时,判断、书写配子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不易掌握。所以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我先会用一些时间给学生讲清楚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所含染色体的区别,讲清楚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染色体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挂图和手画简图,讲清楚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基因与性状等知识。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抓住遗传变异的本质,即在形成胚胎时,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再给学生举实例反复练习,不断加深理解。这样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理解深刻,记忆也就更加清晰。

总之,兴趣、体验、理解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

[2]胡淑珍等.《教学技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

上一篇:成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建构 下一篇: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