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颈内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术66例体会

时间:2022-07-20 08:58:29

婴幼儿颈内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术66例体会

资料与方法

本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6例,男45例,女21例;年龄2~36个月,其中2~6个月12例,7~12个月24例,13~36个月30例;体重4~10kg,平均7.3±1.2kg;病种有室间隔缺损(VSD)48例,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PH)8例,房间隔缺损(ASD)8例,肺动脉瓣狭窄(PS)1例,法洛氏四联症(TOF)1例,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颈内静脉置管方法:患儿入室开放外周静脉,监测ECG、SPO2。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待呼吸参数设定好、循环稳定,取仰卧位,头低足高30°左右。两肩部垫高,头部转向左侧。消毒后,左手定位于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处,右手持连接10ml注射器预先充入淡肝素水,浓度为Hep 2.5U/ml的穿刺针,向下、向后(与皮肤夹角30°左右)、向外(右侧方向)进针。进针1~2cm后或有突破静脉感时,双手持针与注射器,边退针边回抽,抽出暗红色血液时,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适量肝素水,若通畅、无阻力,右手固定注射器与穿刺针芯,左手送进套管,一般深度为穿刺针管全长,若有不畅应退管少许。退出针芯后接上预备好的“T”型连接管,回抽通畅、无压力、无搏动,确定为颈内静脉穿刺成功,排气并固定。

结 果

本组共66例,穿刺1~3次成功64例,失败1例,改经股静脉穿刺成功,误穿颈总动脉1例,穿刺成功率为97.0%。术后随访3~7天,未发现气(血)胸、静脉内感染、血栓形成等井发症。

讨 论

临床常用的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点为:①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颈总动脉外侧,进针方向对准同侧(前侧入路);②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界处,即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交点上,进针方向对准胸骨上切迹(后侧入路);③在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进针方向对准同侧(中间入路)[1]。婴幼儿颈内静脉较短(胸锁乳突肌中点至上腔静脉的距离小于5cm,成人10~15cm),直接穿刺时多选用中间入路。若因麻醉后胸锁乳突肌显露不清,也可以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作为骨性标志,在切迹正上方1~1.5cm处进针。

穿刺置管要点:本组病例均选择右侧中间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摆好,确定穿刺点,严格消毒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针与皮肤成45°~60°夹角,对准右侧方向,向下、向后、向外进针。注意进针深度和角度,进针时直进直出,不左右乱探,避免撕裂血管壁[2]。一旦穿刺成功,在管芯退出之前,应将静脉内套管向管芯尖端推进,直至静脉内套管超过管芯尖端。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如果穿刺中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针,用纱布加压,压迫5分钟以上,否则会形成局部血肿。判断是否误入动脉可通过观察血液颜色,回抽时有无回弹以及有无血流搏动,必要时可通过血气分析来判断。穿刺过程中刺破胸膜,出现气(血)胸时,应放弃并严密观察病情,酌情处理。本组有1例误置管入颈动脉,于心脏复跳后准备输血时才被发现,由于血液己肝素化,当时未拔除,术毕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以后拔除,按压时间较长,末发生局部血肿。穿刺失败的1例系操作者穿刺技术不熟练所致,为免反复穿刺增加并发症而改经股静脉穿刺置管。其余各例均在穿刺1~3次后成功。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尚有血栓形成与感染。

参考文献

1 陈锡明.婴幼儿中心睁脉置管.2004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368.

2 郭志荣,张利平,李树人.切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1):17.

上一篇:颈部复杂手术复合神经阻滞局部麻醉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老年人烧伤瘢痕挛缩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