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的幸福线解读

时间:2022-07-20 11:50:27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的幸福线解读

[摘要]《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是一部充满着爱和正能量的电影。本文以幸福线为主线,以电影中帕特、蒂凡尼和老帕特等存在精神问题的主要人物对幸福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为切入点,分析了他们在迷失自我的状态下,如何在无形中逐渐战胜自身精神和心理疾病,消除心理偏见,相互依靠,相互扶持,最终穿过重重乌云,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线。从而得出结论:只要人们憧憬幸福并坚持不懈,就能拨开人生的乌云,找到属于自己绚丽的幸福线和重获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乌云;幸福线;阳光;幸福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是著名导演大卫・欧拉・塞尔继《斗士》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这部电影根据Matthew Quick的同名小说处女作改编,片名来自于影片主人公帕特的口头禅,即“每朵乌云都有银边”(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直译为: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意译为:黑暗中总有一线光明),[1]也预示着他乐观的人生态度。该片获得了2012年第37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人民选择奖、第70届美国金球奖 (2013)、2013年奥斯卡金像奖等多个奖项。故事按照传统家庭和爱情喜剧的套路,用滚雪球的叙事模式,展开帕特、蒂凡尼和帕特父亲等几个存在精神问题的角色,逐渐战胜自身的心理疾病,消除迷信和心理偏见,最终赌赢了费城老鹰队的比赛和舞蹈比赛,也使得两个曾经为爱而疯狂但后来又备受折磨的疯子的爱情迅速绽放。人们都希望人生的天空永远晴朗无云,现实生活却往往令人大失所望。正是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使电影中的各个主要人物拨开乌云,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亮丽耀眼的幸福线和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一、帕特的幸福线

布莱德利・库珀饰演的帕特是一位生性开朗乐观的高中历史老师,因回家撞见妻子出轨,精神受到严重创伤而被父母送到医院进行精神康复治疗。他也是一位情感躁动症患者,不管在他的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情,好像总能看到人生积极和光明的一面。电影一开始,慈爱的母亲把他从精神病院接回了家,但他所看到的一切出乎意料:原来挂在墙上的自己的照片被摘下放在地上;父亲对他突然到家感到惊慌失措。而后,他被告知妻子尼基已卖掉房产离开;邻居们也向他投来异样的目光。尽管他努力向周围的人表示友好,却屡遭碰壁,生活简直沉入了谷底。

当周围的人把他简直当疯子一样对待的时候,他并没有气馁、放弃,不顾世俗的眼光,坚持不懈地配合医生治疗、健身、看书,以达到幻想中尼基对他的要求和赢回她的芳心。只要按照尼基的要求做到了,他坚信她就会回到他的身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和妻子复合而努力,将它作为自己回归到正常生活的标志并为之不懈努力。这就是他的幸福线,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世界,忽视了他们已经离婚的事实,更被尼基之前对他的不忠行为所烦扰。只要一听到他们原来一首婚礼上的歌曲都能让他性情大变,暴躁狂怒,但又依然义无反顾地爱着这个背叛了自己的妻子。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事后,他把前妻背叛自己看做是自己的错误,说是因为自己性格过于偏激才使得妻子弃自己离去。

他一心一意想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努力地改变自己,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了达到多出汗而瘦身的目的,他把垃圾袋套在身上跑步,让邻居们更坚定他是疯子;去原来上班的学校打听妻子的消息,结果却吓坏了以前的同事;深夜把父母吵醒就是为了表达他对高中教材的强烈不满;为找他的结婚录像带,深夜里大吵大闹将周围邻居都吵醒。父母怕他继续惹事,总想把他留在家中不准出门,甚至禁止他打电话和他人联系;连警察也上门来警告他。[2]尽管如此,他依然逼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此,他发明了“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理论,把“精尽不休”(excelsior)时刻挂在嘴边,来激励和要求自己,并竭尽全力要把自己打造成前妻期望的形象。

一个偶然的机会,受曾经的好友罗尼邀请到家中做客,见到了和他一样有着精神疾病的蒂凡尼。初次见面,帕特便被她的忧郁气质所吸引,但他在内心深处本能地努力克制对她产生的好感以博得前妻的回归,当面澄清自己有妻子的事实,同时竭力赞美妻子。甚至在蒂凡尼问他是否要和她发生性关系的时候,他拒绝了,信誓旦旦地亮出结婚戒指,郑重其事地宣布自己是已婚人士。但最终,两个在爱情中迷失的人在一起相互依靠,相互扶持,艰难地探索人生的真谛,在日复一日的交流相处中,拨开了头顶的重重乌云,逐渐亮出了绚烂的幸福线。

二、蒂凡尼的幸福线

詹妮弗・劳伦斯扮演的女主人公蒂凡尼也曾有幸福的婚姻生活,但自从深爱自己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她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认为是她害死了丈夫。就连美丽的维多利亚秘密都成了魔咒,时时刻刻提醒着那场车祸和她任性的念头。她虽境遇悲惨,却真实可爱。她很坦诚地对帕特说:“我有的一面,可我喜欢,这和我身上的其他方面一样真实。”因失去丈夫的绝望和痛苦而产生的放纵性格,这位外表放荡但敢爱敢恨的女人为了发泄情绪,掩盖内心的空虚和迷茫,甚至还做出了一些的行为,导致她成为一个性瘾症的患者。从表面上看,她冷漠无情、咄咄逼人、不通人情,但仍有可爱的一面。她身上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甚至连暴露无遗的精神病态也成为一种让人着迷的忧郁气质。

