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政 每个人生阶段都精彩

时间:2022-07-20 06:17:38

纪政 每个人生阶段都精彩

纪政

1960年当选罗马奥运代表,跻身国际体育比赛。

1963年,夺得台湾省女子五项全能冠军。

1966年在第五届亚运会上,以5.94米的成绩获跳远冠军,四百接力银牌。

1968年在墨西哥第奥运会上夺得女子80米低栏铜牌。

1970年是她成绩最辉煌的一年,先后6次刷新5项田径世界纪录,国际体育新闻界称当年为“纪政年”。她被各国评论家称为“东方羚羊”、“短跑女王”、“世界女飞人”、“黄色的闪电”等。

1971年被美联社选为全球最佳运动员,《女子田径杂志》选为年度最佳运动员

1972年获美国运动学会奖

1973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工艺大学,获体育学士学位

1974、1975年,担任加州瑞龙大学女子体育组主任

1976年事长出任台湾田径协会总干事

1980任启智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1989年任台湾田径协会理事长

1992年首次发起“跑出中国人的健康与繁荣”的海峡两岸长跑活动

1994荣获美国沙达菲德国际妇女运动员名人奖

2002年在上海推动“每天一万步,健康有保护”全民健康运动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纪政是体坛家喻户晓的名字,就像现在的刘翔一样。1968年,在墨西哥第奥运会上,她夺得女子80米低栏铜牌,成为第一个在奥运会上拿到奖牌的中国女子。从1969年到1970年,纪政共破、平世界纪录8次;从1964年到1970年,她共创亚洲纪录44次。她在运动生涯中,共获得77次国际比赛金牌,被各国称为“东方羚羊”。当初创造田径奇迹的纪政今年已经65岁了,近日她来到上海,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为我们畅谈她的过去以及她与体育与慈善的不解之缘。

纪政谈体育:为两岸交流架起桥梁

纪政可以算是台湾体育界在大陆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了,这得益于由她发起的海峡两岸长跑活动。

说起自己的两岸缘,纪政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1990年代初才第一次到大陆,可从小练习跑步时起,爸爸就教育她:“你是为中国人而跑”。

“我所记得较早的一次两岸体育交流是在1989年,台北选手去北京参加亚洲青年体操锦标赛。第二年,亚运会在北京举行,台湾也有参加。以后,两岸体育界的交流活动就越来越多了。”

“可是,当时两岸体育交流活动基本上都是与竞赛有关的,能够参与的选手毕竟是少数。而且,这些比赛一般在大城市举行。我想中国这么大,两岸的交流不应局限于大城市里,应该有一个更广泛、更普及的活动把两岸更多的民众联接在一起。”纪政认为,体育是一个很中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两岸非常好的桥梁。“没有接触,就没有交流,就没有机会沟通,就没有办法了解。”

于是,1992年,纪政发起了“跑出中国人的健康与繁荣”的海峡两岸长跑活动。由上海的人民广场起跑,沿着大运河,经过浙江、安徽、山东等省,最后到达北京。1993年,纪政又发起了第二次海峡两岸长跑活动,这一次,她变换了路线,为的是让更多的城市加入进来,足迹遍及两岸几十个城市,民众参与者达数万之众。

由她发起的这项活动一直到2001年以前都是以“国人健康”为主题。这一年,她将这一主题改为“北京奥运・炎黄之光”,因为这年的7月13日是北京申奥的日子。“我觉得与其一个人默默为北京祝福,不如用实际行动作些贡献,所以我们决定在海峡两岸举办这次长跑活动,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为北京加油。”

在纪政看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举办奥运会,对于全球的华人来说都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所以在北京前后两次申办奥运的过程里,纪政都发起过支持北京申奥的海峡两岸长跑活动。纪政说:“能为北京申奥做点事情,是所有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有过奥运参赛经历的老运动员来说,能看到奥运会在中国的土地上举行,它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

现在的纪政仍然坚持运动,只不过不是在运动场上。她说运动有两种,一种是竞技的运动,一种是健康的运动。很高兴在两个领域里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竞技运动让她知道运动的重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运动,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健康。根据统计,世界每100万人口才能出一个世界一流的选手,所以为健康而运动是第一位的,并不是因为要去参加竞技比赛才运动。

“运动有什么样的的好处呢?我们的体质会增强。小之抗感冒,大之预防癌症。老得比较慢,活得比较长,让我们更年轻,延年益寿。”纪政说。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世界上最完美的运动是竞走。纪政认为竞走是最生活化的运动方式,所以,在退休之后,她开始在台湾很认真地推动“每天一万步,健康有保护”的全民健康运动。2002年在上海一个媒体朋友的建议下,她将这项运动推广到上海。“去年我11月来到上海,在人民公园内,看见有个250米的健康步行道,每50米就有一个绿牌。真的非常高兴。”说起这件事,纪政仍然像个孩子似的兴奋。

