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与家族经营模式

时间:2022-03-28 10:51:14

阎锡山与家族经营模式

在统治山西的38年中,阎锡山成功地将山西经济越做越大,创办了不少企业,使工业用品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特别是在1932年以后的十余年里,山西经济发展很快,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山西近代工业基础。但从企业的经营模式上看,总体上采用的是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

一、家族经营模式是阎锡山经济谋略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家文化,传统经商之道家味也很浓。阎锡山出身于商贾世家,14岁起随父经商,在几个行铺当过店员,他精通算术,善于言谈,又很用心,所以从记账算息到讨债照看店铺,均能干得有模有样。特别是做过"打虎"生意,又使其熟悉了民间经济状况和金融市场动态。在他1902年考入武备学堂的前五年里,尽管生意并未做好,但正是经历了艰辛与曲折,才培养了他的经营能力,锤炼了他独特的商业意识,形成了他传统家族式经营的理念。几年的留日学习经历,又使其经营理念区别于普通商人,因而他的经营模式,可以说是融中外文化于一炉的,既有中国家族式的以情感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又有重视技术的求实精神与追求较高利润的管理原则。具体来讲阎锡山采用家族经营模式管理企业中有这样一些做法。

以信为本。讲信用是中国传统的商业道德,阎锡山也大力提倡讲信用。他认为要筹集资本,要发展山西经济,必须讲信用。他曾说过"资本则由信用而来,信用未著,财产不能聚集,资本自无"。在一次对实物准备库工作人员讲话中,他再次强调:"信用是商人的第二生命。当商人不守信用,就等于自杀。本库员生,凡与商民来往共事,务要确守信用;如有一件事失了信用,就是增加准备库与商民共事的一分障碍;有一个不守信用,就是准备库的一个自杀者。所以我希望全体员生对于守信用上要特别努力。信用如何守呢?就是对商民答应过什么,就要做到什么。"在这段话里,阎锡山特别要求全体员生要讲信用,要说到做到,也反映了阎锡山搞经济,还是很重讲信用的。

任人唯亲。在人事方面,中国传统经商之道奉行任人唯亲,阎锡山也不例外。阎锡山兴办的企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阎锡山的个人独资企业,如在河边村开设的"六大字号"中的五大字号,"庆春茂"、"庆春泉"、"思远源"、"积厚长"、"营业公社",还有"源记"钱庄和"庆林茂木店"。在外地创办的有定襄县城的"定襄县营业公社"、五台县城的"五台县营业公社"、忻州城的"庆春厚"、太原龙王庙街的"源积成"和天津法租界32号的路泰丰里的"亨记"银号等等。第二类是由阎锡山与商民合伙经营的股份企业,如在太原南京街成立的"营记"火油公司、"六大字号"中的"协同兴"等。两类企业均由阎锡山之父阎书堂和其表兄曲清斋代为管理,而企业中的经理也不是姓阎便是姓曲。第三类是阎锡山用公款兴办的公营企业。主要是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当时国内三大兵工厂之一的太原兵工厂、30年代初创设的西北实业公司。这方面的商业事务,多数由阎锡山亲自处理、决策,少数也依靠其岳堂叔徐一清、表兄曲清斋和家叔阎书康等亲戚。如担负太原兵工厂采运任务的要害部门"斌记"五金行,其经理阎志是阎锡山的族侄,协理曲容静是他的表兄,监察徐一清是其岳堂叔,稽核阎志孔是他的族侄,可见其用人唯亲之一斑。阎锡山多疑,在战乱的年代,也许他认为用自己人放心,肯定不会倒戈,这样完全不用监内,反正肥水没流外人田。而且由任人唯亲所带来的那种家长权威,也是他所喜欢的。

以情感人。阎锡山深知"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又由于企业内部人事上任人唯亲,相互间多是兄弟、叔侄或其他亲属关系,所以决定了阎锡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只能以感情为核心。因此,在大大小小的企业团中,既有阎锡山的家长权威,也有家族式温情。阎锡山采取了重视员工工作期限的作法,其服务年限越长薪金越高。他在企业中大多实行顶身股制度。从经理到一般员工都有顶身股。各家企业不尽相同,一般经理为一股,其余人员根据岗位和能力情况,分为1厘、2厘、8厘、9厘等等级,徒工不顶股。这样从徒工起便竭尽全力提高业务能力,以争取顶股,而已顶股者更是忠于职守、勤勤恳恳,上上下下一条心,情同一家。对待一些高级技术人员,阎锡山也常采用一些温情的作法。比如有人提出要回家看望父母时,他不仅准假,而且还要赠送钱物,这样来显示其有情有义。阎锡山是善于用家族式温情来笼络人心的。

