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匠娃到企业家

时间:2022-07-21 02:55:10

从木匠娃到企业家

相传大禹治水时,用神斧把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泄滚滚黄河东流入海;1957年兴建的万里黄河第一坝,缚肆虐黄龙造福于民。这就是河南省三门峡市,一颗镶嵌在黄河中游的璀璨明珠。该市易安木器厂则是这颗明珠曜出的光芒。该厂的办公、宾馆、家居系列产品不仅在其市家喻户晓,而且在晋、秦、豫、陇享有盛名,是当地发展迅猛的民营企业之一。

慕其名,溯其源,2003年1月23日,在三门峡市湖滨区八届一次政协全委会上,笔者有幸结识了该区政协常委、易安木器厂刘宗易厂长。

刘宗易,38岁,体态微胖,目光睿智,谈吐自如,思维敏捷,颇具现代企业家气质。经朋友介绍,在盛情难却下,他第一次接受了采访,道出了易安十五载的风雨沧桑史。

木匠娃探求人生路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三门峡市并不富裕,该市湖滨区会兴镇上村的刘氏一家,仍沿袭着北方传统农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方式,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绿黄河岸边的这片黄土地。为了生计,1981年,高中毕业、年仅16岁的易安,从师于本村木匠师傅学习木工技艺。师徒一道常年累月走乡串户为四邻八村的人家做木工活计。

光阴荏苒。两年过去了,聪明睿智的他,在师傅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下,学就了一身过硬的木工技术,推、刨、铆、锯,样样精通。然而,过低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生活所需。

1985年,市场经济乍暖还寒。刘宗易和小他两岁的弟弟宗安踏入社会,寻求生财之道。兄弟二人卖冰棍、卖羊肉串,开烩面馆,开饺子店,用双脚丈量着市区每一条大街小巷,用双手编织着农家少年的致富梦。

1988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一天,烈日炎炎,暑气逼人。他们在三门峡市木器厂门前叫卖冰棍、冰淇凌时,见木器厂车水马龙,生意甚是红火。宗易突发奇想,自己有木工手艺,何不重操旧业,在家具行业一试身手?说干就干。兄弟二人一合计,用仅有的2000元钱购来传统落后的木工设备,工友牌电锯是最先进的装备了。人员仅2人,宗易是木匠,专负责生产,宗安擅长外交,专从事推销,场地不足100平米。就这样,一干便是三年。1991年,赚了10多万元的宗易想着更新设备,拓展场地,增加人员,扩大规模,于是小作坊变成了木器厂,工人增加到20多人,场地拓展到1500平米,设备也变成了电动化,每年有了10万元左右的利润。到1995年底,木器厂已积累资金50余万元,产品也走出了市门、省门,运销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无情的大火摧毁了刘宗易心中的象牙之塔。

遭厄运无奈闯西口

1995年,正值木器厂大干快上的绝好时机,一场自天而降的毁灭性灾难降临到了刘宗易的头上。

是年6月21日,三门峡市燥热难耐。工人们早早下班,工厂一片寂静。门卫李老汉同往日一样,独自坚守着工厂。夜半时分,一场无情的大火从存放高档红木家具的仓库燃起,整个工厂瞬时变成了一片火海。门卫李老汉和工厂50多万元的资产被卷进熊熊烈火之中,顷刻间灰飞烟灭。

面对自己历尽千辛万苦白手起家创立的企业瞬间化为一片灰烬,而纵火者又逃之夭夭,刘氏兄弟欲哭无泪,心在滴血。

痛定思痛,刘宗易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一个强者的心态,应对眼前的一切。稍作调整后,他便借亲戚关系和产品在甘肃市场的良好声誉,东拼西凑,筹集了部分资金,迅速奔赴甘肃省平凉市,在那里开办了府聚酯高档家具厂。

面对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处境,刘宗易和他的弟弟来不及存思乡之念,便一头扎进了紧张的生产经营之中。忘记了客居异乡的孤独,忘记了遥隔千山万水的父母妻儿,但唯独忘不了那场无情的大火,忘不了被吞噬的生命财产。他们拼命地工作,拼命地赚钱,一年下来,赚了30万元,才使大火带来的心灵阵痛得到了一丝慰藉。刚赚了钱的刘氏兄弟,无心再久留于异乡他壤,而是归心似箭,要在一片废墟上东山再起,重振雄风。

1996年7月,经历灾难洗礼的刘氏兄弟,用赚回的30万元重新建起了工厂,更名为三门峡市易安木器厂。

“易安”,“易”缘于日月交融,预示着在竞争中易于取胜,预示着这份基业来之不易;“安”自于天地安泰,警示着管理上要务求安全,警示着经营上要力求平安、稳妥,同时又融进了兄弟俩的名字。因而,在一片废墟中重新崛起的易安木器厂,在刘宗易厂长的率领下,大刀阔斧,大胆开拓,发展的势头更为迅猛,每年以100余万元的积累急剧扩张,成了三门峡市乃至河南省闻名遐迩的家具知名企业。

怀大志豪气立潮头

家具行业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行业,但如果没有先进的装备、过硬的质量、高超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饱尝艰辛的刘宗易厂长,深信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才能出品牌。因此,在企业经营上,他着力走好了三步棋。

重金聘人才

为了求得优秀的技术人才,刘宗易足迹遍及东南沿海,寻访名流高士。三顾茅庐,请来了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工程设计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为我所用;四度访贤,聘回了10余名在广州、深圳等地家具行业颇有名气的技术精英,共图大业。几年来,企业年均支付技术人才的工资、奖金就高达百万元。不惜重金聘来的这支技术人才队伍,成了该厂发展壮大的智力基础。

瞄准新潮流

家具产品的平均市场寿命,长则一年半载,短则一、两个月。要发展壮大,就必须高节奏地推陈出新。由于有了一支优秀的技术人才队伍,又着力培养了一支善于研究市场、追逐潮流的业务推广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大城市,随时为企业提供最新最快的经营和产品信息,因而,该厂每半个月就要推出三至五个新品种。100余种产品,年平均更新次数达10次以上,其品种更新速度、家具款式、质量已达到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易安也永葆了生机与活力。

打造新品牌

款式再新,样式再好,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只会是绣花枕头,势必危及客户信誉,损及企业形象。为了保证质量,打造易安品牌,几年来,他们不断引进具有现代技术的先进设备,全面导入和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全部采用优质原材料,严把每一道关口,保证每一件每一款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目前,易安高品位的设计风格,独特的工艺制作,极臻完美的质量信誉,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使客户一旦拥有,便别无它求。

15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而今,易安木器厂已拥有自有资产600万元,占地15亩,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年实现销售1000万元,成为当地现代化的木器加工知名企业,易安品牌也享誉大河南北。目前,他们又与山西省一家企业达成专利产品居仙堂项目开发合作意向,羊年春节过后产品即将投入市场。今年,易安的销售收入将突破2000万元大关。

雄关漫道。我们相信,木匠娃出身的企业家刘宗易先生,将乘着十六大的东风,以更加昂扬的锐气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带领易安人为家具制造业倾其全力,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为三门峡这一明珠城市增色添彩。

(责编东曙)

(题图为厂长刘宗易)

上一篇:为了擎起一方碧水蓝天 下一篇:父亲记忆中的泰戈尔来并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