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

时间:2022-07-20 08:10:11

甘薯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

摘要 甘薯根腐病在甘薯苗床与大田均可发病,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27 ℃左右,病害发生轻重程度与病原量、气候条件、栽培措施、品种抗性及土壤肥力有关。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几项主要防控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根腐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生条件;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137-01

甘薯根腐病又称烂根病、开花烂根病,俗称鸡爪根、姜枝病,属于甘薯的三大病害之一,在育苗期与大田生长期均可发病。对甘薯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甘薯感病后根茎部变黑腐烂不能形成薯块或薯块少而小,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40%~50%甚至成片死亡造成绝收无收。近年来气候连续干旱少雨,甘薯根腐病由点片逐渐扩大蔓延,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对甘薯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 发病症状

甘薯根腐病在育苗期和大田生长期均可发病,发病时根尖发黑、腐烂。薯块地下茎被侵染后,生成黑斑,害病部位多次表皮开裂,皮下组织变黑而疏松。重病植株的根部全烂;病轻的地下茎靠近地表处还能发出新根,但多不能形成薯块或薯块小而少。薯块感病后变畸形,表面上生有大小不一的椭圆形黑褐色病斑,生长中后期薯皮龟裂,容易脱落。皮下组织变黑疏松,患病部位与健康部位交接处形成1层新皮。储藏期间病斑不扩大,病薯不硬心,熟食没有异味。

1.1 苗期症状

苗期染病病薯出苗率低、出苗晚,在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现黑褐色病斑,严重的不断腐烂,致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色逐渐变黄,拔秧时易自病部折断。

1.2 大田生长期症状

地下部:大田生长期根系是病菌侵染的主要部位,初期先从根尖或根中部形成黑褐色病斑,后蔓延至根茎,形成黑褐色病斑,病部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变黑腐烂,发病轻的地茎还能发出新根,虽能结薯,但薯块小;发病重的地下根茎大部分变黑腐烂。地上茎:病株茎蔓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叶梗变粗,叶片增厚、皱缩、发黄、变脆,遇干旱或日晒叶片萎蔫,由下向上干枯脱落,最后仅剩生长点2~3片嫩叶。感病早的重病株不分枝,主蔓干枯以至全株枯死,导致绝产和绝收。轻病株入秋气温下降,茎蔓仍能生长,每节叶腋处能抽薹开花,薯块产量极低。

2 病原

甘薯根腐病的病原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其无性阶段为镰刀菌属,有性阶段为丛赤壳属。其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厚垣孢子近球形,淡黄至棕黄色,表面光滑或有瘤状突起。菌核扁球形,灰褐色至灰紫色。

3 传播途径

甘薯根腐病是典型土传病害,但病残体、土壤和带菌有机肥也是重要初侵染源,带菌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甘薯根腐病病菌借助土壤传播,病菌分布以耕作层密度最高,发病也重;田间病害扩展主要靠流水和农事活动。遗留在田间的病残株也是初次侵染来源;用病株喂猪,其粪便仍能致病;带病种薯也能传病。

4 发生规律

甘薯根腐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品种、茬口、土质、气象密切相关;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病重;夏甘薯发病重于春甘薯;连作地发病重于轮作地;晚栽发病重于早栽地块;砂壤瘦地发病重于土壤肥沃地。发病温度范围21~31 ℃,最适温度为27 ℃左右。土壤含水量10%以下,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品种间耐病程度有明显差异。

5 防治技术

5.1 选用抗病品种

精选无病块根作为种薯。高产抗病品种主要有商薯19、徐薯18、豫薯13、薯3号、鲁薯3号、鲁薯4号、鲁薯7号、短蔓红心王甘薯、皖84-559等。品种的抗病性往往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会有所减弱,因此应注意坚持年年提纯复壮,选择使用年限较短的种属种苗。

5.2 增施有机肥料与钾肥

适时早栽,栽种无病壮苗,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料与钾肥,适时浇水。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性[1-3]。

5.3 轮作换茬

避免连作或与番茄、辣椒、马铃薯等作物连作。连作年限越长,土壤带菌量越多,病害越重。实行甘薯、花生、棉花、芝麻、玉米、高粱等轮作,有较好的防病保产作用。轮作年限要以发病程度而定。据试验,轮作3年的病地仍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因此,重病地块轮作年限应适当延长。

5.4 清洁田园,杜绝粪类传病

平时将田间病株就地收集并深埋或烧毁。收获时,对病薯及病地的秧蔓,进行妥善处理。严禁将病薯随地乱丢或沤肥。

5.5 建立三无留种地,杜绝种苗传病

建立无病苗床(用无病土,施无菌肥,选用无病、无伤、无冻的种薯),并结合防治甘薯黑斑病,进行浸种和浸苗;选择无病地块建立无病采苗圃和无病留种地(选无病地、栽无病壮苗),培育无病种薯[4]。

5.6 药剂防治

一是种薯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药液浸种薯3~5 min,1 kg药液浸种薯10 t,晾干后入窖。二是药剂浸苗消毒。用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50%多菌灵250~300倍药液,浸蘸薯苗基部深6~10 cm,时间为2~3 min。三是灌根处理。用96%恶霉灵3 000倍药液灌根、处理土壤,同时也对甘薯黑斑病防治效果较好。

6 参考文献

[1] ,马代夫,李强,等.甘薯根腐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09(1):114-116.

[2] 凌再平,陈香艳,谭忠,等.临沂甘薯根腐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4):120-121.

[3] 马学芹.甘薯根腐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J].植物医生,2007(4):42-44.

[4] 王亚琴,李崇德.甘薯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2013(11):131.

上一篇:宁南山区西吉县特色蔬菜产业水平提升措施 下一篇:水稻跗线螨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