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六大行业人才需求新变化

时间:2022-07-21 05:47:10

2011’六大行业人才需求新变化

2010年中国经济运行已经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呈现全面复苏的态势,企业招聘需求明显增加,并会延续到2011年。雇佣前景的乐观与新变化,从金融、医疗卫生、房地产、工业、高科技、消费品六大热门行业就可见一斑。

消费品行业

二三线城市成为热点和驱动力,产品研发和营销人才需求旺盛

消费品行业的中国布局正发生着变化:以快速消费品行业领跑的二、三线城市扩张之路在2010年达到又一个巅峰,甚至连一向定位高端消费人群的奢侈品大牌也不甘落后,抢占和深耕新市场的步伐纷至沓来。这使得众多企业在二三线城市的迅速发力成为消费品行业明显的驱动力,当地人才需求旺盛。同时消费品的生产与制造也会随着制造业、IT产品、零售行业的变化而产生联动效应。

面临竞争激烈、业态复杂、消费者变化频率很高的市场环境,消费品行业需要人才能够迅速适应深度的市场竞争和广度市场竞争,而不再是经验导向性的。

具体来看,2011年,消费品行业的人才需求集中在产品研发和营销两大类:产品研发类人才需要能对产品做出长远规划,能对消费人群做出长期捕捉和筛选;营销人才则更需要具备全局观,以及总部和区域并行作战的能力,比如销售人员能否兼顾市场,有没有商业前瞻性,都将是未来考察人才的重要标准。

消费品行业的人才需要提高自己的商业敏感度,经常做行业审视和自我评估,捕捉更多的商业机会。除了观察市场上同行中做的最好的品牌和推广方法外,还应多与跨行业精英进行交流和互动,每半年或一年对自己的职场生涯做个盘点,对本行业进行多维观察与分析。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向新兴市场区域的不断渗透,可多关注中国企业中的职场发展机会。

医疗卫生行业

“新农合”政策引爆三线城市以下市场,销售及研发人才热度不减

国家“新农合”制度的出台以及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引爆了广阔的乡镇、农村医疗卫生市场。2010年,几乎所有的中外制药、医疗器械、研发、医疗耗材纺织品公司都在三到五线城市抢滩发力,积极拓展新的市场,这使得销售人才需求量激增,而其中的绝大多数应聘者来自当地。

地域的差别使得企业对于三到五线的人才应聘要求有所降低:例如在学历和企业背景上可以适当放宽,而将考核重点侧重在行业内的工作经验、资源积累及沟通能力方面。

除了三到五线新市场,随着欧美国家医改政策的调整,中国依然是各外资公司在海外最重要的市场之一,部分外资企业关闭在其他国家的研发中心,转迁至北京和上海,并投入高昂的成本用于新药研发。同时本土研发机构也在快速崛起,这使得研发类职位仍然成为热门的岗位,供求的失衡直接导致了研发人才的薪酬水涨船高。

此外,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民办医院等将以高薪、住房、国外进修机会等吸引骨干人才,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本土化趋向明显,国外研发人才也谋求在中国国内就业的机会。可以预见,2011年医疗卫生行业仍然处于高需求阶段,整体雇佣市场将持续增长。

高科技行业

B2C电子商务领域发展迅猛,全行业技术和研发类型人才持续抢手

作为智力资本最为密集的行业,2010年大多数高科技企业已经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业务量开始反弹,并且在智能手机、移动搜索服务、游戏、电子商务等领域增长迅猛。

值得一提的是B2C电子商务领域,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同比增长22%,全年电子商务网站新增的站点中有80%属于B2C类型,直接带动了该领域内采购、市场等方向的人才需求。

从长期来看, 高科技产业随着技术整合、行业规模的扩大,预计对核心技术人员的需求将继续旺盛。未来三年中,高科技行业重点关注的仍然会是技术和研发类型人才。企业选择高科技人才的标准不仅是通过认证或资质,更注重从工作经验、业绩、综合能力和性格来评估雇员是否适合企业发展。

此外,随着80、90后新生代的崛起,职场中60、70后中高层人才的“职业倦怠”比较严重,他们或远离一线工作,或对二三线新兴城市的发展机会视若无睹,学习兴趣匮乏,知识更新较慢。随着各行业企业和厂商都在面临如何开拓新兴市场和结构转型问题,高科技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讲变化尤其剧烈,需要很强的工作激情并愿意接受压力才能做好。建议职场中高层人才调整好心态,随时接受快节奏的变化,从而保持持久的职场竞争力。

