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时间:2022-07-21 04:16:14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小学生的性格普遍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为依赖别人、固执任性;其次为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绕着走,一点委屈挫折就受不了,很难独立面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难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感。这种让心灵有安全感的过程,也便是一个找到“我能行”的感觉的过程。赏识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这时,他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而我们有部分班主任为了给学生以教训,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批评。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反叛。若此时我们班主任能采取明智宽容的态度,帮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难,鼓励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不仅能让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珍惜一切,奋发向上。

二、通过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这说明我们老师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发展,而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我们有些老师在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种言语:“别做梦了,看你像这块料子吗?”“别异想天开了,管好你的学习,考上大学才是正事。”也许你的一句话,抹杀了一个伟大的创举。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学会欣赏,并正确引导,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三、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有些班主任在班会上,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现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每周班会课时,我都会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的迅猛突飞,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空前激烈,学校教育尤为重要,而班级管理在其发挥着重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每位班主任老师掌握正确、有效的管理方法。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我结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实践,就赏识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以肯定性评价为主

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不断在学生耳边加油、鼓劲。学生毕竟是学生,都有一颗好动、好玩之心,稍缺乏督促,学生的懒惰之心就会滋生。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上课铃声已落,可很多同学还未做好准备。这时,你如果发现并及时表扬了最先坐好的几位同学,不出十秒钟,全班同学都会悄悄地、迅速地坐好了。此时整个教室的氛围是和谐融洽的。而相反如果你此时“啪”地把书往讲桌上一甩,指指点点地训斥起学生,甚至再将这群“屡教不改”的孩子好好惩罚一顿,那结果即使最终很快也安静了,但想必你的心情,学生的心情,乃至整节课的气氛恐怕都大不一样了吧!

二、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有些老师对学困生或后进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有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三、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

赏识教育不是只有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有的老师也许认为,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和敏感性强,动不动就“逆反”,因此要尽量少批评,或是不批评。的确,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宠儿”,在社会上是“骄子”,他们生活在过多的呵护中,耐批评、耐挫折力低。那么赏识教育到底能不能批评孩子呢?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孩子在某种事上做错了,就一棍子打倒,将整个人都否定掉了。老师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提醒过你多少次了,还这样,你彻底没救了。”考试考糟了,“考这么点分,将来捡垃圾都轮不到你”……这样的批评,就像戳向汽球的针,整个泄气。赏识的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或失败了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在生活中,人都难免要遭遇些挫折失败。赏识教育的关键就在于使灰心丧气者重新鼓起前进的风帆,在于培育学生永不言败、永不服输的乐观积极的心态。

有些老师认为目前学生较以前刻苦学习者少了,违纪现象多了,批评、处分都解决不了问题,更不能去赏识了,以免学生得寸进尺。持这种观点的人多认为批评的力量是强大的,似乎教师只要板起面孔,敢于严厉批评学生,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学生违纪了,出了问题是因为教师不够严厉,管理不严,批评不力。孰不知,学生大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及逆反心理,过多的批评不仅毫无益处,而且会适得其反。

赏识是一种爱,需要找到施爱的方法和艺术,把对学生的爱具体化,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老师的爱。这里的爱包括理解、接纳、尊重、信任等,而使爱表象化、便于操作的是“赏识”。 总之,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用负责的行为对待学生,并真正做到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给学生。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更多的鼓励,真诚地赞扬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才能使孩子们更自信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新思维 下一篇:刍议高中美术特长生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