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刺法对桥本氏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07-20 04:50:43

【摘要】目的:观察围刺法对桥本氏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桥本氏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围刺法结合甲状腺素替代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桥本氏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自身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围刺法;桥本氏甲状腺结节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1-02 桥本氏甲状腺结节属中医学"瘿病"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正气不足、外感六淫、体质因素等关系密切,其主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是气滞、血瘀、痰浊,病机是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脾肾阳虚,气血瘀滞。针灸治疗瘿病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但以灸法为多见,针刺法使用的较少。近年来我们采用围刺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结节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和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桥本氏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标准:参照森田陆标准(日本厚生省标准)[1],具体内容为:①弥漫而坚硬的甲状腺肿大;②血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③具有桥本甲状腺炎的病理组织学所见。同时具备以上3项或①②项或①③项。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桥本氏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75岁之间,性别不限;③自愿接受治疗,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甲状腺超声显示甲状腺内有钙化点;②具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病史者;③短期内甲状腺结节增大和 TSH 降低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⑥合并严重心、脑、肺、肝、肾功能损伤者;⑦其他甲状腺炎。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口服甲状腺素片20~4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28天,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适时调整用药剂量。

2.2治疗组: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围刺法治疗:针具选用规格为0.25×25mm的无菌针灸针。针刺前将肿大甲状腺的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将针尖(斜向病变中心)与皮肤呈15°左右夹角刺入皮下,进行单层包围式针刺,刺入深度为2-5mm,留针40min,留针期间不给予提插捻转等刺激手法,刺入的毫针数量根据肿大的甲状腺大小而定,每针间隔距离约为10mm。每日针刺治疗一次,14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观察指标

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检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8天时空腹状态下,静脉采血检测血清T3、T4、FT3、FT4、TSH水平及TG、TM抗体水平。

4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甲状腺肿大指数达到正常,甲状腺自身抗体及激素恢复正常水平;显效:甲状腺肿大指数下降超过50%,甲状腺自身抗体有明显下降或达到正常值以下,甲状腺激素水平达到正常值;有效:甲状腺肿大指数、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其中之一有下降,甲状腺激素水平回升;无效:治疗后甲状腺肿大指数、甲状腺自身抗体及激素水平均无改善或有加重。

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用百分比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6结果

6.1 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见表1

6.2 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见表2、表3

7讨论

本研究采用围刺法结合甲状腺素替代疗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结节,并与单纯甲状腺素替代疗法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清TT4水平,降低血清TSH水平,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TG、TM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王庆兆,魏韬哲.现代甲状腺外科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02.

上一篇:鼻内窥镜下难度较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临床探... 下一篇:关于固定式起重机设置超载限制器的探讨