金融行业

未来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凸显,综合型人才最具职场竞争力

金融行业整体人才市场流动性加剧,基金证券、银行、保险、信托及股指期货四大领域在2011年均有大举招聘之势,整体行业薪酬上涨将超过10%。未来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将凸显,包括银行建立基金公司,券商开始收购信托公司等,具备更综合金融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将成为香饽饽。

其中,基金和证券领域2011年人才需求的重点在基金经理人、A股研究员、债券投资、股票投资、风险控制、产品研究、渠道销售等岗位。预计金牌证券分析师的薪酬甚至会超过一向是高薪代表的投行保荐人,明星基金管理人年薪可达上千万。另外随着外资券商不断在中国设立研究机构,2011年券商机构的研究和投资型人才引进需求也十分旺盛。

银行业2011年发展相对稳健,平均薪酬增长会达到10%。人才需求显著的增长会集中在快速发展中的二、三线城市。特别是随着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市场的脚步更加激进,不仅是传统的欧美外资银行,港资银行、新加坡银行也明显加大了投入。银行业的高端人才,尤其是有资源、有技术的高端人才还是极度匮乏的,并在未来5年内都会十分紧缺。

保险市场中,合资公司正在面临进入中国的“七年之痒”,会比较多地面临股东变更、变卖、收购变革,人员会出现调整性空缺。此外业务扩展和渠道开拓会在二三线城市加大力度,二三线城市的高级管理岗位会逐步增多。预计保险行业2011年的薪酬有5%左右的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信托行业,2011年会是信托行业的整合阶段,现有的券商会着手信托业收购或者兼并小的信托公司,信托人才的需求量更高。而且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9月底,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元,人均利润134万元,可以说在整个金融业中都处于较高水平。

房地产行业

战略转型升级带动产品线多样化,从业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能够适应流动性工作的人才受宠

作为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业,2010年房地产行业无疑成为公众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应对、转型、前瞻和创新成为各房地产企业管理驱动力的关键词,并直接反馈到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上。

综合来看,2010年房地产行业的人才整体招聘情况基本平稳,招聘量在下半年有明显攀升。需求最多的企业类型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商、高端海外工程公司及专业设计公司,其中国内房地产开发商所占比例最大,业态类型覆盖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及工业地产。

由于调控政策的影响及市场发展的需求,纯住宅项目的房地产企业招聘量有所减少,更多的公司开始战略转型,2011年对于人才的要求也相应调整:住宅地产会偏重有豪宅项目经验的人才,商业地产要求有商业综合体从业经验,或者在城市中心做过高端项目的人才。总体来说,均要求从业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此外,最好能够适应异地或者流动性的工作要求。

2011年,房地产行业的招聘预期继续呈现大举扩张趋势,并且从一线城市辐射到二、三线城市,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并提供优厚的安置计划。2011年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表示薪酬增长将跑赢CPI。

工业行业

产业加速整合,行业市场迅速扩张,人才需求呈“井喷”趋势

工业行业在2010年全面企稳回暖,人才需求相应呈“井喷”趋势。电子、汽车、工业自动化行业求贤若渴。

2011年工业领域最为紧缺的同样是研发人才,特别是汽车、工程机械、设计的研发人才。另外有海外教育背景或者在海外研发机构工作过的人也很受青睐。从工作经验上看,现在企业很缺少“实战经验”强的技术人才,综合管理过生产工厂、知道怎样提高产能、节省成本,或者做过生产企业类似厂长职位的人才,还有善于做供应链管理的人才非常紧缺。最后工业领域需要能开拓市场、善于协调政府关系的人才。

2011年在地域上,可以重点关注成都、重庆、苏州、兰州、大连这样一些二三线城市。制造型企业不断在二三线城市建立新基地,但相关的高层人才非常稀缺,一些企业甚至表示未来在二三线城市的商业计划有多大,取决于能找到多少高级管理人才。

对于工业行业的职场人士,本领域内专业的技术知识及背景尤为重要,需要在实践中沉淀和磨练,如果同时具备很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则是闪亮的加分因素。对于高层人才,面临事业的瓶颈期时调整心态很重要,面对新兴市场、本土企业的机会,敢于接受转变和挑战,则能够实现华丽转身。

(科锐国际供稿)

上一篇:他们是如何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的? 下一篇:自然界团队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