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语预习中导向的作用

时间:2022-07-20 11:20:32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盲目追求分数,将课前预习锁定在习题上或教辅资料上;有的干脆什么都不说,让学生盲目随意地预习;这样造成了学生重复机械地劳动,产生了厌学情绪,违背了预习真正的含义。

一、没有导向的预习现象剖析

现象之一:不加指导的布置预习

现在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己成为了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必然的一项,家长也认为孩子在完成书面作业,复习完当天的学习内容之后,应当对新课进行预习,预习成了学生课后理所当然的一项必修课。正因为理所当然,所以教师不假思索地将预习仅仅作为一个名词布置给学生而不给予具体说明;因为是课后进行,因而通常学生的预习是在非指导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教师往往忽视在预习前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有些教师简单地说明预习的具体内容,也无非就是让学生将课文读几篇、查认生字词以及琢磨课后习题。学生不明确预习的目的,也不知道预习的方法,通过这种预习,学生是没有什么实际收获的,对于之后的课堂学习有没有促进作用也是不得而知的。

现象之二:对预习的内容不加选择

教师将预习当作作业的一项必然内容,对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其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过于容易或过于困难的内容是没有让学生进行预习的必要的。过于容易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要么一看就会,要么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就懂。这种内容学生再去费专门的时间进行预习显然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寻于那些原理简单而过程复杂的内容来说,只会造成重复劳动、浪费时间。过于困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的,强硬地进行预习不仅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往往还会造成学生为难、厌烦的情绪。

现象之三:将预习当作是完成习题

为发提高教学质量,师生更加注意学习收到的实际效果,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关注课后的练习题以及相关教辅资料上的习题,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解决习题上面。这样以来学生会忽视课程本身的重要性,被应试习题牵着鼻子走,会丧失很多个人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文本的独立解读和思考。这样的预制约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

现象之四:预习范围单一

据调查,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将预习简单理解为课前对于课文内容本身的学习。实际上,在我们看来这是对预习的一种误解。“预”应当是准备的意思,因而预习是对课文内容学习的一种准备,而不应当是课程内容本身。所谓预习,相对于课堂学习来说,就应当是时间上在先,内容上相关的一种准备。在我看来,预习的对象主要是有关课程内容背景的说明,课程学习的方法准备。这样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地对待课程内容。相反,倘若仅仅将预习局限在课程内容本身,那么就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意义。

由此可见,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导向,直接关系到预习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加强小语教学中的预习导向呢?

二、如何加强课前预习导向

1、把握“量”与“度”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预习的内容不宜过多,否则会适得其反,试想,如果占用学生的过多课外时间,使他们无法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而且过于疲惫,学生还会“自主”去预习吗?在预习的设计当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和激情,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学生面对过难的内容而产生畏难的情绪。最好是结合具体课文因材而异。比如:《我的战友》一文是一篇同学们早已熟悉的英雄故事,为了激起学生学习了新课的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针对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预习题:课文中有个词叫“纹丝不动”这个词在哪个句子出现的?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纹丝不动?”这个词集中体现了的什么精神?

2、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因为语文这一特殊学科,它既是一门知识性学科,也是一门交际性的工具学科,所以,预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对于课文本身内容的了解,也要指导启发学生学习相关的课处知识。毕竟课堂时间有限,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拓展。比如在设计《将相和》这课的预习时,就要让学生去了解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不能单一地只预习课文本身内容。

3、注重导与学相结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老师都很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在课堂中大胆让学生去思索,发发现,去探究,一些老师在设计预习时,也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在其中就完全边缘化、隔离化。在布置预习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如何预习,同时教师要预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事先给与适当的提示。只有将放手的自主预习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下一篇:如何备考高考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