以算服人。阎锡山不是甩手掌柜,他有独到的经济头脑,他精于计算,且记忆力极强。他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都公认:"想在阎锡山面前打马虎是办不到的。"人人都必须计算准确,做到对情况很熟悉时,方可向阎汇报或请示工作,否则让他三算两算便算得你哑口无言。比如在抗战时期,阎锡山的族侄阎效正负责运送棉军服,向阎锡山汇报说棉服体积大,重量轻,拉运要亏吨位,运费偏高些。阎锡山立刻让他把棉服与粮食搭配运输,并告其每辆车装多少粮食和服装,还告其运费应为多少元,可见其心算之精。迅速准确的核算是搞经济所必须的,而这正是阎锡山的一项长处,对于巩固阎锡山在搞经济方面的家长权威,这一点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章制人。"章"是指经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阎锡山曾说过"要人做好须用赏,防人做坏须用罚"。在这方面他引进并采用了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各企业、工厂均制订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员工升迁、加薪、奖金等均有章可循,使企业内部能够赏罚分明,恩赏有加,有功行赏,有过处罚,从而增加了企业凝聚力。如《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管理章程》之第七章专门列"奖惩"共29条。其中奖励列二类,分别是:一、名誉奖,分四种:甲、建祠或铸像;乙、公葬;丙、勒碑;丁、给匾。二、金钱奖,分五种:甲、养老金;乙、遗族恤金;丙、一次恤金;丁、慰伤金;戊、特别奖金。惩戒列四种:一、停发奖金及储金;二、引咎辞职;三、停职;四、免职。在多数工厂,公司还实行平时加年终考核的办法,考核在中等以上进行奖励,奖金数目由数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中等以下者均进行惩罚。在这方面阎锡山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使企业经营管理颇见成效。

可以说,阎锡山比较熟练地运用了家族经营模式,发挥了这种模式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比如决策快、组织灵活、人情味浓、讲商业道德、追求最大利润等,较好地实现了其将山西经济做大做强的谋略。

二、尝试发展以资产为纽带的集团公司

阎锡山对家族经营模式中存在的有结构松散、整体利益与家族利益相冲突、透明度不高等问题,也进行了演讲性的改进。

20世纪30年代初,阎锡山创立了西北实业公司,实质为集团公司,实行了相互独立、相互渗透、相互入股的战略结盟。如阎锡山曾利用职权强行将徐一清与几个私人商民集资创办的太原晋生织染公司、太原晋恒制纸公司、太原电灯新记公司、榆次晋华纺织公司等棉纺企业,组成一个"榆次晋华纺织公司太原晋生织染公司太原晋恒制纸公司太原电灯公司董监联合会办事处",四厂联合设董监会,从此把这几个厂并入西北实业公司。

因需设厂,开展低成本扩张。阎锡山曾说过"一个好掌柜的,要能把一副本钱当几副来用"。修同蒲铁路时,要用水泥。当时只有唐山启新洋灰厂独家生产,经过长途运输回山西,费用很高。阎锡山决定自己办厂,很快便派人去日本学习洋灰生产,同时先让还没建的洋灰厂与兵工筑路指挥部签订合同,并由指挥部预交60万元定金。负责筹建厂子的人们用50万元购买了进口生产设备,其余10万元作为流动资产,迅速建成一个日产500桶水泥的西北洋灰厂。

重视先进技术。阎锡山比较重视先进技术,先后从德国、日本引进了多条成套的先进生产设备,并高薪聘请了技术人员。如生产野炮时以每月1200元的工资聘请了德国克虏伯公司的杜尔华来太原工作,修同蒲铁路时聘请的两名德国工程师也是月工资1200元,而当时省长月工资是800元。阎锡山曾说"俭字用在消耗上可,用在发展上不可"。他这种不惜血本成套引进生产线、高薪聘请高级科技人才的作法,使采购回来的机器没有闲置的和以次充好者,因为产品生产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对方是交待不下去的。阎锡山还有另一手准备,他曾说"绝不能让外国人参与领导权,聘请外国工程师指导生产,只要自己人学会了,马上就打发他们走,绝不能让外国人左右生产局面"。表现了阎锡山独到的精明,其实也是家族经营模式的体现。

此外,阎锡山还在多元发展、培养人才、实行专业管理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总之,阎锡山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对传统家族模式进行革新,但总体上又不打破它,使家族管理与一些专业管理有机结合,对于发展山西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责编 王书福)

(该文原载2001年7月由山西省定襄河边民俗博物馆编印出版的《定襄丛书》)

(题图为时任山西省营业公社社长的阎锡山)

上一篇:浅说总编辑 下一篇:略述太原的元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