“任何一种有意义的事情推动的时候都需要时间。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得到很多推动的资源,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在社区运动场上、社区公园等一些地方,很多人在竞走。”纪政说,她现在走在路上,经常会有人走过来跟她说,嗨,纪小姐,每天一万步,健康有保护。这时她就会特别高兴,因为她看到了成果。

一生与体育结缘,运动带给了她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纪政回答得很美,她说,那时台湾经济比较穷,她凭着天分加努力成为一个国际的选手,拥有了很多到世界各个国家去的机会。而最让她一生受用无穷的是从各种比赛里面所获得的人生哲理。“金牌会褪色,掌声会停止。但在运动场上输赢的经验没有人可以抢走。输赢不止在运动场上,在人生中也是一样。最重要的,知道如何对待输赢,当赢的时候做个优雅的赢家;输的时候,做个优雅的输者。”

纪政谈刘翔:他是伟大的运动员

作为同行、同项目、都曾是世界纪录保持者,纪政一直特别关注飞人刘翔。不止是他的比赛,还有他的受伤。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一战成名。这个来自中国上海的小伙子,让世界刮目相看,他也成为国人的骄傲,身上背负着国人在田径上夺金的所有期望。

2005年在上海举办黄金大奖赛。纪政特意从台湾飞过来看刘翔比赛。“我就是想看看刘翔怎么顶住压力的。我知道他的压力很大,第一,这是在他的家门口比赛,家乡的父老乡亲都看着呢,第二,他已经拿到了奥运奖牌,那些外国选手都想战胜他,而他们战胜他就成了英雄。还有那些外国选手能力都很高,跟刘翔可以说是势均力敌。”

纪政到今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刘翔是最后一个项目,而在前面13个项目中,中国大陆的选手都没有拿到第一名。“结果我看到了一个非常伟大的选手,刘翔赢得很漂亮,心理状态很棒。”纪政对刘翔评价甚高。

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退赛,大陆及台湾的一些媒体表现得很情绪化,作为一个有过同样经历的运动员,纪政当时就在台湾呼吁,大家要理性看待这件事,她说没有任何一个选手愿意受伤,尤其是在有了成绩之后受伤,运动员的内心很痛苦,这个时候,不能谩骂,而需要给予鼓励和安慰。她说:“我知道刘翔的金牌有特殊的意义,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情绪越激烈。但是一个跨栏的选手是不能有任何的受伤,速度和技术必须百分百的好,有一点的不对都不行。”

纪政谈慈善:用帮助别人来报答帮助过我的人

作为台湾体坛的知名人士,纪政一直致力于和体育有关的公益事业。她开办了一家名为申赢泰集团的公司,主要经营体育用品和药物,并担任董事长。

对于公益活动,纪政一直乐此不疲,她身兼数职,台湾双溪启智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希望基金会董事长、中华台北听障运动协会名誉理事长,还是流浪狗基金会的董事之一。她的双溪启智文化基金会已经办了二十几年了,在重庆、四川还创办了一个少年儿童发展中心,专门用来帮助弱智的孩子。

说起关注这些弱障的孩子,还是在纪政在美国读书的时候。那时,纪政有一门功课叫“特殊体育”,讲的就是这些残疾、弱智孩子的体育。他们到学校里去,看这些孩子在运动,结果纪政发现他们很快乐,身体健康的人都比不上,他们完全沉浸在运动当中,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这让纪政有了很多思考,她想每个人都有运动的权利,我们是身体健康的人在运动,

作为弱障的孩子,他们同样有权利来享受运动。这也是激励她不断帮助残疾、智障孩子的一个动力源泉。说起这些,纪政感慨地说:“我是从一个很贫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一路上走来很多人帮过我的忙,我是被帮助长大的,有能力的时候,那些帮我忙的人不会要求我回馈,甚至有些人已经忘记帮过我的忙,报答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别人。实际上有很多人是需要帮助的,尤其是这些弱障的儿童,出生在有钱的家庭的毕竟是很少数。能够去帮助别人是很大的幸福。”

体育和慈善对于纪政来说是不同人生阶段的两件事,她动情地说:“运动员的生命很短,而慈善却可以做得很久,可以传承,只要你活着,还有活力,还有体力,就可以去做。”

上一篇:数一数二VS小而精、小而美 下一篇:刘恩沛 从“外滩3号”到“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