这个刚刚失去工作的年轻貌美的寡妇和帕特一样有着精神疾病,又都在感情上刚遇到很大的挫折,真可谓是同病相怜的自虐狂。两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在一晚餐上偶遇了,但激烈的言语、毫不退让的针锋相对,路人可能以为是闹剧,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经历过的两颗心更贴近了。[3]她的疯狂与帕特的疯狂有相近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敢承认自己这样不算好甚至糟糕并且热爱自己,后者只是想摆脱这样的自己。也许被帕特对爱情的专一打动,让她能容忍他心里装有别的女人。于是蒂凡尼对帕特展开了救赎全攻略,坚持采取“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软硬兼施地改变和帕特的关系。从朋友做起,蒂凡尼并未因帕特的一次拒绝而置之不理,反倒看出了帕特的短处。她利用帕特对前妻深深的依恋,以答应帮他送信为由要求帕特陪自己练舞。心动也许从无数个点点滴滴开始。但毫无怀疑,幸福正拨开乌云朝他们一步步地靠近,渐渐地看到了那条属于他们两人的幸福线。

在两人练舞过程中,帕特的情感躁动症逐渐缓和了很多,精神状态也渐渐恢复;同时,他与蒂凡尼的感情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一开始的相互憎恶,恶语相加,到渐渐地相互帮助。就在爱情慢慢萌发的过程中,帕特遇到了一次严峻的考验,是去替父亲看球赛还是陪练舞蹈。两者难以取舍。结果,帕特选择了亲情,替父亲去观看一场重要的球赛,比赛以失败而告终,父亲输了钱。蒂凡尼等不到失约的帕特,暴跳如雷,气势汹汹地冲进帕特家质问他,却遭到老帕特的质疑,认为帕特没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害自己输了一局,这一过错皆因和她交往造成的。她据理力争,最终得到老帕特的尊重和信任,决定和赌友再赌一个巨注双重局:一是他的球队赢过对方球队10分以上,二是帕特和蒂凡尼在舞蹈比赛中拿到5分。若能双赢,父亲将赢回不少的钱,否则将输得倾家荡产。

倍感压力的帕特不乐意参加舞蹈比赛,苦闷地走出家门,掏出妻子的信重读起来,猛然意识到这信其实是蒂凡尼以前妻的名义写的,终于明白她为他所做的一切,深受感动,顿时情愫暗生。蒂凡尼沿着自己追求的幸福线,千方百计地说服和争取帕特的配合。为了鼓励帕特比赛,还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尼基将到现场观看他们的比赛。当发现尼基竟然出现在现场,蒂凡尼内心像打翻的五味瓶。心灰意冷的蒂凡尼最终还是振作精神和帕特走向舞台,尽管舞技实在无法与专业选手抗衡,两人仍然竭尽全力表演,用自己的努力打动了观众和评委。尽管仅得了50的“低分”,但老帕特的双重局赌赢了,为全家人带来了无穷快乐。被生活抛弃,无论如何努力都得不到大家信任的帕特终于看到了幸福在向他招手;而躲藏在人生昏暗的角落,用极端的方式来摧残自己的蒂凡尼也终于寻回了久违的温暖和幸福。两个曾在爱情中迷失的人最终冰释前嫌,相拥在一起。生命中那道温暖炫目的幸福之光穿过密布的乌云,照耀着人生的漫长之旅,这就是他们的幸福线。

三、老帕特的幸福线

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帕特老爸是一位强迫症患者,也是费城的老鹰队的狂热球迷。因曾在赛场打架而被禁进赛场观看球赛和下岗在家,于是注意力全放在家里看电视和上。脑海里只有的他,患有强迫症。每次看球赛,就折好手帕,摆好遥控器的方向,一定要让儿子帕特陪他看球以便能给自己的球队带来好运,他把此行为解释为父子的天伦之乐和增进父子感情,希望能和儿子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快乐时光,这就是他的幸福线。所幸的是家里有一个精神正常、宽容的慈爱老妈,在背后默默地用包容与关怀爱着这对患有精神疾病的父子。

他曾因在赛场打架而被禁止到赛场观看球赛,就央求帕特替他观看。结果,帕特不仅爽约于蒂凡尼,又因哥哥与他人发生争执,为了帮助哥哥而大打出手,那场比赛也以失败而告终。老帕特输了钱,对帕特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失望透顶,对于此时来找帕特算账的蒂凡尼更是恶语相加,指责她使帕特精神崩溃,也破坏了球队的好运。蒂凡尼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赢得了老帕特的理解和尊重。但结果,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对一场不被看好的球赛和一场同样绝不被看好的舞蹈比赛上投下巨大赌注。如果两场比赛都赢,他将得到一大笔钱;如果都失利,他将输得倾家荡产。最后老帕特的双重局竟然赌赢了。帕特也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看到最后儿子和蒂凡尼相拥在一起,这位老爸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也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所在。

四、结语

这是一部传播正能量的关于爱的电影:男女之爱,父子之爱,母子之爱,朋友之爱等。[2]人们在漫漫人生之途,或许会上当受骗,或许会遭受背叛,或许会迷失自我,无论被怎样的乌云笼罩,只要人们对幸福憧憬并坚持不懈,坚信乌云背后一定有绚丽的阳光,满怀期待地敢于改变,像男主人公帕特那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抛弃,不放弃,勇敢地走下去,就能给自己带来爱和希望。而爱本身能穿过重重乌云,闪烁着幸福的微光,帮人们寻找到生命长河中属于自己的幸福线。

[参考文献]

[1] 戴维・O・拉塞尔,张颖.乌云背后的幸福线[J].世界电影,2013(04).

[2] 散步的鱼.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生命中的幸福微光[J].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2013(04).

[3] 孙倩.乌云背后的幸福线[J].家人,2013(03).

[作者简介] 周慧霞(1976―),女,河南鄢陵人,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英美文学。

上一篇:《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中的人性与爱情 下一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跨文化漂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